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弟子斗来斗去,六祖怎么教

76. 弟子**********

00:00
24:06

六祖考大家: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面,无名,是什么东西?当回答是本原佛性时,六祖却说不对,这是为什么呢?本性是与身俱来的,什么是真正的见性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讲师的解说吧……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一日,师告众曰。有一天六祖召集大众,来考考大家啦。吾有一物,我有一个东西。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说:我有个东西,就是我要教的东西,它没有头没有尾,没有名字,没有面也没有背。你们还认识它吗?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他说:哈哈,我知道六祖您说的那个就是我的本源,也就是我的佛性,就一股能量啦。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他说:刚刚不是跟你讲了吗?它的前提啊,无头无尾,无名无字,不是告诉你无名无字吗?你却说叫做本源佛性,有没有?又骂他一顿,“汝向去把茆盖头”,茆盖头就是用茅草盖个茅庵啦,叫茆盖头,意思就是说成为一方的主持。说,你要照着这样子修行,尽管你去到当一方的主持,也只成个知解宗徒,只能够做一个白话翻译的人,只能够去写一本佛学辞典,去了解这个词怎么解释,那个词怎么解释,而与你的心性上亦无裨益,丝毫没有帮助。各位,你们是不是认为编写佛学辞典的人都是见性的?那是两回事,你是不是觉得国文读到大学博士就是见性的,他就能够翻译见性的书,那也是两回事。见性就是要真正观照到他的性,能有所得,除此之外他不会有所得。


那我们来探讨一下神会说本源佛性,各位,到底有没有错?六祖他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当然是本源佛性,那他回答本源佛性有没有错?这个叫做借机说法而已啦,骂一下让你清醒一下,毕竟他答出来是一个字,对不对?他说本源佛性,到底他现在回答是四个字,还是内在的一股清真的本性觉受呢?到底是哪一个?不知道啦,但是呢借这个机会骂一下那些专门做白话翻译的人,那一些文学家,借机会给予当头棒喝,对那一些口才很好的人给予当头棒喝,对那一些脑袋很灵光的人给予当头棒喝,这些跟本性不一定有关系。


说佛性有什么好骂的?这个是六祖找机会说教而已啊。因常人对于“佛性”两个字有极深的净相和执着存在,六祖想要借机来把它去除。我们谈到“佛”这个字,那个感觉啊,跟众生是相对的,一个是很污垢、很愚痴的,一个呢是非常智慧、光明的,有没有?那个感觉啦。如果我们要以高级、低级来说,我们会怎么选啦?各位,我发一个考试卷,请问以下两者哪个比较高级,哪个比较低级?一个佛,一个众生,小学生会怎么勾?就在众生那一栏会勾,对不对?那个就是我们会有一个高级低级之分,那就是所谓的净相。


佛典有云:“名无名物之功,物无应物之名”。名无名物之功,名称啊,名称其实呢我们是形容、形容而已,而没有办法指到它的本体。物无应物之名,你不论给它取一个什么名称,那个东西还是保持它的样子,它不会因为你给它取什么名而变了样子啊。各位,对不对?韩吉、地瓜,你知道指什么吗?就是那一科,但那一科,你给它改名字是可以的,它不会跟你跑,那一科永远都是那个样子。如果你对内在的佛性你有所觉知的话,你不论叫它菩提也好,还是叫它石头也好,它是不会变的,对吧?但是我们现在就是习惯性用某些名词形容它,那是因为为了度化众生,佛喜欢取一些非常亮丽、光鲜、高级,充满这种感觉的词去形容它。所以未来我们会对于形容“性”的诸多名词,产生了非常大的崇拜,一种高级感,对于相对的另外一端就产生极大的鄙视感。可是佛所要教的心是无贪无嗔,是无高无下,是无尊无辱的,是无尊荣无卑辱的。


这样来说教得越深,懂得越深,越会翻译,对待其实是会怎么样?越大,离真正佛所要教的东西,其实是越远。所以他为什么会刻意骂他呢?他说我要教一个无头无尾无名的,是什么东西,你懂吗?他跳出来说就是我本源佛性,他是故意骂他,原来要破他一个相。


例如《金刚经》中最常见的说法:如来说凡夫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这是一个说法。他说我在经文里面说到凡夫,其实我指的不是凡夫,只是名称叫凡夫,我说凡夫我没有鄙视的意思。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我说世界没有很大的意思,很惊讶的意思,我没有这个意思,它只是个名词,形容一个已经存在的东西。但我们说到世界,世界是跟什么相对?跟微尘相对,微尘是极小的,极卑污的,极不值钱的,不屑一顾的,而世界,相对的意思,很大的,很浩瀚的,很令人赞叹的。各位,令人赞叹是一个想法还是一种感觉?是个感觉,一个感觉,那个感觉到底有没有对待?那就是对待。所以说世界没有那个很强烈,很高级,很巨大,很浩瀚,很庄严。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这是《金刚经》里常常说到,佛经里面说的菩提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很高级吗?那如果你这样想,那已经离那个高级越来越远了。佛经里面说的庄严是什么?佷肃穆吗?很高级吗?很震撼吗?是这个意思吗?不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凡名称者,无一真实。在经典里无一真实,任你怎么翻译通通都是错误。唯一真实者只有性真。因为所有的名词都围绕在凸显你本性的价值,教导你认识本性的清真,其他通通是假的。因此六祖说:吾所说法,不离自性,一切名词都围绕在自性上。“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做白话翻译没有用,没有正确的。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神会就到京洛这个地方弘法。大弘曹溪顿教,就是直指人心,照见本性这个学问。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过世后呢谥号,叫做荷泽禅师。


好,下一段。师见诸宗难问,难问哈,意思就是刁难啊。就是说我提倡一个看法,然后他就故意要打击我的看法。他提倡一个看法,我就故意打击他的看法。那个很像现在的蓝跟绿啊,有没有?好的,也要给你打烂,烂的,更要给你打烂,不要再讲,好的,也要给你打烂,叫难问。


咸起恶心,就是,彼此之间本来修行就是要修一个宽和,对不对?修一个博爱,修一个仁慈,但是却越修仇恨越深。多集座下,愍而谓曰:然后呢,有一天刚好在说法的时候,那些人常常在斗争,平时就在斗争啦,然后刚好都齐集在座下。


所以非常仁慈的、怜悯的跟他们说啊: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各位,为什么学道?斗了两三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斗已经不太习惯。天天斗一斗,那一天才会吃得下饭,对不对?觉得这样才正常。但是呢,却没有想到离你的初衷已经越来越远,有时候需要一句话帮你打醒。修道人不是这样吗?善念恶念应当要尽除。各位,你要看恶念应当尽除,你一定读得懂,对吧?善念应当尽除,这样读得懂吗?这样你会读不懂。你说,社会上不是应该去做做好事吗?不是应该存好心吗?这对的,应当这样做,但是对于内在本性上,一点清真的气机,本无这个意义,这一点呢就是你一定要搞清楚的。现在还是要回到主轴来,主轴讲的是什么?心跟性。心跟性的本源是什么?一股气,只有一股气,回去看就知道,感动的时候一股气,哀伤的时候一股气,那感觉就是气,攀附在本无意义的气机上的善念恶念当尽除。


无名可名,名于自性一切的名称不必辩驳,你们辩驳的是同一个答案,笑掉大牙。你说这样对,那样对,结果当你们把真相搞清楚之后,他说的是个东西,你说的也是个东西,可惜你们两个现在都没有看到这个东西。所以说无名可名,名于自性。你们所辩论的,你们所坚持的立场就是同一个东西,可不可笑呢?这是可笑的。


《永嘉集》这样说:“一切诸法,但有假名,无一真实”。所有的佛经里面,所有的名相统统是假的,没有一个真的。真的东西在哪里?在里面,在你的里面,不是在我的里面。我的真在哪里?在我里面。你的真在哪里啊?在你的里面。只有那些才是真,真正值得歌颂的是那本《金刚经》《心经》,还是你里面的心跟性啊?当然是你的心跟性。然而我们把这件事倒过来已经很久啦!我们把我们的心跟性匍匐趴在地上,拜哪个什么?假经。这个事情倒过来已经很久很久了,不是只有现在,不过呢度化众生勉强要用一些方便法。当你悟到内在的清真跟尊贵的时候,那一些其实是不需要的。


看《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这个筌就是抓鱼的那个笼子,那个笼子的存在是为了什么?为了鱼啊。“得鱼而忘筌”,当你把那个笼子里面的鱼抓出来的时候,这个笼子呢,你就会抛在一旁了,对不对?“蹄者所以在兔”,蹄就是兔拘哈,就是抓兔子的那个机关,这个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抓兔子,而得到兔子呢就忘了蹄。“言者所以在意”,说话是一个语言、文字,它是为了要表达我那一刹内心的那个声音的意思。


“得意而忘言”,你体会到我的意思的时候,刚刚那些话通通都扫掉,你已经知道我的意思,就这样可以啦。“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我们现在斤斤计较于那个字怎么翻译。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写信给我,他问了一个问题,我给他回答说:你所说的《圣经》的不烦恼其实就是佛家的自在。他说:不,不烦恼不一定等于自在。这样讲起来,是辩论不完的。但是,各位,当你很不烦恼的时候跟很自在的时候,你比较看看那个感觉,各位,有什么不一样?差不多啦,就是那个一派轻松的感觉,各位,对不对?那个实体比较重要。


所以我们读经啊,难得碰到几个可以真正谈心论道的人啦。我们可以穿过这一些语言跟文字而去摸到里面的主轴。碰到这种人,你一辈子会碰到几个啊?很少很少。


所以《论语》的第一句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有没有?朋是什么啊?同类。同类是什么?整部《论语》是讲修道的。你是一个真正的修道人,你穿过所有的一切的假象,摸到里面的主轴。你走了十年,碰到他也是穿过一切假象碰到里面主轴,我们两个讲话语言,我们不必太过于执着。但他讲的话里面的意思,我一听就知道:他是内行人。他一听就知道:我是内行人。走了十年,突然遇到一个知音。各位,高不高兴?很高兴,那就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就是穿过这一些名相的这些执着,这才行,一切的名相都是围绕在这个实性上。


无二之性,是名‘实性’。这个心啦,不二的时候,就是没有对待的时候,没有对待的时候是讲对于气,只看到它的清真的时候,那个时候身中所显现的造化,叫做不二之性,是为天赋真实的本性,所以叫实性,真实,唯有这个是真实的。当内心无二的时候,内在的造化气机是天然的,那个是足以返本还原。你一定会小看它,因为你还没有清楚修行的原理是什么东西啊。把那个我们写的《拨云见日》多看几遍,你先把这个修行的原理先弄通。


心一纯净,去除了对待知见,内在的造化是完全符合先天八卦的造化路线,它是开始返本还原,就是这么简单。你说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教不来的,这样说下去也不会懂的。我把《易经》上完了,你也不会懂,不只是你不会懂,我上完我还是没懂。因为我们都在卦上,我们在一横一竖,在那边画嘛,对不对?真正的东西都在里面,你可以感觉,当你了无挂碍的时候,你的内在是轻松的。如果你可以保持三天五天一个礼拜了无挂碍的轻松。


各位,你有没有听过人讲过一句话:人逢喜事,怎样?精神爽。喜事的时候无挂碍,春风又得意,内在的,我们就不要讲气,讲气不好懂,内在每个细胞都很活络,这样就听得懂,对吧?那可见我们内在的造化跟心有没有关系啊?有关系,如果你刚好被盗了五百万、盗了一千万,就三天一个礼拜,有没有发现脸变黑啊?对吧?那个就是心跟内在造化有没有关?那有莫大的关系,莫大的关系。现在的科学家早就证明啦,心只要一拘逼,里面的毒素就一直释放出来,细胞里面就浸在毒液里面,这都是可以证明的。无二之性是什么?心先从对待解开,黄庭禅专门教这个,专门让你实习跟体验就是这个主轴上,能够让你的心怎么样叫做解脱对待,那个性呢才叫做实性。


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六祖说:我说的法不离自性,统统在这个自性上面,所以教门没有什么分啊。常常见了面你就说:请问你是哪一个教?基督教,你哪一个教?佛教。哦,我们基督教有上帝,你们佛教竟然没有上帝,有没有?他说佛教没有上帝,人是自己生的,自己跑出来的,哪来的上帝?这个争执不下啦,这个永远再谈三辈子也没有结论。不必在教门上来论,因为各教都在讲心跟性这两个字。这两个字从来没有哪个教敢反对过,各位,对不对?从来没有。


这样基本上来说,我们的共识已经达成了。我们在同一个共识,同一个主轴,同一个本真上面来敌对,各位,你觉得这样是智慧吗?这一点都不智慧。佛教讲的慈悲跟耶稣讲的博爱真的不一样吗?各位,博爱的时候算不算慈悲?从本体上去检验你才知道。你说:不一样,博爱,我感觉跟慈悲是有一点不同。你要这样说的话,那真的是说不完啦。这个学问也没得做了,各位,对不对?以君子宽和的心量来看待这个事情。在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因此一切教门应当是同一个内涵,同一个教,根本没有别的教。


言下便需自见马上就要看见。悟则目前是道,迷则万劫不复。悟则目前是道,现在就到了,不必等以后,那你会说,没有吧,我已经修了好几年,我还是没搞清楚,不会吧,现在,现在我还离得很远呢。你一定会常常这样想,不可能的。因为本性是你里面的东西,与生俱来。照见一个你与生俱来的,各位,你需要什么样程度啊?不需要,你只要不要说小看它,你误解它。是这个吗?不是吧?该不会是这个小小感觉吧?这一点点感觉有什么好看的呀?是这个吗?不是吧?你颠颠倒倒,左左右右。你经过十年才去肯定一个非常日用平常的东西。所以他说,言下便需自见,给我们很好的启发,任何愚夫愚妇,现在闭上眼睛往里面观照,就要能够感觉得到,那就是你的自性的所在。


《顿悟入道要门论》是这样说,“禅师每云”,师父啊,你每次都说啊:“若悟道,现前身便解脱”。说如果懂得悟道的人,当下这一秒种就得到解脱,“无有是处”。师父啊,我觉得你这个话根本不对,一无是处。这个徒弟是很老实的徒弟。他说:怎么啊?马上就解脱?“师曰:有人一生做善,然偷物入手,即身是贼否?”师父为了解他的疑惑说:有一个人一辈子都做善事,可是现在偷了一个东西拿在手上,请问现在是不是贼?各位,现在是吗?现在就是贼。你做了一千世的好人,现在偷了一个东西,在我的口袋。现在这一秒钟呢就是贼。他要说的是什么呢?


“曰:故知是也”。当然是贼了,“师曰:如今了了见性,云何不得解脱?”各位,所有的佛学都是把解脱寄望在照见本性,对吧?好,那现在你照见本性,那现在是不是解脱?现在是不是真觉?现在是不是佛?那当然就是呀?我以前杀很多很多人,可是现在正在救一个人,那现在算不算善?现在就是善。我以前有很多很多妄念,可是现在一片的清真,现在是一线的实相。刚好被我掌握到,现在是不是觉?现在是不是悟?现在就是啦。只不过你会说:可是可是?可是?可是什么?可是或得或失,对,那是题后话,因为这是一个练习题。偶尔刚学雕刻的,也会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眼神,可是不表示下一颗眼睛还是如此的清亮,各位,对不对?啊,这无所谓,重点是你尝到了。这很重要,什么时候才尝得到?若方向正确就这一秒钟,你不必怀疑,因为本性是你自己的,你已经带着本性来听课?还是没带来?肯定是带来的,不然你走不到。对吧?


为什么你却是怀疑你现在有可以见性的本钱跟那个智慧?你不必怀疑,因为它已经在,不过它太平常。像水一样清淡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是最好的饮料,你总是想喝一杯浓浓的汽水,你想要追寻一个莫名其妙,不晓得是什么的感受,所以你老是找不到。我说破了嘴,你还是说你找不到。“曰:如今必不可”,徒弟又说:现在不可能。你说现在就是悟,现在就是觉,现在就是解脱,我说不可能。


“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始得”。根据佛经的说法,要经过很多很多次的轮回,慢慢慢慢消他的业障,然后呢才能够得。各位,依你们的智慧啊,就说现在这样的社会啊,滚越多次是越脏还是越干净?再滚三大阿僧祗劫。阿僧祗什么意思啊?无量数哦。滚滚滚无量数,各位,到底是越干净还是越肮脏?越干净的机会很渺茫啊。好,师父怎么回答?“阿僧祗劫还有数否?”无量阿僧祗劫,阿僧祗翻译成中文,叫做无量数。阿僧祗劫还有数否?各位,无量数到底是很大很大,还是没有?无量,到底是大还是小?它是一个不可量化的东西。你不能说它大,也不能说它小,它才叫无量。一语双关,佛经记载的无量阿僧祗劫,凡夫二圣会误以为是很久很久的时间,对于顿法的人来看呢就是当下,没有时间的量,就是当下。所以多久能够见性,多久能解脱啊?现在,就现在,方向正确就是现在。迷则万劫不复,再给你几个阿僧祗劫都不够。


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大家听了六祖的话,都心悦臣服。对啊,本来是想好好修道,没有想到来这里天天打战?而且打的还是同一件事,为的同一个目标,说同一个真理,只是语言名词不同,然后呢这个说法不同,时机不同,然后呢就在那打来打去。好比说佛家常常批判孔子没什么道行,你看连十八层地狱都不知道,孔子有讲十八层地狱吗?没有啊,但他讲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样算不算?


孔子可以写《易经》的《系辞传》,可以写《易经》释《十翼》哦,《说卦传》,《杂卦传》,让那些风水师、地理师、天文家去用。各位,你以为他懂不懂这个有形无形的,胎息的一切逻辑。那当然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所有的法师没有一个可以外译他现在的《十翼》,十只翅膀,不然《易经》不能用的啊。


那如来佛没有说到上帝,那如来佛有没有说到大日如来?那他没有讲到上帝,他也没有否认上帝。各位,他有哪句话有否认上帝?哪一本经的哪一句话否认上帝?也没啊,纵然没说没提,天下事没提到那还不多吗?很多啊,为什么在这个焦点上大家在那边过意不去呢?对不对,这就是,我们既然是修同一个道、同一个性、同一个心,应当有这样的认识,是在同一个实性上所延伸出来的经门万物,是谁能够真正直指本心,照见本性,启动本性的枢机跟造化,就跟着走。只是这些名相,只是这些内容,但是却没有这个内涵,那也不值得我们前进一步,这个对你来讲,是毫无帮助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无云_

    感恩恩师传道

  • 大漠孤烟a

  • 立平_LP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风清扬反传销

    感恩明师讲解

  • 健康一行

    主轴同外形不同,若外繁华内清静。

  • 禄禄_fm

    🤔

  • ellen128

    所有的教门实质上是同一个教,都离不开一个主轴,观照实相。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