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刚《三国两晋南北朝》7门阀政治:东晋王、马间的撕扯与制衡

孙英刚《三国两晋南北朝》7门阀政治:东晋王、马间的撕扯与制衡

00:00
09:57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的孙英刚,欢迎大家收听,由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我们本节讲王与马共天下,东晋门阀政治。胡族入侵,西晋崩溃之际,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史称“永嘉南渡”。《晋书·王导传》记载:“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可见当时大量的人口往南迁徙,许多士族带着宗族、部曲、宾客大量南逃。比如说王导和谢安两个家族就逃入了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王氏家族有著名的书圣王羲之,就主要生活在今天的绍兴地区。晋朝宗室琅琊王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杨、江、湘、交、广五洲诸军事,就驻扎在建康。士族官僚纷纷把自己的子弟、亲属安插到南方当官,以图自保,留有后路。比如说宰相王衍就让自己的弟弟王澄担任荆州刺史,他的族弟王敦担任扬州刺史。这个王敦同时也是司马炎的女婿。永嘉南渡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可以说事关汉民族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对南方的开发起到了推动作用。永嘉南渡以后,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可谓是焕然一新。

匈奴刘聪攻下长安以后,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琅琊王司马睿继承皇位。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的是北方大族琅琊的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量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主内,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而王敦主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长期坐镇荆州,控制了长江的中游,进而控制了建康朝廷。朝中的官员很多都是王家或者是跟王家相关的人,所以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这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司马睿是皇家一支的远亲,他的祖父是司马懿的庶子,承袭了琅琊王的爵位。在最初,大家都没想到,是他来延续晋朝的命脉,王室的郡望就在琅琊境内,司马睿就是琅琊王,所以司马睿同琅琊王室有一些特殊的连接,尤其是他跟王衍的族弟王导的关系非同一般。司马睿到建康,实际上是流亡政权,也没有实力,没有军队,不受江南士族的待见。他到建康一个月都没人来拜见他。这个时候王导就帮他谋划,请扬州刺史王敦到建康。在南方褉节的时候,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民间的习俗了,就是他们让司马睿坐轿,王导、王敦,还有从北方来的一些士族官僚就跟着,以壮声势。因为对于南方士族人士来说,王导、王敦都是大人物,他们看到王导、王敦这些权势人物如此地礼遇司马睿,对司马睿如此的恭敬,也纷纷地转变立场,拥戴司马睿。尤其是南方的士族领袖顾荣、贺循,他们先后接受了司马睿授予的官职,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最终就让后者在建康站稳了脚跟。对北方南渡而来的士族成员,王导也劝导司马睿加以吸收。这样一来,南方本土的士族,外来的北方士族,还有司马睿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力结构。而司马睿也成为士族群体之间的一个缓冲,这也是东晋的权力结构的一个特殊之处。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就是晋元帝。在即位这一天,司马睿拉着王导希望他跟自己一起接受百官的朝拜。王导赶紧推辞。民间流传“王与马,共天下”,就是对当时门阀政治的生动写照。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王导历经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地位都非常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中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这些表达方式都不是君主对于臣下的应该有的这种高度。另外,他还亲自到王导的家里,礼敬王导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导上朝时,晋成帝都要起立相迎。

“王与马,共天下”并不像《晋书·王敦传》所说的那样,只是司马睿过江后,王敦、王导一时“同心拥戴”的结果,王与马的结合所开启的江东政局实际上奠定了东晋政治的基础,影响可谓深远。至于琅琊王氏能与司马氏“共天下”,而终于不能篡夺天下,这应该从门阀士族之间彼此的牵制和南北民族矛盾这两个方面求得解释。

司马睿登上皇位以后,实际上对琅琊王氏的骄横并不满意,他也想方设法想削弱王氏的势力。比如说他引用大臣刘隗、刁协作为心腹,并且暗中作军事的部署,释放扬州地区沦为僮客的北方流民,把他们组成军队,任命东吴的旧族戴渊为征西将军,刘隗为镇北将军,然后让他们率领军队来防范长江中游的王敦。那么名义上这些人是北伐石勒的,但实际上是防范在长江中游的王敦势力。当然,对王敦来讲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同时在朝廷的王导也被疏远了。但王导一任自然,表现得非常的淡薄、自如。

公元322年,王敦以反对刘隗、刁协,替王导诉冤这样的借口自武昌起兵攻入建康,杀死了戴渊、刁协等,刘隗逃奔到石勒,这就是“王敦之乱”。王敦进入建康以后,司马睿本人含恨而死,而梁州刺史甘卓也被王敦的亲信所杀。这场争斗以江州刺史王敦的胜利而告终。

到了公元322年司马绍继位,这就是晋明帝。琅琊王氏权倾朝野,尤其是王敦手握重兵,是皇权稳固的重大威胁。于是晋明帝积极采取措施,开始削弱王敦的军政大权,并且出现了一定的效果,皇权开始出现复兴的迹象。

王敦把持朝政之时,为了扩大自身的家族势力,大肆杀戮与其利益相左的士族群体,他也破坏了其他士族的利益以及士族之间的平衡,逐渐失去了士族集体的支持。与此同时,琅琊王氏内部出现了分裂,也为晋明帝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来铲除王敦在朝中的势力。

王敦跟王导对东晋政权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王敦有政治的野心,企图取代东晋建立新的王朝,那么王导始终是希望能够拥护东晋的统治。王敦的野心逐渐增大以后,就开始密谋篡位,但是这样的计划在一次酒后就泄露了。晋明帝知道王敦的意图之后,一方面稳住王敦,一方面积极联合南北士族进行抵御,大胆引用流民势力参与作战,以加强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在晋明帝的全力准备下,王敦的第二次起兵很快被镇压下去,虽然王敦被镇压下去了,但晋明帝并没有对其斩尽杀绝,而是对琅琊王氏在朝中的势力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继续让王导担任一定的官职。如此一来,他平衡了朝堂中各方的势力,也加强了皇室的权力,使“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松动,打击了士族势力,强化了皇权。

到了公元339年,王导病逝,终年64岁。成帝于朝举哀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王导的丧事,仪式赠物的礼仪比照汉代大司马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之例。王氏家族衰落之后,我们就看到了谢氏家族的兴起。南朝士族仍然是在政治里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好的,那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以人为本才是正道

    搞个仪式就能征服当地贵族,这个估计只有晋朝时代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