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巨著,现代经济学开山之作
精华笔记
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一书。这本书对社会经济发展要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所使用的理论框架和学术名词都是开创性的。正是从这本书开始,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了。
我们将分上下两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的内容。今天是上集,我们用三个问题来解读《国富论》的前两篇: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促成了工业社会生产力的飞速进步?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词——分工。斯密认为,分工源于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本性,那就是交换。人类天生就懂得通过利益交换来实现合作共赢,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人开始拥有某种剩余生产物,就会自发地拿它们去交换自己需要的其他产品。
在工业时代,社会分工是互惠互利的结果,每个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才来参与分工,斯密把这种行为动机称为“看不见的手”。
为什么分工有如此大的促进作用呢?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劳动者的技巧会因为专业化而日益进步;
第二,通常从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时,需要更换工具和改变思维方式,劳动者一时之间很难适应,会造成很多时间损失,分工就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第三,分工能够促进机械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和节省劳动。
分工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直接原因,但它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如果市场规模太小,分工也就不复存在。当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分工水平才会提高,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随之增强。
第二个问题:这些财富是如何在不同阶层中分配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财富?
当时有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财富就是黄金白银以及其他值钱的物品。但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提出,财富不是物品,而是权力。
斯密把这个定义又推进了一步,指出财富其实是对劳动的支配权。在分工出现之前,每个人都可以生产所有自己需要的物品;分工出现之后,人们决定让别人来生产某些物品,以便把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因此,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取决于他能支配多少劳动。同理,一个国家是否富裕,也应该用该国土地及全部生产物所能支配的劳动量来衡量。
社会有三种收入来源,分别是:地租、工资和利润。它们分别对应了三个社会阶层,那就是地主、劳动者和商人。
首先是地租,通过地租来享受财富分配的人就是地主。地主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土地,为工业生产提供木材、矿产和能源等原材料。地租的分配方式跟利润和工资是不同的。通过利润和工资来享受财富分配的两个群体,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他们越聪明越努力,收益也就越大,而地主无法在生产中主动发挥作用。
接下来看工资。
工资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后的产物。进入工业化时代,才在城市中大规模出现了劳动者和商人这两个阶层的划分。一部分拥有初始资本又懂得商业运作的人成为商人,没有初始资本的人只能靠工资来维持生活,马克思称他们为无产阶级,不过,让我们遵循斯密的概念体系,把他们叫做劳动者。
劳动者和商人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生接触,因此经常就分配问题发生冲突。早在18世纪,劳动者联合起来要求提高工资的罢工运动就已经很常见。但斯密注意到,在劳资双方的斗争中,劳动者很难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劳动者的抗风险能力极差,他们只靠工资生活,一旦被解雇,就会饿肚子。而商人因为有积蓄,可以忍受一段时间的停产。所以,工资的多少往往只取决于商人愿意分给劳动者多少财富。
劳动者工资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国民经济保持增长。只有经济扩张,劳动力供不应求,商人才会给劳动者涨工资。由此可见,劳动者的收入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增量,而不是财富存量。
最后来看利润。
商人使用自己拥有或借来的资金,在生产开始之前垫付劳动者工资和付给地主的地租,在生产过程中负责监督和管理,在生产结束后负责卖出产品,收回的资金在扣除已经垫付的工资和地租之后,就构成了利润。
需要花一些功夫才能将利润和工资区分开来。例如工厂老板需要做很多管理工作,那么他赚到的钱究竟是作为管理者的工资,还是工厂的利润?根据斯密观察到的情况,他认为应该算利润。因为,在斯密那个世代,工厂的雇员数量还不像后来那么庞大,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管理技巧,管理工作对于工厂收入的贡献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个问题,如何确保国民财富持续增长?
想让财富增加,就要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在地主、劳动者和商人这三类人中,谁能创造价值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者。
然而,并不是所有劳动都能提高社会生产物的价值。
有一部分劳动者,虽然也很勤劳,但他们的劳动无法创造价值,这种劳动叫做非生产性劳动。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贵族们雇用的管家和仆人,他们只为主人的生活起居服务,不能增加社会生产物。另一种常见的非生产性劳动群体是国家公务人员,包括政府雇员、军队等。斯密并没有否认军队保家卫国的重要作用,他只是想提醒执政者,发动战争以及维持军队的日常开销都属于非生产性劳动,它们会挤占生产性劳动的资本,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要让国民财富持续增加,就要设法削减享乐资产,扩大追求利润的资产。在同一个时期内,社会总资产是固定的,享乐和投资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呢?有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看这个国家生产性劳动者和非生产性劳动者的比例。
书 名:国富论
作 者:[英]亚当·斯密
主 讲 人:刘美
主 播:路琨
策 划 编 辑:李峻
总 编 辑:徐苑
一起侃大山。接着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