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丨云纹铜禁:巧夺天工 霸气天成

博物院丨云纹铜禁:巧夺天工 霸气天成

00:00
03:00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酒文化与民族发展交织、碰撞,源远流长。

云纹铜禁,青铜器,春秋晚期文物,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量95.5千克。河南南阳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是该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之所以称“禁”,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

云纹铜禁纹饰繁缛、工艺复杂,是我国最早的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青铜器之一。十二条龙形附兽昂首鼓腹翘尾,头顶的冠饰与两旁的角饰都是浮雕透孔云纹,兽尾插着尾花。兽首面对禁面张嘴吐舌,舌头翻卷着至于禁面上边,其状像是眼睛在盯着禁上的美酒,垂涎欲滴。禁底有12个龙形兽支撑着禁身,挺胸凹腰。

云纹铜禁剔透玲珑,厚重庄严——是什么构建起它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绝世恢弘?

粗细不一的铜梗,如编织中国结一般,筑成铜禁禁体的朵朵“云彩”,如此这般,重叠五层,美轮美奂。

禁身四周,攀附的12只龙形怪兽有序排列,它们曲腰卷尾,探首吐舌,把嘴巴伸向禁体中心,不但形成群龙拱卫的艺术造型,还似垂涎酒的醇香、贪恋酒的美味。

禁体之下,有序蹲伏着12只虎形异兽,张口吐舌,似不堪重负,似气喘吁吁,托起禁身,更构筑起铜禁的庄严、神圣。

怪兽是龙是虎,似已无关紧要。但它们与禁身共同构建而成的铜禁,恰似在云游青天,那飘荡的朵朵祥云把铜禁装点得腾云驾雾,似梦如幻,飘然欲仙——此为醉酒之幻乎?此是酒中有仙乎?

修复前的云纹铜禁

专家解读: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馆员韩凯英介绍,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这件春秋晚期的云纹铜禁,铸艺巧夺天工,霸气自然天成。是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纹饰最为繁复精美、考古出土最为重要的禁类器物。

此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唐会要》说,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失蜡法。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

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由此,学界认为失蜡法铸造工艺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它不是舶来品,是中国固有的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