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开始,从组织读书会开始
首先,解决价值观、幸福观、人生观的问题不能凭空想,需要建立在深厚的知识和精神资源的基础上,这就需要读书。
某种程度上,全世界的文明历史就是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人不断寻找合理价值观和幸福观的过程。
这样一些寻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全部集中在书本里,特别是经典著作里。所以我们首先要读经典,广泛吸取人类文明精华,作为解决价值观、幸福观、人生观问题的基础。
第二,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非常快乐,极有意义。
中国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或许未必是真,但是“书中自有意义在”这句话无假,而且是人类文明积淀的那种意义。
读书可以延伸我们的精神空间、生命空间。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最平等,每个人都可以读书,而且完全独立自主。
任何人,从孔夫子到普希金,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你想见孔子,打开《论语》就见到了;你不想见,合上书他就走了。
这多自由啊,以你为主,而且完全超越时空的界限。这何等快乐!何等幸福!此时不读,更待何时!
鲁迅在《读书杂谈》等文中提出的读书观,大概有四个要点。
第一,鲁迅劝告年轻人:“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未来学术发展是要走向综合的,不仅是理、工、文的通,还有文、史、哲的通,现在讲“通识教育”强调的就是“通”。
我们现在是知识社会,人的职业会不断变换。特别是中文系的学生,尤其如此。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在工作中真正用到的东西,都是靠自学得来的。
你的知识结构越合理,你就越能适应职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全面的、长远的发展眼光和知识储备。
第二,要为趣味而读书。鲁迅倡导的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嗜好的读书”。
第三,鲁迅提倡一种“随便翻翻”的读书方式。读书可以正襟危坐地读,也可以随便翻翻、任意地读。随便翻翻也是一种“比较式”的读书。读各种不同意见的书,不只读主流的正史,还要读点异端的野史。这就有了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比较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原貌。只读一种意见的书,很容易拘于成见,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鲁迅还提倡一种读书方法:“先行泛览”。经过泛读筛选,你会找到你最有神交的作家。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不必过于拘泥。
第四,鲁迅提醒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自己的脑子被别人的“马”践踏个遍,就没有自己了。补救的办法有二:一是读书要“自己思索”,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二是读完书还要“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本活书”。
总之,读书是能让我们走上通往“思想自由,与往圣先贤神交”之路的捷径,也必将成为我们“历练自身肉体与精神的光辉大道”,在AI愈加盛行与自我迭代中强人胜己的必经之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