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首创的一个举措,使我军永立于不败之地,开国将军纷纷叫好

毛主席首创的一个举措,使我军永立于不败之地,开国将军纷纷叫好

00:00
15:56

1955年9月,我军开始第一次评授军衔,从此以后,部队的上下级观念开始森严起来。

彭德怀对军衔制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军衔制是我军走向正规化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他却担心这种形式会影响上下级之间政治平等的关系,担心妨碍军队同人民的亲密联系。

彭德怀的担心,毛泽东同样有。军衔制实施以后,确实出现了干部脱离战士和粗暴管理等不良现象,部队内部也产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

1958年2月,第13军37师政委何云峰主动来到某“红军团”八连当兵。他一到连队,完全按照一个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连队纪律,不论是外出开会或到服务社买东西,他都要向班长请假、销假。班长见他年纪大了,怕他冷,特地给他换了一床大被子,却被他谢绝,他坚持去换来与战士们一样的小被子。他不让同志们称呼他首长或政委,而是直接叫他的名字,或者老何。

何云峰很快就和战士们打成了一片,成为了他们的知心朋友,连队也呈现出了轻松活泼的局面。

此后《解放军报》、《国防战士》等报刊相继报道了何云峰下连当兵的事迹,这很快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认为这种做法对于促进官兵关系的和谐很有好处,于是决定在全军推广。

这年8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宣布:军队干部下连当兵,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在军队内部形成共产主义式的同志关系。

毛泽东还专门在会上强调说:“我看所有的‘长’——军长、师长等,都至少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最好搞两个月,要服从班长、排长指挥。一年你管人家十一个月,人家管你一个月还不行吗?有些过去当过兵的,现在多年不当兵了,再去当一下。”

此后全军迅速兴起了一股“干部下连当兵”的热潮,到1959年2月止,全军下连当兵的干部,已达15万余名,其中有将军160多名。很多开国将军在下连当兵期间,留下了有趣的秩事,这里选择几则分享一下:

许世友攀登绝壁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来到了海防前线某步兵六连,当起了一名“上等兵”。军区的苏联军事顾问格尼哥柯知道以后,感到十分震惊,他于是问许世友:“你已经50多岁了,下连当兵吃得消吗?”

许世友拍着胸脯说:“你放心,我的身体结实得很呢!解放后,长期在大机关工作,脱离了战士,和他们的感情疏远了,利用下连当兵的机会,和战士们联络联络感情,好处多得很啦!”

格尼哥柯又问:“你下连当兵,和战士混在一起,以后你在战士中还有威严吗?”

许世友严肃地回答说:“官当大了,当长了,就会脱离士兵,如果一年当一个月兵,让别人来管管自己,不仅可以体会一下战士们的生活,了解战士们的思想,不仅能增强我们的爱兵观念,还可以将战士当作一面镜子,对照自己。”

下连以后,连队的官兵都非常关照许世友。有一次连队组织攀登绝壁训练。一根粗实的绳子挂在绝壁上,年轻的战士挨个爬了上去。许世友知道大家肯定不让他爬,于是趁大家不注意时,赶紧抓住绳子爬了上去。

战士们看见以后,赶紧上前保护,许世友却说:“我能上去,你们别以为我年纪大了不行!”

但正当许世友爬到一半时,绳子突然脱手,他的身子立马悬空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他身子一斜,一手抓住攀绳,一脚蹬住了岩石,身子往上一窜,另一手又抓住攀绳,终于化险为夷,并顺利爬上了顶峰。

这天晚上的班务会上,班长严厉地批评了许世友,说他那么大年纪了,不该冒这个险。许世友却说:“我接受班长的批评,但要说明一点,你批评是正确的,我锻炼一下也是需要的。”

杨得志表演“铁牛耕地”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来到驻徐州某部6连当兵。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给自己取了个化名“杨绍起”。

杨得志下连以后,分到了一支自动步枪,当训练枪支分解结合时,老战士教杨得志分解了一次,他看了一遍就能分解结合了。班长惊讶地说:“你学得真快呀!怎么教一遍就学会了!”

杨得志笑着说:“你不知道,我是当过兵的!”

训练休息时,杨得志也会给战士们表演他的绝活“铁牛耕地”和“叼手绢”:“铁牛耕地”就是用双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撑地做俯卧撑,他可以连续做几十个;“叼手绢”就是身体侧卧单手撑地,转身扭头用牙叼起地上的手绢。战士们看了以后,更加觉得这个神秘的老兵不一般。

有一次,班长从杨得志的身上发现了蹊跷,他看到杨得志左手腕处有被子弹打伤的痕迹,更加怀疑他是一位大领导了,于是劝他说:“像你这么大年纪,参军又久,苦也吃了,罪也受了,经得多,见得广,还需要再当兵锻炼吗?我看,只要跟在后面站在一旁,指点指点就行了。”

杨得志却说:“我脱离士兵生活的时间太久了,连里的变化很大,不锻炼、不学习怎能行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得志觉得自己和大家已经熟了,即便让战士知道自己的身份,他们也不会再拘束,他便在一次全营的军人大会上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他对大家说:“大家一定想知道,我刚来时,为什么没有向同志们介绍我们的职务呢?不是为了保密,是怕同志们知道了拘束,怕同志们听说司令员当兵,班长不敢管理上将。现在好了,我们都熟悉了,大家非常亲密!”

杨得志刚说完,台下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陶勇请当兵期间的战友来家里吃饭

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登上“井冈山”号舰当兵一个月,当兵期间,他和舰上的官兵们相处非常不错,于是提出当完兵后要请战友们去他家作客。但官兵们都以为他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放在心上。

没想到到了1959年的春节,陶勇真的要请舰上的同志到他家作客,他专门派了一辆大交通车,一共接了45名战友来他家里,而且饭菜就摆了4桌。

吃饭时,陶勇问大家:“你们知道我在舰上最难的是什么吗?”

有人说是卷锚缆吧,那家伙又湿又重,棕毛还扎人;有人说是站完晚上倒数第二班岗,回来刚睡着又该起床了;有人说是舰上蹲茅坑不方便……

最后陶勇说:“都不对!最难的是我想你们嫂子朱岚同志啊。我就给她写情书,你们知道,情书这东西是见不得人的,舰上那么点儿地方,我在哪写呢?我刚一动笔就有人凑上来看,刚写了两个字,众目睽睽之下,只好改成写报告了,一句谈情说爱的话都没敢写……”

这一番话令大家哈哈大笑,一旁的朱岚也不禁红了脸。

这天陶勇非常高兴,喝了很多酒,官兵们走了以后,他还坐在那里没有动弹。朱岚于是过去问他:“是不是喝多了?”

陶勇摇摇头说:“时间过得太快了,看到这些士兵,就想起我自己当兵的时候……”

韦杰实弹射击9枪打出86环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韦杰来到驻重庆某团“红二连”二班当兵。几天以后,连队要进行实弹射击考核。连长和指导员考虑到韦杰刚到连队不久,便打算不让他参加了。但韦杰知道此事后,却一口拒绝:“那怎么行?我是二连的一员,考核二连就包括考核我!”

连长再次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首长参加考核也可以,那就不算二班的成绩。”

韦杰不高兴地说:“怎么,你们信不过我这个老兵,怕我拖二班的后腿?”

连长连忙说“不”,但他心里正是担心这点,首长毕竟已经40多岁了,而且脱离基层的时间也很久,但二班却是全连的尖子班,年年射击成绩都是优秀,没有一个不及格的。

韦杰又安慰起了连长:“连长,你放心,我在红军时期就当过射击教员,这几天又跟着练习过,打个良好问题应该不大。”

但真到考核那天,身经百战的韦杰也有点紧张了。连长和指导员更是紧张,按理说就算韦杰打了个“光头”,但只要其他人成绩好,连队仍然能够优秀。但韦杰要打得不好,不仅他自己脸上无光,连队也会丢了面子,这还得了?

团长也亲自来到靶场观看。轮到韦杰射击时,他熟练地卧姿装子弹、定标尺、举枪瞄准,总共9发子弹,韦杰将子弹一发一发地打了出去,随着红色报靶杆一次又一次地横向晃动,韦杰打了一个又一个10环!

射击结束后,报靶员兴奋地大喊:“首长打了5个10环,4个9环,一共86环,总评优秀!”

全场掌声雷动,韦杰却有些不信,他让报靶员把靶子拿了过来,亲自当众点验,一个个数过弹孔后,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团长激动地对韦杰说:“首长,您可真是个神枪手!”

韦杰笑着说:“这都是下功夫练过的。从前在江西苏区当侦察兵,朱老总那时要求严格,射击技术不达标,我也当不成啊!”

秦基伟为战士们做饭

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来到驻云南某部一连当兵。他下连时正赶上连队组织识字大突击。他便主动当起了业余文化教员,帮助战士突破认字2500个大关。

有一天,秦基伟来到炊事班,对正在炒菜的炊事班长说:“我是来帮厨的,明天你们都去学文化,我和几个同志来做饭。”

第二天,秦基伟果然穿着炊事员的白围裙,出现在了连队的厨房里,他舀了几十碗米,和几个帮手到井边淘洗,把谷壳和砂粒一一捡了出来。虽然厨房里只有4个人,但在秦基伟的带领下,打水、洗菜、做饭,工作照样进行得井井有条。

这天中午,秦基伟为战士们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战士们高兴地说:“吃到司令员做的饭菜,学习更有劲了!”

秦基伟当兵结束后,连队给他作出了这样的鉴定:

朝气蓬勃,很有干劲,而且还谦虚、诚恳、热情,发扬了老红军、老八路的共产主义风格,做到了学习好、爱护武器装备好、生产节约好、体育卫生好。

他曾两次被评为班里的五好标兵,受到连首长的两次队前表扬。

1个月的当兵生活,让将军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不仅锤炼了思想,锻炼了身体,而且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战士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发现并解决了许多在机关不易发现的问题。

此后,“干部下连当兵”作为部队的一项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直保持了下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