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知道的心生活

以不知道的心生活

00:00
07:20

以不知道的心生活

作者:一念行者

如果你去参加一个宴席,

满汉全席,

或者至少十个碟子八个碗,

你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饭菜而吃,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你无暇顾及,你专挑自己喜欢的吃,

然后你酒足饭饱,快快乐乐,

满意而回。

如果你是一个行乞士,

饥寒交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你端着碗,站在人家门口,

等待人家给些东西吃,

你不确定人家给不给,你还担心人家会不会给,

如果人家出门给你了,

无论什么饭菜,

你都欢欢喜喜接纳,

并愉快的用食。

然后腹实心足,

长吸一口气,倍感满足。

如果你在自己的家里,

先生、太太或自己的父母做了饭菜,

有的合你的口,有的不合你的口,

有时如你的心,有时不如你的心。

你会挑挑拣拣,

不合你口不如你心时你就会

心生幽怨,或大发脾气,或使小性子,

弄得自己与他人皆不欢喜。

同样是吃饭,

同样的你,不同的因缘条件下,你的反应大不相同。

为什么呢?

为何相同的你不能做出相同的反应呢?

是什么让你产生行为的差异?

你能不能超越那个因由而反应如一呢?

这是一个值得冥想的问题。

如果你不能了解那些内在的因素,

如果你不能超越它们,

就像世间任何一个凡夫,

你可以于外在努力。

外在努力的意思是——

要么你像一个国王参加宴席,

要么你像一个乞士立人门壁。

或者你二者兼具:

以一个国王的身份行乞——

而这是内在的法,

佛陀的法了。

以一个国王的身份行乞,

那正是佛陀的情况,那正是诸佛的作为。

一位佛持着钵站在人家门口,

他宁静安详,具足威仪,

你宁静的等待,他作等待的修持,

他饶有兴趣的观察,会有什么样的食物进入他的钵,

对他而言,没有也是一种有,

无论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对他都是一种惊喜,

因为他活在他那永不知道的心中。

永不知道的心,你给它任何一种答案都是一种惊喜,都现一种满足,

就像一个空的钵盂,就像一个罄,

无论你往它里面投入沙子、钱币或任何一个东西,它都能发出美丽的乐声,

乃至你投入空,它也似乎有空的声。

一位佛陀的心就是一个空的钵盂,就是一个罄,

它等待有什么碰触它,遇见它,回应它,无论什么,它都给你一个美丽的乐声。

佛陀是一个极美的乞者,

他是一位国王在行乞。

他的行乞就是修行——

他在践行一种等待的静心,他在作一种等待的修行,

他在做一场场等待的冥想,

他在检验和使用他那不知道的心,纯净的心,人人皆具的美好的心,

如新衣一般的心。

那样的心从不挑挑拣拣,

它不拣择,

它超越喜欢不喜欢,

它始终安住在不知道里,

它只是行动,然后等待形式的恩典降临,

它总在欢喜的收获中,

它在不断的感恩里,

它像花以它的美艳和香味笑出来一样,

它在不断的活出空心的美妙。

空心、圣心就是那颗不知道的心,就是

那个不蓄储存物,不受储存物影响的心,

就是那如新衣般的心。

朋友,

人们之所以生活的艰难困苦,生活的不容易,

是因为他们远离了这颗心,

是因为他们进入了“有”——

他们进入了这颗空心所产生的幻有,

他们被心的影像错觉所误,

是故脚踩天堂,头在地狱。

朋友,

要摆脱这种情况,觅取那颗空心——那颗不知道的心是重点。

当你找到不知道的心,住在不知道的心里面,

体验及生活会完全不同。

世间人人住在心的幻有里,有谁住在空的心——不知道的心里呢。

有住在那颗心里的人定是佛,

那颗心是莲花宫,那颗心是妙宫殿,

真实,决不虚妄。

朋友,

现在你的心在之于工作喜欢不喜欢里打转,在喜欢不喜欢或没有喜欢不喜欢面前犹疑,

是因为远离了不知道的心八万四千里,八万四千年。

觅取那颗心吧,住在它的里面:

从凡事不知道出发,然后观察存在给你的恩典。

你若能这样,便是以国王的身份行乞,

你便是佛一样的乞士。

假如你还没抵达这一步,

就先像个世间

饥寒交迫的乞士一样的对待你的工作吧,

无论喜欢不喜欢,

带给你饭食就值得珍重,就值得感恩,就称得美好。

或者像参加一场盛大的宴席一样对待你的生活吧,

挑你喜欢的食物吃,无瑕顾及那不喜欢的。

面对食物,如果在喜欢不喜欢面前停筷住箸,

那说明你不饿;

那就饿了再吃吧,

最好等到饥渴难耐,有饭便会狼吞虎咽之时再开口。

不管怎样,最终最终,

我们要以不知道的心生活,

而那就是圣人的生活。

圣人保有一颗不知道的心,而非知道的心。

圣人的神通是能保持无知,

而非无所不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