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80、90后的心中不灭的国产动画

盘点80、90后的心中不灭的国产动画

00:00
05:34

盘点80、90后的心中不灭的国漫


作者:旧街口大爷 


一提到动画片,好多人想到的是日本,想到宫崎骏、高畑勋、手冢治虫等。其实,中国动画在上世纪中后期也曾经历过非常辉煌的岁月。


1922年,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面世,画质粗糙、黑白两色,掀开了中国动画史的第一页。该片来源于上海的一个特殊创作班子——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


四兄弟几年前看到国外的动画片后,就萌发了研究动画的念头,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探索。他们几十年间创作了《大闹画室》《骆驼献舞》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动画领域名声大震,给中国动画开了个好头。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各行业掀起了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热潮,电影工作者看到的也都是苏联的相关资料。


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拍摄出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后来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令人尴尬的是,这部作品被评委们误认作是“苏联的作品”,中国动画创作者感到很难堪。


老前辈们意识到,我们非得创作出独树一帜、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不可。


次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三个制片部门,吸纳了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木偶艺术家虞哲光等顶级人才,特伟为第一任厂长,提出“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的创作理念。


于是乎,先辈们开始从民俗文化中吸取内容,揉入动画之中。京剧作为我国国粹,首先吸引到了老艺术家们的目光。


首部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应运而生,在创作上大量借鉴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元素,人物造型中将军用的是大花脸,食客则是白鼻子。


人物语言和动作是动画设计师们专门观察京剧演员舞台表演后设计的。比如将军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下得意洋洋的抛铜鼎,射风铃,用“哇啊……呀呀呀”表达得意之情。


这后来也被视为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


再之后,万籁鸣把皮影戏、窗花剪纸等艺术形式也杂糅到了动漫创作中,在1958年拍摄了彩色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瓜》,让人顿感新奇。


更多一批富有民族形式的动画相继诞生,最有冲击力的当属《大闹天宫》。


这批动画在美术风格、动作特色、剧本内容上都自成一派,迥然不同于其他国家,被称之为“中国学派”。


此外,最具民族特色的就是水墨动画了。作为开山之作的《小蝌蚪找妈妈》一问世便轰动了全世界。


“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1960年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说到。


为此,上美影花重金请来国画名师李可染、程十发参与艺术指导。


三个月后,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横空出世。


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被引入动画制作中,那种虚实相融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动作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突破,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


一经出世,日本动画界称之为奇迹,迪士尼也将中国动画视为来自东方的强劲势力。


高畑勋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和宫崎骏都很对这部水墨片赞赏有加:


“尤其是特伟先生的水墨画动画片,让我们受到巨大影响,以后作品中才出现了留白。”


那曾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以《猪八戒吃西瓜》为代表的剪纸动画、以《大闹天宫》为代表的手绘二维动画,在美术、音乐、故事讲述与角色表演风格等方面有非常多独树一帜的地方。


这些好作品背后,是一个个闪耀的国风艺术明星。


那时的国内的动画创作是为了国际得奖而去,国家有生产指标和拨款,不用面对市场,前辈筚路蓝缕的艰辛创业以及精益求精的匠心创作,换来了中国动画红极一时的盛况。


改革开放后,大量国外动画也被引入中国,比如《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圣斗士星矢》《狮子王》系列,让80、90后出乎意料有了精彩动画看不完的童年,期间在新的文化政策给动画产业带来了新气息下也诞生了影响80、90后童年记忆中的木偶动画《阿凡提的故事》、《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历险记》等,


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动画行业被拖至谷底。


从1993年到2003年11年间,我国动画总产量仅为4.6万分钟,平均每年还不到4200分钟,相当于日本的1%,全国产量加起来还不到日本一家中型公司的产量。


但究其原因,艺术家转变为经营者,缺乏商业经验,很难完成艺术与金钱的平衡。


1999年,上美厂受命为国庆50周年献礼,拍的一部商业“大片”——《宝莲灯》,成为国产动画在上个世纪衰落过程中的一次回光返照。


至此,国产动画传奇告一段落,而80、90后童年的国产动画盘点也至此结束。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和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寿光农民

    不知道这是机器人的声音,还是真人的声音。如果是真人就太差了。

    旧街口大爷 回复 @寿光农民: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