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抗俄?要联美?更想要亲华?蒙古的夹缝求存之路到底路在何方?

想抗俄?要联美?更想要亲华?蒙古的夹缝求存之路到底路在何方?

00:00
18:39

对于蒙古而言,最大的困扰不是身居内陆被习惯性忽略甚至遗忘,而是明明穷得家徒四壁,却长期吸引着各国的注意,尤其是中美俄这样的一线强国。

理论上说,蒙古倒向任何一方,都能吃得“脑满肠肥”,一夜之间实现共同富裕。但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蒙古“多多益善”的思维早已深入人心,于是抱着“既要,又要,还要”的宗旨,蒙古尝试和所有大国都成为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而这种危险的想法和操作,是冷战结束以来蒙古国际处境进退维谷的根本原因,毕竟没有实力的左右逢源本质上就是小丑在表演。蒙古也在一贫如洗中沦为国际社会的经典笑柄。

那么,明知自己成不了人见人爱的印度,为何蒙古还要矢志不移地坚持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呢?

关于这个问题,哭丧着老脸的蒙古一再表示:我也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套马汉子,奈何条件根本不允许啊!

是的,蒙古被中俄“紧紧抱住”的区位,注定了它不可能在中美俄的大国博弈中独善其身。而蒙古之所以成为大国逐鹿的漩涡中心,根本原因在于蒙古帝国烟消云散后,亚欧大陆内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

话说蒙古帝国一分为四后,很快盛极而衰,并最终在北元灭亡后彻底回到部落状态。

而后,经过了几百年的分分合合,蒙古各部在四分五裂中迎来了刻骨铭心的17世纪。彼时的蒙古周边,异军突起的清王朝和一路向东的沙俄帝国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蒙古地区展开了激烈争夺,最终清王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努力下,从东向西完成了对蒙古大部的征服,布里亚特蒙古等边缘部落则被清朝放弃进而被沙俄占据。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王朝也将实控疆域推向了巅峰。“得益”于沙俄帝国的咄咄逼人,清王朝先后与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一系列边界划定的文件,对两国领土进行了准确划分,彻底改变了清朝以前帝国疆域全由大一统王朝单方面奠定且伸缩剧烈的局面。

又因为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明确了“主权”的概念。所以清王朝与沙俄帝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具备法律效力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而清王朝从国防角度考虑,基本占据了东起外兴安岭,中经蒙古高原北沿,西至萨彦岭一线,作为西伯利亚与东亚的天然分水岭,清朝也得以占据骑线自南向北对沙俄形成居高临下的俯瞰态势。

虽然在清俄边界中段,清朝放弃了贝加尔湖周边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布里亚特蒙古区域,但也基本占据了蒙古高原的制高点。

同时,为了确保中原的安全,清朝并未将长城修到漠北,而是对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营,包括推行“盟旗制度”,杜绝逐水草而居并聚沙成塔的可能;组建“八旗蒙古军”,吸纳精壮青年参军,配合大兴黄教的“计划生育”政策,漠北蒙古人口不增反降;最后,纵容晋商等商帮深入蒙古各部经济掠夺,让蒙古各部不得不被沉重的债务彻底束缚。

在清王朝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营下,漠北蒙古再也无法兴风作浪,只能作为清朝的“塞上长城”,清朝也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然而,当清朝国势盛极而衰,沙俄帝国便卷土重来。对于受够了高寒气候的沙俄而言,温暖的蒙古甚至中原永远是魂牵梦绕的“故乡”。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夺走外东北和外西北广大地区后,沙俄开始了对漠北蒙古的渗透。

对于沙俄而言,漠北蒙古虽穷,但不仅能同时威胁东北和新疆,更能俯瞰中原,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沙俄被清朝“压制”的局面。

所以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煽动蒙古高层自立门户,打开了蒙古远走高飞的“潘多拉魔盒”。

不过,虽然清末民初的动荡给了沙俄鲸吞漠北蒙古的机会,但北洋政府据理力争,英美等其他列强公开背刺。更因为沙俄帝国很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轰然崩塌,于是俄国失去了吃下蒙古的历史契机。

等到1919年徐树铮收复蒙古,苏俄反而自顾不暇。等到1921年苏俄红军“卷土重来”,蒙古早已物是人非,苏联最大的侵略限度也就是将蒙古作为其事实上的第16个加盟国。

不过我即便如此,苏联对蒙古的经营也深入骨髓,并彻底割断了蒙古与中国的血脉联系。通过控制经济大权,扶持亲苏精英,废除回鹘蒙古文,禁止崇拜成吉思汗,以及大规模的肃反运动等,在肉体和精神上摧毁了蒙古的文化自信,打断了蒙古的历史传承,使蒙古沦为苏联控制下的行尸走肉。

二战胜利前夜,苏联强迫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一手操纵蒙古独立公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蒙古的“独立”身份。

苏联时代,蒙古作为苏联的提线木偶,不仅没有基本的自主权,不得不服从于苏联的“大产业分工”,只能靠放羊和种地为生,更不得不成为苏联围堵新中国的前沿阵地,长期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

等到1991年苏联解体,斯拉夫浪潮终于从蒙古高原褪去,蒙古才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然而长期的压抑,让蒙古根本无所适从,尤其是没有了苏联的救济,让本就穷得一塌糊涂的蒙古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而彼时的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猛烈冲击后,深陷“休克疗法”的漩涡,对蒙古根本就无能为力。虽然南方邻国的民族复兴已经初见端倪,前途不可限量。但在苏联的“努力”下,亲华势力早已被扫荡一空,蒙古和南方邻国早已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苏联解体后的蒙古,可谓真正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但是,就在蒙古快要饿死的危险时刻,一把狗粮不由分说地塞到了蒙古的嘴里。

虽然过去了30多年,但每每想起当年的场景,蒙古都会泣不成声地表示,那是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东西。

不错,为了围堵中俄,美国见缝插针地和蒙古展开了合作。

虽然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跑步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再也不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但看到俄罗斯依旧庞大的身躯,以及依旧令人胆寒的核武器,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想要一路向西做西方国家爸比的心气,广大西方国家经过短时间的深思熟虑,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将围追堵截进行到底。

而苏联解体后,由于国际矛盾的全面转移,我们也不再是西方国家抗苏战线上的伙伴。相反,由于我们是如假包换的黄种人大国,相比于俄罗斯有着更特立独行的一面,于是美国在围堵俄罗斯的同时,也加紧了对我们的打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就成了“中间开花”的绝佳基地,于是美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与蒙古沆瀣一气,并在1995年互相承认为“第三邻国”。

关于“第三邻国”的创造性提法,蒙古领导人不厌其烦地表示,两块石头架不起一口锅,只有第三者的出现才能让蒙古稳如泰山。

但现实情况是,美国的插足,虽然没有让蒙古体会到“众星捧月”的快乐,反而让蒙古感受到了风箱老鼠的窘迫。

毕竟在共同的敌人美国面前,中俄首先是“背对背拥抱”的抱团取暖关系,在勠力同心的立场面前,蒙古勾结美国的唯一后果就是被中俄联手孤立。

不过蒙古似乎并不在乎这些,反而和美国定期举行联合军演名曰“可汗搜索”,更响应美国号召派出精锐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给联军看大门,实打实地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

只是,蒙古和美国本质上不过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在蒙古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恨不得立马脱光了献身时,美国从来“坐怀不乱”甚至还有点儿犯恶心。毕竟,围堵中俄的战场遍布全球,蒙古位置虽好但绝不是唯一,美国对蒙古只是想玩玩而已,绝对没有接受蒙古以身相许的意思。

不仅如此,就想美国有事时掉链子,没事时优先搜刮盟友的操作一样。为了离间中俄并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美国从来不介意将蒙古作为诱饵去喂鱼。

所以,蒙古指望美国绝对没戏,有也是首先被干掉的结局。

但问题是,不靠美国等“第三邻国”的救济,蒙古在中俄之间该如何“傲然挺立”呢?毕竟倒向任何一方都会让另一方生气。

不过,蒙古似乎有些多虑,因为两个邻国早已开始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谋篇布局,确保蒙古不站队也腹背受敌。

一直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矛盾的迅速转化,中苏关系的针锋相对很快被中俄关系的携手并肩取代。通过改善两国关系,俄罗斯得以全心全意地在东欧方向应对北约和欧盟咄咄逼人的“东扩”,以及在中东等方向与其它势力展开殊死争夺,我们也得以在北方安全的情况下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台海等方向的对抗中,中俄可谓真正的各取所需。

只是,西方的围堵实在太过凶狠,俄罗斯自身由于综合国力的力不从心以及军改跑偏等一系列主观因素,在东欧尤其是乌克兰方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前方吃紧的情况下,俄罗斯首先想到的是后院不要起火,并且试图借助后院的力量扭转前方的被动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阻挠了25年的中吉乌铁路开工了,拖拉了31年的中俄黑龙江大桥通车了。

相比于3年就投入使用的克里米亚大桥,两个东方工程的“前松后紧”凸显着浓浓的现实意味。这对东方邻国而言绝非和谐愉快的结果,但鉴于我们需要能源多元化的结果,于是对于俄罗斯的“投怀送抱”,我们当然张开怀抱欢迎。

但作为一个“仗义”的邻国,俄罗斯不想撇开蒙古独自发财,于是说什么也要将蒙古拉进来。尽管中俄无论管道还是铁路通过蒙古高原都要在地形上经历严峻考验,但俄罗斯似乎执着于“直来直去”的直线距离优势,以一己之力将“两国能源通道”发展为“三国能源走廊”。

俄罗斯之所以执着于拉上“中间商”赚差价,根本目的是要增加对华出口的主动权,同时通过血管一样的能源线路“捆绑”蒙古,使其继续作为俄罗斯在亚洲的小兄弟。

应该说,俄罗斯的算盘打得确实啪啪响,但问题是,窘迫的国力撑不起卷土重来的雄心。尤其是从苏联解体以来,由于长期将有限的国力投入到对欧洲的能源出口体系中去,导致西伯利亚和远东无论铁路还是管道建设都一塌糊涂,尤其是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平均时速只有8公里,比绕半个地球的海运还慢,想要拉上蒙古发财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而且,为继续控制蒙古,俄罗斯极力推动蒙古铁路使用俄罗斯的1520毫米的宽轨距,事实上其他俄罗斯邻国也基本通过这种轨距与俄罗斯铁路网联通,但蒙古资源经俄罗斯出口不仅绕远,而且作为资源大国的俄罗斯本身不需要蒙古资源。

相比之下,蒙古从南方邻国出海不仅距离最近,而且南方邻国本身就是蒙古资源的潜在消费大国。但南方邻国采用1435毫米的国际标准轨距,这意味着蒙古资源在走出国门前不得不重新装卸,其运输成本的攀升是蒙古无法承受的。

所以,蒙古在经过长期的挣扎后,决心在新建铁路中使用国际标准轨距,从而在事实上与俄罗斯渐行渐远。

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是国力衰退加战场受挫后的必然结果。而且相比于俄罗斯控制蒙古只为重温苏联旧梦的“初心”相比,由于蒙古对我们北方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无疑比美俄两国更“真诚”。

只是,作为游离了上百年的故土,蒙古对我们也比美俄有着更强的戒心。这意味着蒙古宁愿投靠美国,也不愿意亲近中俄,宁可与俄罗斯“重修旧好”,也不愿意和南方邻国“再续前缘”。时至今日,除海军外,蒙古将连狗加起来才10000多的武装大部分布置在南方边境就很能说明问题。

而且,为了所谓的安全,蒙古似乎并不在乎所谓的共同富裕,哪怕温饱,2012年《限制外国投资法》猛烈收割外资并自毁前程的操作就已经说明:这个从不安分的国家,为了所谓的独立性,愿意拿任何东西做赌注,哪怕是自己的前程和国运。

再加上冷战结束以来,所谓的“泛蒙古主义”沉渣泛起,直接将矛头瞄准内蒙古等地区,蒙古与南方邻国的关系就更加膈应。

时至今日,蒙古似乎在做着“孔雀东南飞”的努力,尤其是30000只羊一度让很多人激动得不能自已。但在美国势力依然无处不在,俄罗斯影响力如影随形,再加上蒙古自身又“心比天高”的情况下,亲华显得如此的绵软无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蒙古对集安组织多么的不屑一顾,无论蒙古对上合组织多么的趋之若鹜,都做不到和南方邻国的推心置腹。

而我们能做的,似乎就是保持现状,毕竟一个半死不活的蒙古,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62374681

    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现状,保持现在的节奏,保持现在的步伐……届时再看吧。

  • 听友262374681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