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志到幸福:完美自我的历程

从立志到幸福:完美自我的历程

00:00
17:03

08 从立志到幸福:完美自我的历程


您好,我是黄向军。我来继续为您浓缩王阳明《传习录》的思想精华。

上一次,我把《传习录》所讲的王阳明心学,总结为由四个要点构成的思想主轴。这四个要点,“致良知”可谓思想纲领;“主一”可谓思想路线;“心即理”可谓实践标准;“立志”则是实践方法。

整体上说,王阳明的这个思想主轴,是建立在宋明理学思想框架之上的方法论。原本宋明理学认为,“气一元论”是天地万物的本质,人类这种动物,也遵循“气”的客观规律、客观天理而活着。所以人生的正确生命状态,就应当充分发挥最精致、最精细气的规律作用,让精气主宰自己的生命。然而,人的心理心灵中,还有不太听话的粗气。所以,人生就像驾驶一辆机车。在驾驶技术不熟练的时候,就要不断改掉各种不良驾驶习惯,也就是把粗气干扰的生命状态,调整为精气主导的行为模式。这个工作,就叫做“变化气质”。换句话说,就是修身养性。

王阳明思想,无非是在探讨如何满足“变化气质”的要求。怎么实践中落地“变化气质”的要求呢?王阳明认为,从立志开始,这是一个消除成长烦恼的过程。生而为人,老天爷给了你我弘扬人性的天生本能,但是,这个本能的功能发挥机制,需要后天不断再完善。任何人,都需要经历真正自我意识觉醒,才能真正开始弘扬人性。就是说,哪怕是成年人,如果你我从来没有好好地去照顾自己的心灵,那么,你我人生的这一历程,仅仅是跟着社会历史随波逐流一辈子罢了,根本算不得是活出了真我。一个人,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活出精彩和价值呢?在王阳明看来,从立志开始,奔着一个对的方向不断努力,这样过一生,才是走上正确的生命之路了。所以,立志这事儿,王阳明认为特重要。

然而,啥是立志呢?

应当说,很多人对“立志”这个词,感觉上很熟,但实际上,完全搞不明白啥意思。请问,想当个科学家?还是想当个飞行员?或者想当个计算机高手吗?这样的幼儿园式、小学生式说法,这就叫“立志”吗?成年人之间:我想当马云,我想当马化腾,这就叫做“立志”吗?很明显,这就是瞎想想罢了,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既然如此,“立志”这个词,到底是个啥含义呢?

请注意,哪怕刚刚瞎想一般的小学生式“立志”,立志这个字眼,第一,包含了情感在内,同时第二,又包含理性的内容。所谓“立志”,就是理想的抉择。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理想的抉择,是真的想让自己的人生奔着哪个方向去,这可不纯粹是说一说,必定是有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内的。

比方说,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在金融街上,挥着拳头边走边想:再过十年,俺也要赶超马云!请注意,这位大学生在挥拳头的时候,是挥给自己的决心,并不是挥给别人看的,他正在心中暗暗发誓呢!当然了,这种强烈的情感伴随的人生目标,或许有点过头了,事实上恐怕很难实现。但是请注意,他确实是确立了一个带有丰富情感的理性的目标。所以,综合真情实感确立下来的自己理性人生目标,就叫做“立志”。

当然了,这里所说“立志”,是社会常规层面外在的“立志”,不是王阳明心学的立志。这种社会层面的立志,目标并不一定是健康的。例如,希特勒立志恢复第三帝国,这种立志,可不健康,这是发疯了嘛。王阳明所讲的立志,是生命层面向内心的立志。

在儒家看来,你我自己的生命,也需要立志。你我这一辈子,要做什么样的人呢?你我的人生,究竟向何处去呢?你我的人生意义,何在?你我的生命价值,在哪儿呢?你看,这样子的“立志”,才是王阳明重视的“立志”。

《薛侃录》第21条讲过,人的一生,就像种树似的。你我种下一棵树,如果想让这棵树长大的话,那么,就要从树根上给它施肥。人生也是这样子的,你我自己这颗生命之树,如果想奔着一个正确的方向成长,那么,就要首先找到自己心灵中的根,在心灵的这个树根上去使劲,人生才能真正向上生长。如果你我的人生方向都搞不准,那怎么可以呢?所以王阳明说:“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

有人可能会说,唉呀妈呀,俺不知道心灵的树根在哪儿啊。王阳明说,你啊呀妈呀,我还啊呀妈呀呢。那个2.0版本的华夷之辨,这不就是任何人都需要培养的树根嘛。要求自己做一个人,而不是放任自己做动物,这不就是任何人的生命之根吗?

有人可能会说,就算如此,可是,俺不知道俺做个什么人啊。王阳明说,俺真的要叫啊呀妈呀了。要知道,首先要求自己做人不做动物,这是俺儒家强调的根本。至于你我具体做个什么样的人,这件事儿,俺儒家可管不了。要知道,天下生民无数,发展要讲究多样性才对啊,怎么可以一个模子套死呢?俺儒家讲究的,是“和而不同”。就是说,人人彼此具有差异性,很正常。一个人,只要按照自己真心相信的做人标准,去认真做人,这就有了彼此在一起融通汇合的基础。至于每个人具体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行动,只要是真诚面对自己生命的行动,那么,就完全可以相互尊重。只要不是小人,你我各自走各自的路,完全没问题嘛。

懂得了“和而不同”的这个道理,哪里需要害怕这一辈不知道做个怎样的人呢?根据自己当下的生命境遇,从身边做起,不断修身,就够了嘛。所以,在儒家看来,讲清楚“立志”这个大方向,就足够了。

以上,是王阳明为啥重视“立志”。

对于“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的文献中,随处可见。例如,没有收录在《传习录》中王阳明的一篇文章《教条示龙场诸生》。这篇文章,是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这个地方,刚刚确立心学思想。很多人去跟他学习,他就写下这篇文章,聊聊心得。这篇文章讲,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干四件事情,第一首先,就是立志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这句话强调,在天地之间做事情,最根本的核心,就是“立志”。再例如,《文录五》中记载,“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就是说,一个人一辈子所学,根源无非在于“立志”。另外,在《文录四》中,还收录有王阳明的《示弟立志说》。王阳明自己的亲族里面,弟弟辈儿的很多。王阳明自己已经成名了,对这些弟弟们,怎么教导呢?专门写了这篇文章。文章明确讲,“夫学,莫先于立志”。意思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立志”。

有人可能会问,“立志”之后,然后会怎么样呢?请注意,“立志”这件事儿,并不是在人世间要完成了什么任务、也不是要达成什么具体成就。在玩电子游戏升级打怪过程中,会不断得分,积分不断地上涨。所谓“立志”,跟这个样子一样吗?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

一个人,一旦立了志之后,生命的状况,将会怎样呢?《薛侃录》第7条中,王阳明跟薛侃的对话,展现了王阳明的看法。

在王阳明看来,所谓“立志”,就是下决心不做动物要做人。既然如此,一个人“立志”之后,他的精神状态,必定就会把自己的心,变得像镜子一样,照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就是说,这个人,进入到一种向自己内心不断审视的生命状态。请看,这个状态,不正是所谓的“致良知”嘛。请看,你我内心所碰到的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原本是客观外物,原本哪有什么善或者恶呢?原本“物无善恶”嘛,你我心中所生起的善恶,其实,是在心中发生的新变化。你看,第一步,你我喜欢花花草草了,你我讨厌花花草草了,这个喜欢,到底因为什么呢?这个讨厌,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你我要用自己的心去审视你我自己;然后第二步,你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找到最核心的引发这些情感变化的更内在的原因;第三步,对于这些内在原因,让你我内在的良知,去衡量它,去判断它,根据良知的判断,再去行动。喜欢的有道理,就继续喜欢,讨厌得有道理,也继续去讨厌,就这么行动。以上三步,就是修养你我内心的“致良知”“主一”之路。你我要转向内心,也就是做到孟子所说“反求诸己”,这是根本路线。

以上所说的三步,是我对王阳明聊天记录内容的梳理。请注意,所谓三步走,其实是当下碰到花花草草时一瞬间自己内心的行动。这个行动,立足于“立志”之后,是一种当下的状态。这种状态维持下去,日久天长,你我内在良知引发的正能量行动,不断累积,就会形成一个让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内核,是理性审视梳理检验过的你我内心最底层的正能量渴望,这种渴望,是感情,偏偏又通过了理性审视,具有现实的实践性。所以,这种渴望,它是你我自己想活出来的真正的我;这种渴望,让你我活出真正的自我。

有些文学作品中讲,有一种人生最高境界叫做“顺心意”,这一辈子顺心顺意地去活,率性而为,特别爽。没错,“顺心意”这个词儿,确实是挺棒的一个人生状态了,所谓生命的幸福,不就是顺心顺意地活下去吗?但是问题来了,王阳明指出,咱不能嘴上“顺心意”啊,心里所有东西,都得顺,才是真正的“顺心意”。要知道,心灵潜意识中的大部分,都是欲望,并不是真正你我的心意。你我如果要顺,一定要去顺真正的真我,而不能简单去顺欲望。所以,致良知才是必须的。通过“立志”,实现自我的转向,转向内心建设,这就是生命的基本方法。

真正的真我,从立志开始,让你我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让你我的良知,像镜子似的,照看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此一步一步的,慢慢的,不要太着急。让你我真诚的良知,辨别自己的内心世界,理顺内在的情感,变成纯正的渴望,然后由真情实感,引发自己的行动。如此一来,从“立志”开始,真正的自我,通过致良知这条道路,终究能帮助到自己,走到幸福的道路上面去,并且不断走向幸福。

当然了,要达成你我生命的完美幸福状态,还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达得到。但是,人人可以从“立志”开始,争取这辈子你我每个人都有的幸福命运。

既然如此,如何高效地进行这个努力过程呢?下一次,就来聊这事儿。

我是黄向军,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