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之现代解读。
书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高铭
今日解读:章慧
解读人介绍:北京杨苏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情绪教练;接受过医学与心理学双重学历教育,多年的企业心理咨询经验;治疗方向为情绪聚焦取向个体,伴侣及家庭治疗
播音:沐泽
责编:李雪清
音频编辑:陈子夫
媒体推荐:
《环球人物》杂志:高铭好奇心重,喜欢刨根问底,他曾花了4年多的时间接触病人,发表了被誉为“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火了,因为它打开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很多人看得背脊发凉,因为他们在疯子的世界里找到了认同。
《中国新闻周刊》:每个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样的。既然一个世界可以演绎成这么多样,那么尝试一下很多个世界来让一个人看,这样似乎很有趣。
01 听前思考
天才和精神病人有关系吗?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身边的精神病人?
从精神病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02 书中金句
在石头的眼中,我们动作太快,生得太快,死得太快,就算我们原地站一辈子,石头也看不见我们。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自己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歇地追寻那个答案。
人间一世五十年,我不愿为了完成活着而活,我愿为了梦想而活。
只有当你认真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会认识到自己的灵魂。
尝试着用唯物的角度去理解,瞬间就是永恒。
03 精华笔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本书的作者高铭,在四年多时间里,利用空闲时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诸多神秘机构,和数百名精神病人、人格障碍的患者直接接触,从而有了这本探寻精神病人内心世界的书。
本书共记录了50个精神病人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本书。
第一,精神病人是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
我们将在这本书里看到,有些精神病人认为自己活在小说里,他是小说的主角;有些人认为世界的本质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所以他们在不断追寻世界的本质;
有些人能够看到我们无法看见的景象;
还有些人则活在不断转世的生命之中。
这些故事的内容涵盖了奇幻梦境、重生、萨满祭司、玛雅文明、盗尸者等等,简直堪比最精彩、最奇幻的小说。而我将根据50个故事主人公的典型表现,介绍其中的四个类型,帮助大家去理解精神病人的世界。
第一类,思维障碍为主的精神病人。
书中一半以上的主人公都属于这种类型。例如:“思维虫子”、“时间的尽头”、“在墙的另一边”、“迷失的旅行者”、“果冻世界”、“生化奴隶”、“真正的世界”等等,“”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着典型的思维障碍。他们脱离了自小形成的世界观,不断的编织新的想法来理解世界,有些人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却离现实越来越远,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一些想法貌似合乎逻辑,却无法被科学所证实。
但是他们的想法又往往非常的固执、强大,有时候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人,因而会有“精神病人会给人洗脑”之说。
第二类,感觉和知觉障碍为主的精神病人。
这类病人可以感知到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而这些症状被统称为“感知觉障碍”。比如在“雨默默的”这个故事里,主人公每天早上推开窗户,都能在视野中看到一种朦胧的颜色,有黑色、绿色、蓝色、黄色等等,而这些颜色会预示未来。
第三类,记忆障碍为主的精神病人。
有位40岁的男性,他是一名成功人士。却痛苦的活在重生记忆里。他说自己记得自己四五十次的重生,而且清晰的记得自己每次的死亡。比如有一次他在兵荒马乱中被砍头,另一次他是别人的小妾,受其他女人的排挤,最后被毒死。那些死亡的体验太清晰,太真实,令他万分痛苦。他渴望能找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的重生者,却始终没有找到和他一样的人,因而他感到非常的孤独。
第四类,被误诊的精神病人。
这本书绝大多数的主人公,都在思维、感知觉、记忆中的某一维度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障碍。而书中有些个案其实是一些正常人,至少从书中对他们的描述来看,我们无法判定他们为精神病人,只不过他们的举动令很多人不解。
比如在“苹果的味道”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失联了一个月之久,原来只是在家中闭关修行。他关掉家中的电闸,除了睡觉、喝水、吃馒头,什么都不做。一开始他脑子乱糟糟,后来他就觉得无聊,再接着他发现自己的感觉变得敏锐和清晰。最后就到了领悟的阶段。比如,他以前看不透的事情现在看透了,想不清的事情想通了。
而他的行为,多被称为“正念禅修”。
第二,天才与精神病究竟有没有关系?
精神病人不等于天才。虽然书中部分故事的主人公,看似有着完美的逻辑、清晰的言语表达以及惊人的想象力,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的想法经得起推敲。比如,那位笃信“绝对四维生物”存在的少年,曾经接受了一次为他专门安排的量子物理考试,结果很糟糕。他与一名量子物理学家的对话,也并不成功。
而在现实的精神病人群体中,这些高创造性的精神病人更是少之又少。精神病人中只有极少数是真的拥有惊人天分的。
另外,他们之所以出现精神问题,也不是因为他们想太多,而是因为他们的思考缺乏现实的依据,这会导致妄想,而妄想又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第三,本书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首先,这本书激发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生命的尽头”中,主人公每天穿着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她每天蹲在石头或花草前仔细研究,趴在那里低声嘀咕,原来是想在地球上找到新的生命形式,而她也找到了。在她的眼中,蚁群是完整的生命,石头也是,她称呼它们为“松散生命”,蚂蚁聚在一起,沙土聚在一起,就是生命,是高级的生命形式。而且她告诉我们,在石头看来,人类真是动作太快了,生得太快,死得也太快。我们拿石头盖房子,几百年后房子就塌了,但石头们还没感觉到变化。几百年对石头来说不算什么。
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博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生命。我们每天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烦恼、挣扎和痛苦。如果我们能够与这些烦恼拉开一些距离,试着从屹立千万年的石头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就会觉得,痛苦、烦恼都不是永存的,我们那些焦虑和烦恼自然就少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们也领悟到,人的一生不过百年光景,实在没有必要一味的苦苦挣扎,不如珍惜眼前的快乐,活出真实的自己,为自己而活。
第二,这本书启示我们用平等的态度对待精神病人。
记得那个“四维虫子”故事中的“量子少年”吗?作者尝试了七次与这位少年交谈,但因为不能理解他的语言,而不断被拒绝。最后作者花了两周时间读书,拜会了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还请来了一位量子物理学教授,才得以有了文中的故事。
作者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成就了这本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精神病人相处,也需要和他一样,放下“正常人看异端”的态度,而是像对待普通人一样,来和他们接触。
第三,本书还告诉我们,精神病人最需要的,是与家人和朋友的情感连接,这个情感连接是把他们拉回正轨的强有力的力量。
“永不停息的心脏”的故事主人公特别感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他们坚持把他带回家,孩子还把房间让给他睡。正是因为家人不放弃他,并且一直平等的对待他,他才不愿辜负家人,坚持服药,最终回到了现实世界。
伟大的想像力,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法都可以写一部精彩的故事。对生命的思考让人折服。
听友275777556 回复 @小丹讲故事: 重生之都市狂仙900。
苹果那段写的真好
炸天帮军师神算子 回复 @osborn_gm: 看的我忍不了,吃了一个苹果。
看了一半,智商跟不上就没看了
达哒柯 回复 @王先建: 这个世界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无关对错,不用证明,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只要不伤害别人,问心无愧就好
这本书我不敢看了,因为看着看着发现自己对部分精神病人的世界观产生了认同感,我在想当我认同他们的世界时,我是不是就变成了同样的病人
走吧cqj 回复 @榴莲控荔枝: 看完越来越怀疑自己认为的这个世界是否是真的那个世界,就像《盗梦空间》一样真真假假,反正挺引起深思
没看过这本书,不知道是书的作者还是朗读者的观点,总之觉得评论的角度和信仰很世俗,科学是不断进步完善的,不是唯一的真理。
一把凳子jayden 回复 @Ruby_uf: 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快人半步是天才,一步就是疯子了
我c,我感觉他们有的未必是精神病啊,只是感知未被已有科学证明而已。
1765281foyt 回复 @加贝_h7: 世界是虚拟的,有些人虚拟的世界跟大部分人不一样而已,大部分人承认的就叫客观存在
这书就是以前天涯论坛的鬼话帖子 作为一个奇幻小说厕所读物还是可以的 作者和编辑却打着精神病患者纪实的旗号 让人恶心
老干妈香辣酱炒饭 回复 @尘归青阳: 对,明明是小说,却假装是实录,诈骗营销
这本书不建议大家听,基本都是杜撰的,博眼球
九歌8000 回复 @18234203csc: 小了,格局小了,换个角度看看世界也挺好的,即使你自己不信
无法证明故事里的事儿存在,同样也无法证明不存在,故尊重每个人每个思想。
盛美firefox 回复 @EricaSong: 在牛顿力学之前,你和别人谈论量子力学,会不会被认为精神病,因为当时科学技术不可能证明量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