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十三岁孩童也能见性吗

75. 十三********

00:00
17:39

一童子问六祖“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六祖答曰“亦见亦不见”;那么六祖所说的“见是什么”,“不见又是什么”? 为何说对于凡夫而言见不见都是两边?为何说一进入性,除了性以外,盖无所见?佛经中说的唯一可见的东西是什么?其主轴何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本期讲师的精彩解析。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善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待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好,我们看这一段:有一童子,名神会,一个小男生叫神会,襄阳高氏子;住在襄阳这个地方,姓高,年十三,才十三岁,自玉泉来参礼。从玉泉跑到这里来,来拜访六祖。哇!这个也是个奇葩啦!各位,你有小孩子十三岁吗?十三岁会去参礼六祖,有这种人呐,真是不简单呐。我那个小孩十二岁只会打电动。


师曰:善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说,善知识,追求道德学问就叫善知识。远来艰辛,说从玉泉来好远呐,很辛苦哦,小孩子很辛苦啦。还将得本来否?说那个清静的本来还在吗?那个本来的清真还在吗?若有本则合识主,如果那个本还在,你就能够认识自己。试说看!你说说看吧。那为什么要对这个小孩子这样子说呢?因为这个小孩才13岁,距离他的本真应该是不怎么远,所以才会问他“还将得本来否”?那个本来还在吗?各位,如果你碰到一个五六十岁,你就不会这样问,那早就践踏光了。是因为他还小,八岁十岁,还在吗?这个本,未入情识的赤子心就是本,还将得本来否?那个赤子心还在不在?以神会尚且年轻,是不经世俗情识所污染,其天真或者还尚在,所以一曰:还将得本来否?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这个见就是觉照。神会说,应该以无所住的心为本,照见那个无所住的心的时候,就是自己主人翁所呈现所在的地方。这些话其实都没有错,为什么?因为以无住为本也好,见即是主也好,其实都是经典里面的话呐。各位,这样了解吗?就是读过几本佛经的人,也都能够引用一些的字句,就是说基本上用佛经的话来回答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大错,各位对不对?这是很保险的方法,跟大师说话这是很保险的方法。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六祖说:恩,你这个小和尚、小沙弥,怎么会讲这样的话呢?这样的话有几个意思?他可能是指责他的错误吗?还是指责说这个小孩子出口就引用佛经讲这样的话,或者是说到底,你引用的这句话到底是懂不懂?当然也有这样的含义存在。


会乃问曰:当然神会有点把握的,因为我举的都是佛经里面的话,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谁能打翻?是打不翻的,但是你懂不懂里面?不一定。那神会十三岁,开始反问六祖说:“和尚坐禅,还见不见?”说老和尚你坐禅的时候,你还有没有照见那个无住的心,你照见还是不照见?反问六祖。


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我打你痛不痛?各位,为什么六祖打他?他只是想借他的话弄个话头,大家来一言来一言去,来试试他懂不懂?这个十三岁啊,有点张狂。六祖起码有六七十岁,七八十岁这个人呐。然后一个小孩子呢好像目中无大人,马上就反驳。他看他这样不太知礼数,先打他三下。打一下小孩子没什么啦。然后,我打你痛不痛?这徒逞口舌。对曰:“亦痛亦不痛。”这也很厉害,为什么?因为读过几本禅宗公案的人都会用这一招,就是打迷糊杖。我懂不懂你不要管,但是我这个话就是你很难反驳。但是那个是碰到他也不太懂的人,才会被你这些话给唬住。真正懂的人,你用这些话唬他,他会找别的办法交叉印证,他就知道你懂还是不懂,就怕到时候印证出来,宁死不敢承认而已。然后呢,他给他一个案头打他三下,用这个话来参这个禅,看他痛不痛?他说我亦痛亦不痛,算来也高杆。师曰:“吾亦见亦不见。”你说亦痛亦不痛,好,我亦见亦不见,两个人要打哑谜,大家来打哑谜嘛。现在学生都这样。师云,就继续说:吾之所见。为什么我说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修行毕竟是检验自己,而不是检验别人的,对不对?不见他人是非好恶,别人的对不对,我姑且没有能力管的话,我也管不着,先别管,但我自己的内心到底此刻纯不纯净,我得自己检验,我对于这个道学到底有了解多少,我得自己要坦白。是以亦见亦不见。所以我说亦见亦不见是这个意思。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你刚刚说我打你也痛也不痛,你怎么解释?那神会还没回答,六祖就帮他说了:汝若不痛,同其木石;我现在发两个问题给你看,看你怎么回答?如果我打你,你说不痛,你跟草木瓦石一样,那你那个智慧跟真觉也没了;若痛,则同凡夫,如果你说痛,那跟凡夫有什么两样?那内心就起恚恨,起了愤恨出来了。他这样子考神会,因为两个人谈话,谈到这个时候,就用这个话再来考他。可是痛一定恨吗,各位?这是不一定的。痛的里面有什么呢?仔细观察,在痛的里面还有一个气机盎然,在观察它的实相,其实实质这样而已。你也一定看过那种古代高僧大德,面临临终的时候痛苦不堪的时候,含着笑而走的啦,也很多啦。痛不一定嗔恨,这只是考他的话。


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你刚刚说见不见是你说的,亦见亦不见,你问我见不见,和尚坐禅还见否?见不见?见是一端,见的另外一端却是不见,这是两边对待的心。痛不痛是生灭;你说痛跟不痛,痛是生,不痛就是灭,这也是对待,痛跟不痛对,生跟灭来对。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我刚刚这样讲,痛不痛已经都错了,见不见也都错了,通通是两边。你说亦见亦不见,两个通通一起错,请问你如何对答?各位怎么办?这中间要是神会有真见地,还有办法对答,办法还多的很,但是问题用这番话来试试他,唬住了没啊?现在唬住了,因为他其实第一个只有十三岁,也很容易唬住;第二个呢也没什么真见地,就是多读几本佛书啦。各位你记得前面有一篇吗?“无常生死事大,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各位对不对?上次是不是谈过这一篇?好啦,他去拜访六祖,绕他三圈,也不跪也不拜,他说你怎么不拜啊?说没时间啊,不知道这一口气出去能不能吸回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然后两个就在那边对答,六祖一样用很多话要唬他,然后他竟然脱身而过。讲讲讲,再要用下一句话还要唬他,唬唬看他唬得动唬不动?他又很自然地解套、又解过。连唬四、五次。他说,哦,你也是这样的人,我也是这样的人,然后他就挥挥衣袖要走了,有没有?他说留一个晚上吧。


禅宗公案就是这样一回事情,测测能耐,看看在什么时候会凸显出你的盲点来?像这个呢,就是其实是把他给唬住了。神会的那两句话从来没错过,因为两句话本来出自佛经,哪能够挑剔得出什么来?不过你懂不懂那两句呢?那就用以下的话来测测看就知道。此处说见不见是两边,说难道见性也是两边吗?各位,明心见性,六祖说见跟不见都落两边,那见性见不见啊?见呀。那见性算不算两边?这个呢只是勉强找个相近的字来比喻而已。一进入性,除了性以外,概无所见。那各位,我这句话“除了性以外,概无所见”,到底是见还是不见?我们那就要问见什么而不见什么?这样了解意思吗?连性都不能见吗?那这个就顽空了。是可以看得到,可以体会得到,可以感觉得到,可以的,但是呢其他的杂项呢一无所见、概无所见。


看《顿悟入道要门论》:“问对一切色相时,即名为见。不对色相时。亦名见否。”学生问:面对一切的色相,这个情况下,算不算见,这样就是见。那不对色相时呢,见不见?眼睛闭上,那见不见?答:见。那也叫做见。“问:对物时从有见”,对物时叫做有见,然后“不对物时,云何有见。”不对物怎么叫有见?“答:今言见者,不论对与不对物。”跟物无关,见不见跟物无关。


各位,经典里面的见是见什么?性而已,跟物无关呐。“何以故,为见性常故”,就看到那个永恒的性真,那个才是见所在的地方。“有物之时”,外面有物的时候往内觉照,那个性真还是一样。所以“有物之时即见,无物之时亦见。”人都走光了,桌子通通搬空了,那他往内觉观呢?还是性真。“故知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各位你的性没有什么好来去,因为都在里面,在你这里面,你自己觉知自己。你说不,我刚好性飞出去了。各位你的性飞出去,谁觉知那个性?还是你啊。搞了半天,还是在里面,从来没跑过。所以外境不论怎么样海枯石烂如何变化,你觉知你永远都是那份真。所以“见性无来去,诸根亦尔。”到底见不见?以本性而论,永远都是见,没有什么所谓不见的。那见不见是在讲什么?讲性以外的才叫做两边,讲性以内的就不叫做两边,这个我们一定要把主轴给搞清楚。


“问:正见物时,见中有物否?”那我正在看这个东西的时候,见里面有物吗?“答:见中不立物。”为什么?我正在观察我的性的时候,我的性里面有什么东西?有贪吗?没有。有嗔吗?没有。有你你我我吗?没有。那有什么东西?只有一个气机的盎然。那你说那有个气机盎然,那也不叫做真见地,因为还有一个东西。但是你要搞清楚,所有的佛经就是围绕在那个唯一本来的那个东西上围绕着,除这个之外其他通通不可见,而只剩这个东西。这样搞清楚没?读佛经你要会读,不是搞到最后说你的生命也不见,你的性也不见,你的命也不见,你的意念也不见,你什么都不见,各位那你到底体会到什么?你说我就是体会到我什么都没有。请问你怎么体会到什么都没有,你用什么体会,体会是什么意思?用感觉。你感觉到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你感觉到空无,请问你是有感觉还是没感觉?我这样问你,还是有。那你永远也没有感觉到一个无啊。如果你要以那样的状态为真无的话,那你永远不可能成功。这个佛经上的话它是有一个主轴在的,不是我们一般的那个解法。


“问:正见无物时,见中有无物否?”当我认为我无所见的时候里面有个无物吗?“见中不立无物。”为什么?因为气机的昂然里面没有你你我我,没有得得失失,没有荣辱,都没有,只有一个气机的昂然。你硬说它是个物吗?也不是,它是一个感觉、一个能量,也没什么。因此,于性上来说,见不见都不是两边,对凡夫来说,见不见都是两边。这样搞清楚吗?所以要考考他,你见不见是两边。神会不懂性,神会要懂性,他就知道怎么回答。然后呢再回答个两三轮,六祖就说,恩,果然有见地,有没有?可惜啦就是几句话测出来。那又为什么痛不痛是生灭呢?那么究竟他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当然肢体必有所谓的痛不痛的感受,痛就是痛,不痛就是不痛。


然而仔细地观察黄庭你的心头一气的感应实相,却只有一阵热气在里面回荡蹿升,其间没有所谓痛不痛的贪嗔意义在,这里面没有。他打你的肩膀吗?这里会痛,里面会麻,里面会酸。对吧?但是经典是写你的肩膀还是写你的心?主轴是心,它是讲心的贪嗔。他打在你的肩膀痛在你的心。其实是内心有个感应而已,那里面其实没有痛。不过我们对这个里面的知见很僵化,这个慢慢经过仔细的观察,我们可以解开这个环节。因此若将黄庭一气的动态视为痛不痛的意义,那个则已自陷于对待的知见之中。那六祖用这些名相考考神会对于自性有多少见解,神会到此呢不能答。六祖自会见性,因此就说:“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你对自性一无所知,却敢背着几句佛经就来夸耀你的程度。


神会礼拜悔谢。神会赶快跪下来礼拜,来跟师父忏悔,这样也算不错啦。几个对答之后敢跪下来忏悔的人也不少,僵在那里脸红脖子粗的人也不少,不过会写出来当公案的,必定是当时有一些对后人有所启发的,对不对?所以这种公案呢才会被留下来。


下一段,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说如果你的内心对于什么是解脱挂碍,什么是无相,什么是无所住?如果还不了解、不能够理解、没有办法体会,那就请善知识来帮你指一条路,这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如果你心已经了解了,“悟”啊这个字怎么写,就是我的心,对不对?我了解我的心的真相,里面唯有一股清真的气机,那个呢就能够体验到你的自性,一股活泼的气机而已,自己有一个运动规律的一股能量。那么呢就依法修行,依观照这个实相而修行。


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刚刚问他说: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对不对?你来这里求法,远从玉泉来,走了那么远、这么艰辛,你来是要来考考六祖,还是要来问问解解你的迷惑?这个我们是不是心里一定要清楚。问你该问的,自己心迷不见自心,却来考六祖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待汝迷?我见性,我见到我的本心,这是我的能耐,我也代替不了你。


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如果你有见地而我不了解,你也代替不了我,我也代替不了你,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何不自知自见,往自己身上去觉知。乃问吾见与不见?你问我见与不见。他可以跟你讲见,可是你个人见还是不见?还是你的问题,对不对?神会再礼百余拜,就趴在地上跟他磕头,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就在六祖旁边修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9995405

    自性!与他无关!

  • 言观观言

    感恩!!

  • 一以贯之_道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立平_LP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健康一行

    何不问自己的问题,为何又见与不见

  • 乙睻

  • 乙睻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