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改变我和我自己的关系。如果我们自己不接受自己,不爱自己,甚至讨厌自己,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到处都是困扰。所有问题,到最后都是自己的问题。过去一年,我们讲了很多心理自助书。它们所解决的,就是我们和自己的问题。
1、《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当你具备做一件事的技能时,才能正确评估自己做这件事时的表现。”这个书名是个非常扎心的事实,而且非常容易得罪人。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因为你做这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和评判这件事情所需要的是同一个能力。就像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答题,怎么能知道自己答的对不对?面对有清晰可度量标准的东西,比如跑步速度、身高,我们往往能相对客观地评价。但当一件事没有标准时,我们就容易变得特别自信。比如绝大部分人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善良,容易在“道德高地”指责别人。如果一个人始终处在一种无知的自信中,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人,都很难让他发生任何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经常反思,审视自己是不是真的比别人强很多。每个人都用道德要求自己,用法律要求别人。这才是一个成熟社会的标志。
2、《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完美,但你今天的选择才决定着未来的人生。”这本书帮助很多人走出了内心中的苦痛。从前我们讲过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书,它确实会对生活带来影响,但它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过于执着于这一点,会习惯性觉得现在的生活,都是爸爸妈妈过去留下的问题。然后,就停滞不前了。但这本书告诉你,我们的人生不取决于原生家庭,而取决于当下的选择。萨特用一句话概括存在主义,叫作“去创造”。我们没必要羡慕任何一个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带着伤痛在前行。继续向前走,去创造你新的人生,这就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
3、《5%的改变》。“生活是一个系统,用5%的扰动就能打破惯性和困局。”我们的脑海里总会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你不行”“你做得太糟糕了”“你太懒了”“你长得太难看了”。但当你试图“使劲”去改变这一切时,往往会事与愿违。因为自我批评几乎耗尽了你所有的心力,让你没力气去做真正的行动。“5%的改变”代表的不是微习惯,而是一种扰动。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很难进行指标的改变、全方位的颠覆。想要生活变得不同,你需要一些要素的扰动:比如上班换条领带、认识一个新朋友等等。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所有的改变,第一步是要接纳自己。通过骂自己、批评自己来进行改变,是几乎做不到的一件事。而针对你想要改变的事做出一个小小的微调,就有可能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
4、《欲望的博弈》。“当欲望来临的时候,如果专注于当下,就能有效克服成瘾性。”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我们经常会涉及的命题——正念。什么叫正念?能够集中注意力,专注在当下的环境,就叫作正念。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用正念来解决“成瘾性人格”的,比如网瘾、酒瘾、烟瘾。要从欲望的控制中走出来,最重要的是直面它,而不是刻意地抵抗它。你不需要使劲抵抗,不需要调动毅力,只需要安安静静地观察。它是一个客人,来了又走了,仅此而已。这么反复多次以后,你会发现欲望不会再成为主宰你的力量。
5、《自造》。“比寻找温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盏灯火。”这本书来自陶勇医生,它温暖了很多人。他在工作中受了伤,我们可能认为他在心灵层面也经受了极大的考验。但我发现他比我们很多人都阳光、快乐、积极,一直在反过来安慰别人。他说:“我以前只是救治别人的眼睛,而我现在可以通过我的努力,用我的文字,我做的理论研究,再利用我的影响力,传播出去,医治人们的心灵。”一个想要做出贡献的人,永远都有做出贡献的方法和工具。所以在这儿,希望大家能够一起点亮一片星海,把祝福送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