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来袭,权威解读哪些专业最受欢迎《统一高考与应试体制》

2023年高考来袭,权威解读哪些专业最受欢迎《统一高考与应试体制》

00:00
17:34

高考之后,还有漫长人生,送你一份书单,陪你终身成长>>

原文 


6月7日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对于考生们来说,这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也是一次自我蜕变的成长,无数青年学子的命运与之息息相关,也牵动着每一位考生家长的心。


近年来,高考持续引发全民关注,每年的语文作文题更是成为人们连续多天热议的话题。比如2022年全国甲卷的材料取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新高考一卷的材料内容则是关于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如此新颖的材料内容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再如2020年全国一卷要求写发言稿,谈谈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对哪个人感触最深,这些题目很考验考生的人文素养、深度思考与观点凝练。


其实,除了语文以外,数学、英语、物理等高考题目的变化,无不体现着一个时代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考除了是考生们改变命运的关口之外,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对所需知识的变化。


今天,我们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陈彬莉的《统一高考与应试体制》和日本历史学家宫崎市定的《科举史》这两本书一起来看高考的前世今生,以及最受欢迎的专业是什么。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书单,感兴趣的听友可以点击文稿头部链接,或者评论区第一条链接,收听全本内容。


从高考说到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转眼46年呼啸而过。我们都知道,高考制度的来源是中国古代科举制。那么,我们就先来一起聊聊高考的前身,科举制度。


其实,早在汉代,我们就有了科举制的前身,察举制。察举,顾名思义,就是考察、推荐人才,这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到汉文帝时期,他下诏要求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定下了“对策”,也就是用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随时间推移,察举制渐渐衰弱滋生了很多弊病,尤其是腐败问题,到东汉末年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现象,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选拔的秀才不读书,选拔的道德楷模竟然和父亲分家。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魏国的曹丕即位后,他听从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即由“中正”官负责考察人才,按九品定级,朝廷再按品授官。九品中正制实施初期,的确为国选到了一些有用之才,但随着门阀士族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其所把持,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普通百姓丧失了当官,改变命运的机会。


到了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收回被地方长官控制的选拔大权,这就要求创建一种新的选拔人才制度。其核心思路是由以推荐为主向以考试为主的转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始建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承隋制,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朝在继承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比如提高科举地位、扩大考试规模、增加及第名额、实行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等等,科举制日趋成熟。朝时,由于民族歧视严重,科举体现出巨大的民族不平等,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本意。元朝这种排斥科举取士,上层用贵族、下层用胥吏的仕进制度,违背当时中国国情,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


朱元璋农民起义创建朝,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洪武三年诏开科举,规定文武大臣皆由科举选拔;洪武十七年公布《科举成式》,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科举制进入鼎盛时期,同时确立了八股取士制,也就是考试以写八股文为主。


代的科举制与明代基本相同,沿用八股取士,科举制的弊病日益显现:徇私舞弊严重;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丧失了作为教育机构的独立性;科举考试实际上成为了八股文的考试,因此八股文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到了晚清,科举制积重难返,且由于西方船坚炮利所带来的冲击和压迫日渐强烈,科举制无法为国家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式人才,适应不了晚清社会的重大变局,最终以“革千年沉疴之积弊”和清帝“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上谕的形式,于1905年9月2日被彻底废除而成为历史的绝响。


延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制被废除了,那么,新中国的高考制度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高校鱼目混珠,既有解放区干部学校基础上创办的革命大学,也有借鉴苏联经验建立起来的高等学校,当然,还有之前遗留下来的各种公、私立大学。但显然,相比四万万人口基数,以及建设新中国的人才缺口,现有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发展。194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收新中国第一批学生。不过,此时的大学选拔仍沿用过去的办法,各大学自主命题,自主招生。但此种招生方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统筹优势,没有做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与生源。


所以在1950年5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招生考试文件,要求进行大区联合招生。但由于单独招考的操作惯性,该年度的招考方式仍五花八门,既有校际联合,又有大区的统一,还有学校的单独招生,较为混乱。


1952年6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教育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规定中央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全国高校除经教育部批准的个别学校外,一律参加统一招生。新中国首次全国统一高考在8月15日至17日完成。自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正式形成,进入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高考新阶段。这种招考制度一直持续到1965年。


1966年因为运动的出现,高考被迫中断。直到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主持了高考的恢复工作,他呼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批评怕恢复高考“犯错误”的人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场高考是在1978年,教育部门统计显示,全国共有570万人参加高考,考生年龄差别巨大,很多都是师生同台、父子上阵。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已有46年了,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570万到2022年的1014.5万,中国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越发关切,高考也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就是社会结构要得到合理有序的更新,这样社会权力和财富才能有序流转。高考的人才选拔功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改变自身处境的最公平的途径。尤其在许多贫困地区,高考更是成为当地百姓走出贫穷、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近年来,有关高考教育改革的争辩此起彼伏,高考移民、高考腐败现象屡屡曝光,更是增加了高考的关注度。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新时代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怎样进一步维护高考的公平性呢


2014年开始的新高考,标志着我国高考改革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9年来,高考综合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的期许中,由东部向中西部稳妥推进。今年,新高考方案在29个省市均已平稳落地。


新高考最明显的变化是取消文理分科,这体现了更深层次、更内在于学生个体的公平。学生可以在一定政策规则下自主选择学习科目,学习和考试变得更加个性化、多元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避开自己的弱势学科,减轻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还能节约更多的时间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有多样化的发展方向。


2023年,高考也出台了新政策,大学将不再按一本和二本区分。此前,“一本”“二本”等高校招生批次概念,直接演化成家长和学生心中固化的高校等级。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分数是最大的王牌,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投入大量经济资源为学生进行各类学科培训,只为获取更高的分数,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新高考政策从制度上取消等级划分,让家长和学生更专注于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选择。


地域公平方面,不少人认为,新高考使用全国卷的省市虽然越来越多,人为分配招生计划数额的地区不均却依旧不变,希望高考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范围统一录取。但是,任何公平都是相对的,如果简单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就有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样,存在着严重不平衡。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还相对不发达,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远远不如城市。所以新高考仍然致力于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招生录取政策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倾斜,促进教育的相对公平。


除了制度保障,还有许多相关法律和举措保障高考公平。法律上,谁危害高考公平谁就要受到法律制裁。2015年11月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高考等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等行为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近年来维护高考公平、防止作弊的各种举措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以今年为例,5月25日,教育部部署各地深入开展“2023高考护航行动”,包括“高考护航”主题宣传、清理互联网涉考公众账号、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等多个专项行动,在考试组织、考试安全、政策宣传、考生服务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举措。6月2日,教育部统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各省市2023年的高考举报电话,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举报线索第一时间核查处理,坚决维护高考公平公正。上述措施和要求,对维护高考公平不能说不是强有力的。


总之,新高考改革的各项举措都是为了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内实现公平,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而为社会增添多样化的人才,让高考模式能够发掘更多的优秀人才。教育公平与平等是一个理想目标,新高考改革正在这条路上奋进,从各种方面极力推进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高考录取之后就是志愿填报和选专业。2018年,第一批“00后”进入大学,如今,大学已是“00后”的天下了。那最后就让我们来聊聊,家长们希望孩子学什么专业、00后的学生本人又对什么专业感兴趣。 


家长往往希望孩子的专业与未来职业能够吻合,倾向于让孩子选就业前景好、能赚钱的工作,比如经济、金融、法学、医学、计算机等等。与家长的就业导向不同,孩子们往往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00后又是极具个性的一代。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发布《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共有77.2万高考考生参与了高考志愿测评,报告显示,00后考生对专业的兴趣程度与未来就业收入没有直接关系。其中,选择人文方向的学生,最喜爱的是历史学和博物馆学;选择理工方向的学生最喜爱的是心理学和法医学。考生的兴趣倾向正在打破公众常理,与惯常的家长喜好和社会通俗认知标准背道而驰。与过去工资越高、就业越好的专业受欢迎程度越高的传统标准不同,00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在就业市场薪资水平反而不起眼。


从家长的角度,应给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要盲目随大流,强制要求孩子选择热门专业或者所谓的好就业的专业,否则就可能导致“彼之蜜糖,吾之砒霜”。从学生本人的角度,在注重自己兴趣、能力、志向的基础上,也要有长远眼光,将个人兴趣与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慎重考虑专业选择。


有关高考的内容,我们本期就解读到这里,文稿在音频的下方。欢迎您关注“热点讲书”,我们与你一起收获新知,通过热点,了解一本经典书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喜马讲书

    高考之后,还有漫长人生,送你一份书单,陪你终身成长>> https://pages.ximalaya.com/mkt/act/2ea293ef69b70bd7?utm_source=pinglun

  • 鹿鸣_____

    考的全会,蒙的全对,加油

  • 热心艾伦

    加油,放松,不要有压力

  • 丨山龙隐秀丨

    馒头片

  • 渔歌_ze

  • 小慧林

    92/93年高考,时常梦回,泪目难安!

  • 津汐

    都不容易

  • 惠州平安林

    加油!

  • 金豆豆5

  • 舟在江中行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