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潘富俊,今天我们来到汉代,讲讲一种汉代的“香草”——蘼芜。
说起蘼芜,我们很容易想起汉代著名的诗句:「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妇复何如?」说明一位被丈夫遗弃的妇女,无依无靠的回到娘家,每天很辛苦地「上山采蘼芜」。「蘼芜」应该是生长在山区田野的植物,但「蘼芜」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除了和其他诗句的末字押韵之外 (芜、夫、如) ,在本首诗有什么作用?古代诗人用字遣词都非常节省,每个字有每个字的涵义和用意,所以「蘼芜」不会是普通的植物,一定隐藏着什么重要的讯息:或者记述着妇人的家庭背景、或者说明妇人的身体状况。因此,「蘼芜」在这首诗中可能是揭开妇人为什么被遗弃的关键植物。但令人很失望的是,历代解诗者对蘼芜的解释大多语焉不详,最多就只有三个字:蘼无乃「香草也」。这种批注根本无法解读作者在这首诗在表达什么意境:这个妇人为什么要采蘼芜?为什么不是采其他植物?所采的蘼芜有什么用途?蘼芜在诗里暗示什么?「上山采蘼芜」的词意,如何影响其后的文学作品?值得深入探讨。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作品,作者名已经佚失。今天探讨其中的一首《上山采蘼芜》全诗大意,研究夫妻离异的原因:原诗「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弃妇为什么还那么客气地跪着问候前夫?弃妇和前夫已经没有任何关系,见面尽可掉头离去,为什么这么恭敬?还问新娶的夫人如何。可见前妻对前夫丝毫没有怨恨,两人的分离就不应该是丈夫的本意。「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问到新人,前夫也很大方地回答:新人的容貌OK啦,只是没有旧爱漂亮;外貌也许不用太挑剔,但最重要的手艺却远远不如故人。怎么说呢?「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旧爱走后,才看出新人手脚都不十分伶俐。「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新人黄绢每日仅织得一匹,旧爱却一日能织白素五丈更有余。新人手脚、容貌都不如旧爱,证明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长大的。是男方家长,特别是母亲比较中意的家境或地位中长大的女孩。推测是弃妇有让公婆不满意的地方,得不到他们的欢心,而导致休妻、出妻的惨剧。
中华书局出版的《古诗十九首集释》
中国古代的父母亲认为儿女是自己所出,儿女必须对父母百依百顺,所有的举动父母都必须完全掌握,包括婚姻都要父母决定。对媳妇如有不满,随时可以命儿子休妻、出妻。父母干预下夫妻离异的悲剧,最有名的例证就在宋代最有情分的大诗人陆游身上。陆游二十岁时与唐琬结婚,两人相亲相爱,婚后生活十分美满。可是才过不久,陆游的母亲不爽这位儿媳,强迫他们离婚。陆游必须臣服于妈妈的压力,与唐氏分离。原来美满的婚姻断送在妈妈手里,成为悲剧结局。唐氏后来抱恨而亡,对陆游造成巨大的打击。此后几十年间,陆游一直念念不忘唐氏,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写下了著名的《沈园二首》,表达对唐氏的怀念。八十一岁时,写了《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八十四岁时,还是无法忘怀唐氏,又写《春游》诗抒发对早已去世的前妻的悲悼之情,书写自己失去至爱之人的深刻哀痛。爱恋前妻的情分至死不渝。另一个近代的著名案例是乾隆嘉庆年间出版的《浮生六记》所记载:沈复的爱妻芸娘,充满热情与活力,性情温顺有礼。两人恩爱互动,每天形影不离。只是不见容于公婆,不管儿子媳妇有多恩爱,儿媳最后还是被公婆逐出家门。这也是活生生父母干预儿子媳妇感情生活的事例。
《沈园二首》书法
即使到了现在,还是有很多婚姻因为婆媳关系而破裂。更何况在那《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父母专权的时代,父母左右儿女婚姻,干预儿、媳的婚姻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芎藭
事实上,这首诗弃妇所采集的「蘼芜」就是伞形科的「芎藭」(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历代本草及文学作品提到的芎藭,有许多不同名称。古诗文芎藭的名称可归纳成三大类:
1. 蘼芜、靡芜、蘪芜、麋芜、薇芜、蕲茝
《神农本草经》称其苗叶为「蘪芜」或「薇芜」,《尔雅》及《说文解字》称「蘼芜」。可知「蘼芜」等称法是指芎藭的地上部植株,即「苗叶」。
芎藭的苗叶,也即《神农本草经》中的“蘼芜”
2. 江蓠、江离
芎藭在《楚辞》,大多数篇章称「江离」,共5篇6句:如《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七谏‧怨思》:「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等。「江离」是《楚辞》重要的香草之一,指的也是芎藭的地上部植株。
3. 芎藭、藭、川芎、芎
古籍《左传》称「藭」;《山海经》也有纪载:「其草多芎藭」,可见芎藭的名称出现很早。《博物志》说的很清楚:「苗曰江蓠,根曰芎藭」。本植物的药材主要在根部,因此,「芎藭」等称法是指药材。芎藭的产地很多,其中最有名且药效最好者产于四川,故又称「川芎」。
芎藭根部(洗净后)的模样
芎藭是重要药材,《神农本草经》列「蘼芜」或「芎藭」为上品,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本草纲目》说:本药材可「治疗一切血证,包括月经不顺,经闭,经痛等」,是「补血止血药」,是古今常用药材。芎藭植物体含芳香的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多种酚类,自古即为重要的香科植物,「其叶香,或莳于园庭,则芬馨满径」。枝叶晒干后,可随身佩带。如《广志》所说的:「蘼芜香草,可藏衣中」。古人配带用以去除身体异味,也有避邪的效果。曹操(魏武帝)就常将芎藭藏在衣袖中。在华北地区,「蘼芜」是常见的野菜和救荒植物,《救荒本草》记载:「华北、西北、四川,山谷川泽斜坡多有分布」,「采叶煠熟,换水去其辛味,淘净,油盐调食。亦可煮饮,甚香。」
芎藭自古以来就是常用的中药材,药材所使用的部分为膨大的贮藏根,根据上述《本草纲目》和其他的医书说明,芎藭做为药材主要是治理妇女贫血。根部的效用最大,幼嫩的嫩枝叶也有同样的效果。「蘼芜」是芎藭的苗叶,所以这位弃妇才会每天的山野采芎藭嫩叶,作为蔬菜主食,当然同时也有补血的作用。采集野菜维生、采集「蘼芜」治疗贫血,就在暗示妇人家境贫穷,符合诗句中弃妇概况。妇人长相美丽,个性温柔体贴,说明被遗弃的原因是家里贫穷,是「门不当户不对」。「蘼芜」在诗中描绘出妇人的家境及身体状况,认识诗文里植物代表的意涵,我们才能了解作者在表达什么意念。
虽然蘼芜、江蓠、芎藭指的是同一种植物,但在诗文上又代表不同的意涵。从唐诗以下,经宋诗、宋词,一直到清诗,都是如此。且看如下例子:
1. 「蘼芜」代表闺怨、情爱:
《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之「蘼芜」对后世诗文的影响很大,历代诗词中「蘼芜」一词的涵义,已超越「香草」或「药材」,多含有夫妻分离或闺怨之义。如唐代之李白《寒女吟》诗句:「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宋代朱熹的《拟古》诗:「昔为春兰芳,今为秋蘼芜。寸心未销歇,托体思同车」。一直到清代冒广生的《日本女子小华生像江建霞京卿属题》诗:「大江东去海西头,旧日蘼芜尚在不?赢得旁人传本事,当初美满寿茶楼」等,莫不如此。
2 「江蓠」则沿袭《楚辞》的香草义:
如唐之李商隐《九日》诗句:「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刘长卿《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诗句:「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宋代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句:「唯当谕山木,讵敢咏江蓠」等,皆含此意。
3. 表示药草,则用「芎藭」、「芎」或「川藭」:
诗文中表示药草之意,多以芎藭、芎、川藭称之。如宋代欧阳修《乞药有感呈梅圣俞》诗句:「君晚得奇药,灵根劚离宫。其状若狗蹄,其香比芎藭」。到清代樊增祥《病齿累日谢子修翰编惠止痛药及杭州黄菊二首 其二》:「佛芎与仙杞,作朋三色并。入茗知香洌,看书愈眼明」。
了解了蘼芜在诗词中的含义后,我们再回到古人的婚姻生活中来。古代子女的婚姻完全可以由父母决定,父母也可以干预儿女的婚姻生活,决定儿子妻妾的去留,儿女没有抗辩权。《上山采蘼芜》中「蘼芜」的采集说明弃妇的家境和身体状况:弃妇家境不好,必须每天到野外采野菜充饥。经济拮倨,生活捉襟见肘。吃不好,营养不良,以致于贫血。采集可以补血和充饥的野菜,成为她每天要做的事。由《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诗中的「长跪问故夫」和「新人不如故」诗句得知,两人互记对方的好、两人还是相爱的,「弃妇」和「故夫」是被父母强迫分开的。「蘼芜」暗示家境贫苦是这位外表美丽、个性婉约的女主角被休、被弃的原因。《上山采蘼芜》一诗赋于「蘼芜」一词新义,影响文学作品很大,后世诗文大多因袭之,以「蘼芜」表示夫妻情爱或闺怨之意。
至此,「上山采蘼芜」的原因我们已经完全解开了。其中所展现的不仅有弃妇家境的不好,更多地还有对弃妇故夫之间迫于礼教父母的压力而分开的叹息。相爱之人不能终老,这或许就是文学中爱情悲剧里一个永恒的主题。「上山采蘼芜」,采的究竟是蘼芜,还是被礼教拆散的爱情?我们应当意识到,作为文学意象的蘼芜与其本身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引申之意。在这个时候,蘼芜所承担的职能,已远远不只是一种香草,它被人为地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接着讲汉代另一种听起来容易让人联想到荒凉、悲苦与艰难的意象,那就是「负荆请罪」中的「荊」,而这就要从廉颇背着布满棘刺的枝条向蔺相如请罪说起了。想知道更多故事细节?我们下节课分解。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