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23分学霸感染艾滋:他的惨痛教训,为所有年轻男女敲响警钟

高考623分学霸感染艾滋:他的惨痛教训,为所有年轻男女敲响警钟

00:00
06:58

在华东某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登记患者信息,其中一名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格外刺眼:男,19岁,第一次检测...

对于当地某985高校学生刘明而言,这一天是他人生的分水岭:藏在他体内的艾滋病毒被发现了。

高考在即,我本来不想说这些问题,但眼看着逐年递增的艾滋病患病率和那些刚刚迈出象牙塔的年轻人们,我更希望用刘明的故事,来给所有年轻男女敲响警钟。

01

刘明曾是父母、学校的骄傲,一年前他以623分的高分考入某著名985大学,光荣榜上的姓名是他父母至今依然逢人便说的骄傲。

可现在,他只觉得一切都毁了。

回想起那天的情景,他只记得是大一的期末,由于考试的压力,他和几个同学去了网吧通宵。后来他们又去了酒吧、KTV放松,深夜的灯光,几杯酒下肚,他和一个刚认识的同性纠缠在了一起...

那天,距离他高考结束,才刚刚一年。那一刻,光荣榜上的名字有多亮眼,他的内心就有多煎熬。

刘明的经历,并不是个例,下面这些同样是疾控中心公布的学生艾滋病患者的感染经历。

正常交友,1人传染16人

她叫小林,其实早在大一那年她便感染了艾滋病,但她对此却浑然不知。

从大一到大三,整整3年间她先后交往过4个男朋友。

分手,这4个前男友又分别交往了3个女朋友,他们的女朋友在分手后又交往了新的男朋友。

大三下学期那年,小林因发病被确诊,疾控部门顺藤摸瓜,共排查出16名感染者。

与不同男友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20岁大学生感染艾滋病

这名患者20岁,即将毕业实习,在体检时发现HIV抗体阳性。

但奇怪的是,其男友在检测后显示为阴性。

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感染者曾交往过多个男朋友,且在与这些男友发生性行为时,均没有采取保护措施。

一起起病例,触目惊心。他们的经历与不幸,也在警示着每一个人。

02

或许我们很难想象,有一天居然会将学生和艾滋病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但现实就是这么讽刺。之前,网上流传出的一份数据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上面图表中的学校我都做了打码处理,可能有些人还不明白这个表格意味着什么。说出来挺让人难受的,其实这是西北某省疾控中心公布的,本省感染艾滋病毒人数前15的高校名单。

这些高校有知名的985/211院校,也有民办院校。虽然表面看起来这个感染人数并不多,但在只有几千几万人的校园里,这个比例已经很吓人了。

皮肤性病科的同事曾告诉我,这几年他救治的18-24岁的年轻人占比已经悄然走高。每每看到门诊里那些青涩、稚嫩的脸庞,我们做医生的心里就无比难过。

虽然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便捷、隐蔽。但由于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加上受到外界种种诱惑的影响,在学生群体间更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最终,一些年轻人的身体健康就这样被他们自己的好奇心给断送掉。

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预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总数约为125万例,预估每年新发感染者为8万例左右。

与这个数据相呼应的,是那些原本应该是一片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学习净土,很多已经受到艾滋病的严重侵袭。

2020年11月,国家卫健委披露的一项数据令人震惊:

我国每年新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应年度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已经由2008年的5.77%直线上升到了2017年的23.58%。

这些,还只是前几年的数据,如今的数据已经严峻到什么地步,我们不敢想象。这些,还只是有记录的,那些没有登记的,还没有被发现的,可能更多。

03

我们不禁要问,曾经纯洁美好的“象牙塔”,到底怎么了?

原因显而易见,性观念的逐渐开放,遇上缺失的性教育,这种结果是必然更是注定。

好不容易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和家长老师的约束,终于可以“放飞自我”,加上现在年轻人性观念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人会在大学期间初尝禁果。

这是2015年,针对34个城市高校本科生的调查,结果显而易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管学校还是家庭,对性教育的态度往往都是避而不谈。

这是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606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还是来自于网络。另外,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仅仅占到了21.92%。作为家长,我们真的那么放心独自一人在外上学的孩子吗?

因此,真心呼吁:为了孩子,请父母一定要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起艾滋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下面我想挑几个关键问题,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①高危性行为

这个词很多人都听说过,那究竟什么才算高危性行为呢?首先是不做安全措施,其次是拥有多个或非固定性伴侣。

此外,肛交和口交都属于高危性行为,这些情况下,都要做好安全措施。

②怀疑感染了怎么办?

很多人在怀疑自己感染后,第一反应是检测有没有中招,这个行为其实是不对的。虽然我很理解这种行为,但在感染之初,血液里的病毒数量较少,一般很难检测出相关指标,这个时期也被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一般为3周-1个月。

所以,怀疑感染后立马检测基本没用。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赶紧去吃阻断药。

阻断药吃得越早越好,有效阻断时机是发生高危性行为后的72小时内,2小时内服用效果是最好的。

阻断药医院里不一定就有,你需要去“艾滋病治疗点”,那这个艾滋病治疗点又在哪呢?可以打当地的疾控中心电话询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ABBCC秋

    1、2、3、

  • 云中漫步_dF

    恐怖

  • 1893166blrr

    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