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守承诺有多重要?生长在赣南的马夫“骡子”虽然满脑子只有“赚点大洋娶回花姑当老婆”的小心思,但他也知道,答应了红军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5月30日晚,去年获得文华大奖提名奖,此前还获得了“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认可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登陆第三届全国戏曲会演舞台,极目新闻记者现场观剧后发现,编剧盛和煜此前在媒体见面会上提到的“小切口大文章”所言非虚,《一个人的长征》通过对“骡子”这个人物的精准塑造,完成了红色叙事的“高光突破”。
“骡子”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江西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杨俊出演。30日当晚的演出中,马夫“骡子”受雇为中央苏区运盐,抵达苏区后却因醉酒被马队队长骗卖了大黑骡子,红军帮他赎回大黑骡子,“骡子”于是决定帮助红军长期运送物资……
这样一个简单的契约,让“骡子”在大黑骡于湘江战役中被炸死、骡背上掉下一整箱金子时赶跑了“给爹看病、买萝卜干下酒、娶花姑回家”的朴素想法,下定决心“要把金子送到二号首长手里”。他在邱排长的保护下,与花姑和向往革命的古小姐一起,踏上了追赶红军的路途,途中,四人遭遇危险重重,最终在过草地时,骡子只剩孤身一人……
《一个人的长征》由著名编剧盛和煜编剧,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执导。盛和煜在采访中提到,长征的艰苦超越了人类所能承受的苦难极限,“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了下来?”
《一个人的长征》和骡子的故事显然就是探寻这个谜底的过程——现场,杨俊饰演的“骡子”形象地展示了属于他的小农思想局限,但其“蠢又犟”的性格恰恰让他有了朴素的坚持,而追寻红军路上的遭遇,又让他最终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除却红色叙事上的高光突破,《一个人的长征》还在美学性上给了观众极致的享受。
“湘江突围”一节,舞台上荡起的巨大秋千让舞台的视觉画面形成了交战激烈的枪战场景;“草地红星”一节,漫天飘起的雪花搭配群演刚劲有力的舞蹈动作,活画出红军“穿雪山过草地”的艰难险阻;木偶的运用让大黑骡和红鬃马的形象跃然台上,而光影的投射,也让不少场景有了极为震撼的效果;“黎平篝火”“遵义遇险”两个章节中,古玉洁两度念出的《海燕》给了全场观众完全不同的感受——前者是向往革命的浪漫主义中带点不切实际的幽默;后者则成为古玉洁慷慨就义的注脚,此时的小古与“黑色闪电”般的海燕融为一体,让人痛惜又钦佩。
美学性的体验还有音乐,《一个人的长征》在主演之外还设置了“歌队”,现场,骡子与“歌队”的多次唱和都形成了记忆点,而嘹亮的唢呐、乡野风味十足的赣南民歌,都成为了《一个人的长征》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
当晚,《一个人的长征》在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演出中赢得了武汉观众十余次的热烈掌声。专业人士提到,这部剧和湖南花鼓戏《夫子正传》凭借精彩表现,堪称本届“南方会演”中最亮眼的剧目。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