经典常谈-08

经典常谈-08

00:00
05:37

《经典常谈》每日一谈08|文王拘而演《周易》


08

每日一谈

《周易》有感

文/严鼎


我们在街头偶尔会看到占卜算卦的摊子,桌上摆一个竹筒,算卦的时候就让客人从竹筒里抖一根竹签来,以此预测未来的吉凶。

很多人说这是骗人的,是封建迷信。然后,转头又去算塔罗牌。

你看,无论中外,大家都希望能预知未来,求一个心安。当然,中国古人也不是一直都使用求签的方式占卜。

殷商时期,人们使用龟甲或其他动物的肩胛骨占卜:在骨头上钻眼,再放进火里烧,钻眼处就会有裂纹,人们根据裂纹的走向来预判吉凶。把预判的文字也刻在骨头上,就成了甲骨文。


到了周朝,人们用蓍草占卜,方法是:挑选25根长、25根短的蓍草,随机抽出一根不用,“大衍之数五十,其一不用”,然后随机分堆,分到最后一堆时,看有几根长、几根短,以此来预判吉凶。这种占卜方法称为“筮”。


关键是,如何预判呢?标准是什么?总不能一人一套标准吧?于是,卜筮之书应运而生。相传,夏商周三代都有各自的卜筮之书:夏代的叫《连山》,商代的叫《归藏》,周代的叫《周易》,统称为“三易”。只是,我们目前只能看到《周易》。

由此看来,《周易》是占卜之书。为什么这样的书也能成为“整个儒家最基本和最高的哲学典籍”(李泽厚)呢?这里又涉及《易经》和《易传》之别。

先有《易经》后有《易传》。据《周易系辞下》记载,《易经》形成于“殷之末世,周之盛德”之时,也就是周文王时期,司马迁也采用了这个说法:“文王拘而演《周易》。”(《报任安书》)而《易传》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初期。


何为“经”,何为“传”?

“经”,用刘勰的话说就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意思是,一个字都不能更改的恒久经典。我们熟知的“五经”,都属此类。

然而,大道至简。“经”虽字字珠玑,却也晦涩难懂。例如《易经》头一句是:

乾:元,亨,利,贞。

你知道这在说什么吗?

于是有了“传”,就是对“经”的解释、补充、延伸。比如同样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衍生出了“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那么,对《易经》进行的解释、补充、延伸的书,就是《易传》。

《易经》是一本占卜之书,而《易传》已经远超占卜的范畴,成为哲学之书。两者合在一起,统称《周易》。

我们熟悉的很多经典句子,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样的话,其实是来自《易传》,而不会是《易经》——占卜的书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周易》之中包含了哪些人生智慧和哲学?它又为何叫《周易》呢?明天我们接着聊。


你喜欢这样的分享形式吗?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法吗?

欢迎与我分享,我将努力做得更好。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