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1太阳病-27防己黄芪汤-风湿表虚
1太阳病-27防己黄芪汤-风湿表虚
防己黄芪汤之注释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金匮要略》)
【注】
和久田氏曰:
「脉浮,汗出恶风者,是风感之证也。身重者,肌表有湿气之候。
此方非风邪发表之剂,是专实肌表而降水气,自小便利去之,则与湿气相感之风邪,不治而能自去矣。」
《外台》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者。(《金匮要略》)
【注】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为骨节疼痛恶风。
但下重者,以水气集于腰以下,而下部觉重感也。
为和者,无异于平常也。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7克,黄芪9克,甘草3.5克,朮、生姜、大枣各5.5克。
煎法用法同前。
先辈之论说
东洞翁本方定义曰:「治水病身重,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者。」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
防己茯苓汤,专主肌表有水气者。
此方主有水在表里者,故防己、黄芪二味之分量,皆比防己茯苓汤多也。」
治风毒肿、附骨疽、穿踝疽,稠脓已尽,稀脓不止,或痛,或不痛,身体瘦削,或见浮肿者。若恶寒或下利者,更加附子为佳,兼用伯州、应钟、七宝等。凡附骨疽久不治,或治而复发者,以毒之根蒂未除也,宜刮开疮口,以抉剔除病根,无不治矣。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
「此方治风湿表虚者,故自汗久不止,表分常有湿气者,用之有效。
盖此方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有虚实之分,
彼汤(麻杏薏甘)用于脉浮、汗不出、恶风者,以发汗;
此方(防己黄芪)用于脉浮、汗出、恶风者,解肌而愈。
即如伤寒、中风有麻黄、桂枝之分。身重者,湿邪也。
脉浮汗出者,表虚故也,故不以麻黄发表,而以防己驱之也。
《金匮》治水、治痰之方用防己者,取运气于上而水能就下也。
服后如虫行,及腰以下如水云云,皆可知为湿气下行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