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有4位国家领导选择激流勇退,辞去了重要职务。其中,就包括原副总理纪登奎,他从一位普通的革命者,最终跻身于政治核心,还曾被伟人考虑做“接班人”培养,他的人生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1923年,纪登奎出生在山西武乡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光耀门楣。纪登奎为人聪敏好学,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特别强,求学期间在抗日救亡思想的感召下,积极参与我党组织的各种爱国运动。
纪登奎在参与和组织青年救国运动中,表现出了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年仅15岁便被上级批准入党。此后,他的战斗身影活跃在和顺县、鲁西区、冀鲁豫等地,历任青年救国会主席、组织部长、副主任等职,并且在担任“民运”部长期间,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期间,纪登奎除了在后方积极从事抗日武装工作之外,还带领大批爱国青年积极参与抗日游击战争,并且在支前工作中也有突出表现。相比于在正面战场和敌人面对面厮杀而言,纪登奎在整个抗战时期,始终在敌后负责组织工作。
纪登奎作为革命队伍中少有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思想方面的功夫非常过硬,为此也深受上级领导的赏识。解放战争时期,纪登奎先后在冀鲁豫区和豫西区,担任党校组教科长、团书记。此外,纪登奎还先后在鲁山县、伏牛山、许昌等地,主政一方并参与剿匪工作。
期间,纪登奎发挥出了一位革命者不畏艰苦、坚持抗战的革命精神,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各种任务。在主政地方时期,他积极带领当地农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国之初,组织上鉴于纪登奎在许昌时期的革命贡献,决定让他继续留任许昌,担任地委书记和军分区政委。1951年,对于年仅28岁的纪登奎而言,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这一年伟人南巡回京途经许昌时,年轻有为的纪登奎,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时,伟人视察许昌期间,纪登奎作为当地的行政主官,负责向伟人汇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纪登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的汇报内容,让伟人对他刮目相看。为了考验一下纪登奎,伟人特地向他连发六问,出人意料的是纪登奎都能对答如流,态度不卑不亢。
纪登奎的出色表现让伟人大为惊喜,认为许昌居然有一位如此了得的人才。此后,伟人只要路过许昌就会让纪登奎过来见面,时间久了伟人对他的称呼也变成了“老朋友”。但纪登奎并没有因为伟人的垂青而不可一世。反之,他无论在工作还是待人接物上都变得更加谦逊。
1968年,年仅45岁的纪登奎开始担任河南省委书记,以及省革委会副主任。按理来说,纪登奎作为一位年轻干部,能够身居一省之长,已经算得上官运亨通了。但仅仅一年后,纪登奎在46岁时又被调入中央,开始担任副总理。
伟人晚年时,曾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培养年轻干部的想法,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纪登奎就是伟人曾经着力培养的年轻干部之一。“九·一三事件”爆发之后,伟人在大感失望之余,又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纪登奎和华国锋,并考虑在二人之间选择一个做自己的“接班人”。
在那个敏感年代,很显然为人谦和低调的纪登奎,更符合伟人选择“接班人”的标准。但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纪登奎却因为一些所谓的作风问题,丧失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后来,华国锋成为了粉碎“四人帮”的大功臣,并顺理成章的从伟人的手中接过权力“接力棒”。
华主席主政时期,纪登奎对他提出的“两个凡是”观点,持坚决支持态度,为此,也犯下了一些令人惋惜的错误。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纪登奎、汪东兴、陈锡联、吴德四位国家领导,主动辞去了重要职务。
当时,年仅57岁的纪登奎,主动申请调入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他在担任研究员期间,在“三农”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纪登奎出身贫寒,即使后来身居要职,也一直保持着俭朴清廉的生活作风,这一点非常值得后来人学习。
头等舱老前辈们。他们无私奉献无畏战斗。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是很出色的好领导。
听友330663371 回复 @江雪390584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