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苍耳 :苍耳处处,为什么采不满斜筐

14、苍耳 :苍耳处处,为什么采不满斜筐

00:00
15:07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潘富俊,今天我们讲讲《诗经》中一种名为“苍耳”的野菜。

农业出现之前,人类以采集植物果实、根茎果腹以维生,采集生产原是初民最早的经济活动。中国以农立国,但古代的农业主要是生产主食粮食作物,很少涉及蔬菜、水果的生产。《诗经》时代也相同,农业生产的对象还是以谷类为主,仍旧保留原始的采集经济,采集野菜以充谷类粮食之不足。
 
采集野菜是采集生产的主要内容,根据最古老的典籍《诗经》各诗篇内容,当时采集的种类很多,至少有三十种以上。如《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之「荇菜」;《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言采其芹」之「芹」;《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荼」与「荠」;《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之「蕨」;《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之「薇」等。
 
《诗经》全书提到的野菜种类如下:荇(莕菜)、蒌(蒌蒿)、薇(野豌豆)、蕨、苦(苦菜)、荠(荠菜)、葵(冬葵)、藜、莪(播娘蒿)、芹(水芹)卷耳(苍耳)、芣苡(车前)、苹(田字草)、竹(萹蓄)、蓫(羊蹄)等等。此外,尚有卷耳(苍耳)、芣苢(车前草)、葵(冬葵)、莪(播娘蒿)、莫(酸模)、蓫(羊蹄)、芑(苦藚菜)、蒿类(蒌蒿、白蒿、青蒿、艾、牡蒿等)、藜、莼、竹(萹蓄)、葍(旋花)等。今天要强调的就是《诗经》的「卷耳」,近代称「苍耳」的野菜。
 


                                                                  旋花

《诗经》的《周南•卷耳》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卷耳」是今日的苍耳。「采采卷耳」,是说苍耳很茂盛,满山遍野,长的到处都是;「不盈顷筐」,意思是怎么采了半天都装不满背上的斜筐;下句「嗟我怀人」,原来这个姑娘在思念一个人,心不在焉,没专心在采;「寘彼周行」, 「周行」是指周朝之大道,本句是说,干脆把筐子摆在大路上,不采了,继续怀念远方的心上人。有学者认为这名女子可能是周文王即位初期的后妃,也可能是西周时期某诸侯国的王妃,或朝廷中某官员的妻子,或者只是在远方服役军人的妻妾。中国自古以来,一般百姓都采集苍耳的嫩茎幼叶或小苗作为蔬菜食用,苍耳在《诗经》的《周南•卷耳》篇中也是采来当菜吃。
 
野菜的苍耳:《诗经》的野菜很多也是《救荒本草》的救荒野菜,如萹蓄、车前、萱草、羊蹄、苍耳、香蒲、荇菜等。《救荒本草》是这样记述苍耳的:「生安陆川谷及六安田野,今处处有之。叶青白,类粘糊菜叶。茎叶秋间结实,比桑椹短小而多刺,其实味苦甘、性温;叶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又云无毒。」烹煮法是:「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所谓「煠熟」之意就是用白水煮,把苍耳的嫩茎叶放入滚水中,不加任何佐料。换几次滚水后可去除苦味,再加调料即可。果实去外壳就是种仁(种子),「磨为面,作烧饼,蒸食亦可。」
 

                                                               萹蓄

历代诗文都有采食苍耳的纪录,唐代诗圣杜甫就有《驱竖子摘苍耳》诗:「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在成都时杜甫经济拮据,来了客人没菜吃,只好叫小孩在野外采集苍耳。说苍耳虽然只是野菜,但吃了还能治疗风痛,说明苍耳是食疗本草。其后的宋代也有采食苍耳的名诗人诗句,如谢翱的《飞仙引游沃州水廉谷作》句:「赤诚后门桃花尾,湿浸蘼芜洗苍耳」,水洗苍耳当然是要煮来吃;苏东坡的《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诗句:「如何垂老别,冰盘馈苍耳」,吃的是苍耳冷盘。
 


                                                                苍耳

药材的苍耳:上述《诗经》记载的野菜,除了佐餐之外还有其他用途。多种野菜同时具有药效,自古以来被当作药材使用,如列在《神农本草经》上品药材的《诗经》野菜有:石龙芮(菫)、车前(芣苡)、冬葵(葵)、苦菜(荼)、香蒲(蒲)、荷等;列为下品的《诗经》野菜有:萹蓄(竹)、羊蹄(蓫)等;而苍耳和水芹被列在《神农本草经》的中品。苍耳入药的部分为果实,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名医别录》也记载苍耳为药材,主治一切风邪。《诗经》的野菜在《本草纲目》中被归类在山草类、湿草类、水草类、菜部 (荤辛类、柔滑类、蔬菜类、水菜类等)之中,苍耳列在湿草类,治「一切风毒、白癞顽痒」。近代的中医则常用苍耳子治疗鼻窦炎、头痛、荨麻疹和关节炎等疾病。


文学的苍耳:《诗经》以外,历代诗文有提到苍耳。其中又以《楚辞》的「苍耳」影响后世的文学表现最大:《楚辞》用恶木、恶草形容恶人、小人。恶草大多是植物体某部分有刺的植物种类,或属于到处衍生的杂草、野蔓,滋味苦辣的植物。《楚辞》以恶草讽刺楚国小人充斥、表示朝廷中礼乐已失、公理不存。苍耳果实密布钩刺,形态凶恶;又常附着衣物,难以清理,文人多憎恶之,是《楚辞》中非常著名的恶草。《楚辞》的苍耳出现在两个篇章,其一是《离骚》:「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薋」是蒺藜,「菉」是荩草,「葹」则是苍耳,都是《楚辞》中用以形容或象征恶人、小人、佞臣的恶草。意思是房间里充满着恶草蒺藜、荩草、苍耳,你却与众不同不肯配戴。表示忠臣被孤立,没有被认同。另一篇是《九思‧哀岁》:「椒瑛兮湟污,枲耳兮充房」,「枲耳」就是苍耳,这两句是说:香木花椒和玉石被放置在低洼积水之处,恶草苍耳却堆满整个房间。喻示忠贞被排斥,小人受到重用。
 
历代诗文的「苍耳」,因《楚辞》的影响,多作恶草行文,比喻不良事物。如唐代李白的《古风》诗句:「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诗句中的「葹」即苍耳,象征恶人;清代魏瀚《则畔吟吊屈左徒》诗:「贝宫骨冷魂不死,芳根迸断湘兰蘂。梦泽白茅与天齐,荃蕙菉葹辨谁是」;清代的陈宝琛《次韵答俶玉》诗句:「法门无想分别甚,一笑荃蕙齐菉葹」,「荃蕙菉葹」分别是香草菖蒲、蕙草和恶草荩草、苍耳。
 


                                                                    菖蒲

生态学苍耳:苍耳原产于欧洲至东亚,但不产于中国。苍耳果实外被倒钩刺,经常黏附在牲畜皮毛上,随着动物迁移而传播。史前时代,苍耳经由羊毛或牛羊交易由边疆传入中土,这是苍耳又名为「羊带来」的原因。苍耳每年春季结实,夏秋成熟。植株常结实无数,成熟子实数量繁多。由于不择土性,干燥和潮湿地区均可生长,苍耳传入中土后即大量在中国各地滋长繁衍,成为难以防治的杂草,现分布于大陆大部分省区。
 
进入中国后,苍耳常生长在开阔的荒废地上,到处可见。从宋诗在宋代已到处可见苍耳分布,是各地麦田的杂草。如苏东坡《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诗:「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苏辙《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春田不雨忧无麦,入囷得半犹足食。伏中一晒不可缓,旱田苍耳犹难得」,描述山东一带麦田中的苍耳。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岛,有《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诗:「得谷鹅初饱,亡猫鼠益丰。黄姜收土芋,苍耳斫霜丛」,说明地处偏远的海南岛,苍耳是常见的植物,采食苍耳也是当时重要的活动。经过元、明朝代,到了清代,苍耳的分布更普遍,田野道路,苍耳已成为优势种:如王拯的《舟行杂诗八首》诗:「去去平山路,纵横苍耳遮。客怀谁可道,衰草尽宫斜」;赵文楷的《夜宿田家》诗:「月出一丈高,众星垂纂纂。驱车问田舍,径窄苍耳满」,都很清楚地描述苍耳如何「遮山路」、「满窄径」。
 
苍耳学名:Xanthium strumarium L.,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 30-120厘米,茎直立,全株粗糙密被白色短毛。自古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称呼:例如在各代本草,名葈耳、道人头、喝起草、胡葈、地葵、常思、羊负来、羊带来等,就是各地不同时代的名称。在历代文学作品也有不同称法:《诗经》谓之「卷耳」;《楚辞》及历代诗词谓之「葹」;《尔雅》谓之「苓耳」。
 
苍耳繁殖力及适应力强,不只在中国分布很广,也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如东亚、俄罗斯、伊朗、印度、北美等地都有生长,且多成大面积分布。分布太多了,都快变成世界最凶悍的入侵植物了。看到各地的苍耳,会想起《诗经》的《周南•卷耳》篇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句,苍耳充满着怀念远方心上人姑娘的情意;会联想到《楚辞》里针贬朝臣道德品行的「葹」;会回味历代著名诗人的有关苍耳的诗句。苍耳不只是野草、救荒野菜,或治疗风痛的药材而已,也是充满文学感情的文学植物!


在中国古代,充满文学感情的文学植物,除了苍耳,还有什么呢?我们且听下回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