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补遗】之美利坚 谁先发现美洲大陆 上

【读史补遗】之美利坚 谁先发现美洲大陆 上

00:00
16:02

世界历史有一套到了美国卷,我们的读史补遗也一同跟进。今天我们来说一个有点争议的问题,谁先发现了美洲大陆?

老杨的书上,也就是正史或者说大家公认的自然是哥伦布先生,不管他自己认为那是印度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大家对他的功绩是肯定的。这是比较正式的人类地理大发现。但数百年来除了哥伦布以外,一直有很多其他人率先到达了美洲大陆的说法,是真是假我自己也搞不清楚,这里跟大家随便说说,大家自己来选择判断。

我们按时间早晚来一个一个的说:

一、公元前二十七世纪,中国人,石与何。

这是两个名字啊,一个叫石,一个叫何。这个是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原文是这样的:公元前2640年,据中国《山海经》记载,黄帝曾派遣两位探险家石和何渡海寻访扶桑——中国东海以外的古国——但是他们驾船横越太平洋,一直来到了美洲大陆。他们见到了"瑶族人",实际上就是住在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棋布罗部落的人。石和何又来到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然后从那里驾船返回中国,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向黄帝作了禀报。然而他们后来又由于没有准确地预报日蚀,被黄帝处决了。

这一条我自己的判断啊,是相当不靠谱。理由主要说两条:

第一,查史料无证据。我对《山海经》这本被广大专家学者称为神书的史料很无感,初看时觉得很神奇,看了几篇感觉就审美疲劳了,基本上都是一个格式,往某某方向多少里,曰某某地,多某某特产,有某某怪兽。所以我不算是那种通读《山海经》的专家,但我也敢说《山海经》里绝对没有黄帝派石和何探险的文字。因为现在电脑有搜索工具,找一个山海经原文,用黄帝、何为关键词查询一下就行了。黄帝出现的频率较多,一般都是讲述他的后代谱系,也就是黄帝生某某,某某又生某某之类的。两位主角之一的何字,只出现过一次,在北山经: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大意是再往北四百里,是座谯明山。谯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何罗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发出的声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痈肿病。这个“何”与人名没有关系,所以至少这个说法不是《山海经》说的,或者至少不是常见的18卷本《山海经》说的。

不靠谱的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的科技水平达不到,黄河流域的一个酋长派两个手下,扎个皮垡子,就能横渡太平洋了?而且还是往返都成功横渡?这个成功率太小了。唐朝的鉴真和尚想去趟日本,在当时的造船能力下都难度那么大,尝试了3次才到达日本。这个石和何凭什么就能到比日本远的多的美洲来去自如呢?这里再往远扯一下,怕误导听众,都说鉴真6次东渡,但真正出海航行的就3次,其他3次还没出海就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基本上这两条就可以否定这个假托山海经的说法了,也不去追究那个确切的公元前2640年是怎么来的了。与之相关的我还查到这样一本书,1953年出版的美国默茨女士所著的《淡淡的墨痕》,(《pale ink》),中译本叫《几近褪色的记录——关于中国人到美洲探险的两份古代文献》,我国著名学者贾兰坡还为该书做了序。内容是这位默茨女士研究了中国古代的大量文献,并且通过实地测量、勘察,对照《山海经》书上的距离、物产等做了对照比较,发现《山海经》中东山经记述的4条山脉与北美洲地图的诸山峰有非常准确的对应关系。

我简单的看了这本书的pdf版,的确有它靠谱的地方,有些说明听起来也像那么回事,因为这是本赞扬我大中华文明的书,也有很多所谓的学者专家为其站台,但对我来说,因为山海经一般是认为最晚成书于汉代初中期,从目前的科学发现来讲,这个年代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征服太平洋,所以应该也是一种牵强附会。

二、公元前1000年左右,殷商移民。

这个说法其实不能说是发现美洲大陆,而是说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来殷商移民,就像有种说法日本人的祖先就是徐福带去的500童男童女。话说纣王无道,所以武王伐纣。一部分殷商遗民,东渡美洲,繁衍后代,也就是现在印第安人。这个移民部队带头的人还考据出了名字,叫攸侯喜,这只移民部队的具体数字是25万人。这个说法也有美国人助攻,一名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化学家、业余的铭文研究者鲁斯坎普,在美国多地发现了多处殷商甲骨文或者中国象形文字遗迹。美洲有一个和殷商灭亡同时期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有一些特殊的文明特征,比如玉器雕琢,羽蛇崇拜等,和殷商文明有很多风格相似之处。另外美国历史频道网站2014年曾做过报道,美洲克洛维斯文化时期的婴儿遗骸的DNA与亚洲古人种DNA更类似。还有其他的一些所谓的证据就不一一说明了。

对于这个说法,我个人也基本上是否定的,如果真有25万人横渡太平洋,的确有一定几率可能会有一些人到达美洲大陆,这与上一个黄帝派人来美洲的说法很大的不同是,他的行为是单向的,也就是去了没有回来,如果遇上合适的洋流等因素,完成单程旅行还是有可能的。但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的情况看,当时的印第安人青铜器技术非常落后,而殷商时期可是青铜器的技术高峰,而且美洲的铜矿含量比中国要多得多,如果有殷商的科技人员流入,不能这么多年了还这么落后。另外美洲的车辆技术也很落后,还没有发明轮子,这也与殷商的科技很不相符,如果甲骨文、玉器、图腾都能流传下来,这些技术没有理由不流传下来,因为青铜和车辆都是很实用的技术。再说回甲骨文,史前文字很多都是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相似没有什么特殊的,更何况那些专家解读出来的文字也和历史没有什么相关性,说明不了问题。至于DNA,老杨在书中也说了,美洲人很有可能是在亚美洲大陆有连接的时候从亚洲迁徙过去的,这不一定和殷商有什么关系。

如果对这个传说感兴趣,马伯庸老师有一本小说《殷商玛雅征服史》,可以一读。

三、公元前800-400年,印度人。

这是印度和美洲的传说了,前后有好几拨,开了挂的印度人到了美洲,还有成为酋长,以及为印第安人制定法律的说法,对这个没有过研究,不深入说了,权听一说。

四、公元五世纪,慧深,国籍不明。

又跟中国有关了,这回不是传说了,是有史料记载的,而且还是信史,见于二十四史中唐代编撰的《梁书》卷五十四,《东夷列传》,文章比较长,就不在这里读了,总之里面描述的所谓扶桑国(跟第一个《山海经》中的名字一样)的物产和风俗习惯,和墨西哥是比较相似的(我自己的阅读理解感觉和墨西哥差距比较大,但专家这么说)。原来一般都认为扶桑是讲日本或者东部的某个小岛国,从十八世纪开始,有一些外国专家研究改变了这个观点。前面提到的美国默茨女士的书《几近褪色的记录》里,也对这个史料大书特书,是个很重要的章节。对于这个说法,国内也是有一批专家学者(章太炎、邓拓等)是支持的,他们找出来的史料不仅仅是梁书,还有一大串书单,也不一一列举了,而且本来东夷列传里说慧深是扶桑人,现在也考据出来是中国人了。原文是“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现在说“其”是“齐”(南朝宋齐梁陈中的齐),这就是中国人了。

我对这个说法的态度基本跟前面一样,不靠谱,主要还是航海技术的原因,其他还有很多比较牵强的地方,篇幅的限制,就不一一说了。

另外补充一下,算是同时代吧,在慧深之前还有一位东晋的高僧法显也被考据出曾经到过美洲,从知名度上还不如慧深,这里也就仅仅提一下名字就行了。

但我想就这个问题往远扯一些。我们现在对韩国的印象不太好,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韩国剽窃了我们很多发明,并把很多中国甚至中国以外的人士都安上韩国的国籍。我们一般说韩国这么做是因为文化匮乏所以给自己贴金,其实每个民族都有给自己加分作弊的习惯,即便我们自己,所谓的泱泱大国。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发明其实是我们中国的,某某科技其实最早在中国应用的。这个“其实”就漏了怯了,明明已经是广泛认知的东西,非要另辟蹊径,把功劳和成就拿到中国人这里,甚至有些名不符实的东西也要强塞进去,比如那个号称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即便是现在的科技,想预测地震都做不到,2000年前的东西就神奇的做到了么?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除了满足一些值得商榷的自信心以外,我觉得没有什么用处。抛开以前的包袱,现在迎头赶上才是正事。我这么说可能会伤害一些爱国人士的感情啊,如有冒犯,先道歉了。

五,公元六世纪,圣布兰登, 爱尔兰人 

有两份中世纪的手稿《圣布兰登的航行》和《里斯莫书》里有记述,一个爱尔兰传教士和另外17个人一起乘船来到"充满希望的神圣的国家"。他们乘坐的是用兽皮制作的船,这种船至今还能在爱尔兰见到。他们首先抵达冰岛,后来又到了格陵兰,最后到达加拿大的纽芬兰。布兰登后来平安地返回爱尔兰,并将自己的旅行报告了教会,但是没过多久他就生病死了。在1977年,蒂莫西·塞沃林驾驶一条同样的兽皮船,按布兰登当年的路线,成功地从爱尔兰到达了加拿大。

从地理上看,爱尔兰,以及冰岛,以及下一个要说到的挪威离美洲是比较近的,北欧这一带又是一个航海方面比较擅长的地区,所以他们说去过美洲,可信度要比中国人强一些。1992年,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算将这天定为全球纪念日,但招到很多国家反对。这些国家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美洲国家,比如墨西哥等,他们认为哥伦布给美洲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所以不应该纪念。另一部分就是北欧国家,如冰岛,挪威以及这一节里说的爱尔兰等,他们认为是他们最早发现了美洲,只不过他们只是作为正常的交流和贸易,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记录罢了。他们觉得可以纪念,但荣誉不是哥伦布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