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卫生部领导说要消灭中医,毛主席大怒:这是奴才式的思想

1951年,卫生部领导说要消灭中医,毛主席大怒:这是奴才式的思想

00:00
13:30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总结而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毛泽东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中医,但他十分相信和重视中医,对待中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1913年,毛泽东在他的笔记《讲堂录》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求专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要知道当时民国刚成立不久,社会上对中医的否定、废除之声不绝于耳,但毛泽东的这番话却对中医作出了十分科学和公允的论述,这种认识也奠定了他后来对中医的态度基础。

在井冈山时期,由于根据地的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缺医少药,毛泽东提出了要依靠中医医师、采用中医疗法、广泛采集中草药的办法。正是在毛泽东的提倡下,当时井冈山红军医院收容了200多名伤员,全部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病伤,中医药以它不可低估的药用价值,挽救了许多红军战士的生命,帮助红军度过了艰难岁月。

红军长征时,毛泽东患上了关节疼痛症,到达延安后,由于环境条件恶劣,病症加重,后来连胳膊都抬不动了,用西医治疗了一段时间,仍不见效果。陕北的著名中医李鼎铭听说此事后,主动要求给毛泽东看病。

但当时延安的中西医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八路军卫生处的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用中药,毛泽东却不以为然地说:“还是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李鼎铭给毛泽东进行诊断后,开出了4剂中药,他信心十足地对毛泽东说:“吃完第1剂,保你胳膊抬得起,第2剂吃完,叫你胳膊能转动;3剂以后胳膊就活动自如,吃完第4剂药,你就能爬单杠了。”果然毛泽东把4剂中药吃完后,胳膊就完全好了。

此后毛泽东经常请李鼎铭为他看病,针对当时延安西医歧视中医的现象,毛泽东也征求过李鼎铭的意见,李鼎铭认为:“中西医各有长处,只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毛泽东对此十分赞同,后来陕甘宁边区陆续成立了中医研究会、中西医协会,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针的确立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有一次与几位同志打麻将时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牌。”这句话当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毛泽东把中医摆在“三大贡献”之首,足以表现出他对中医的情结。

但在建国初期,中医的境况并不好,有些人对中医抱着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说中医“不科学”,中药“不卫生”。1951年,卫生部的个别领导甚至公开发表文章,称中医为“封建医”,把中医中药知识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应该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被消灭。

由于当时卫生部直接领导全国的中医师资格审查,中医师要想行医,必须通过考试,但考试的内容大多是西医的,这使得许多中医师被淘汰,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没有了着落。

毛泽东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十分生气,他多次作出指示,要求保护和发扬中医,比如他曾在一次会议上严厉地批评了歧视中医的错误思想:“几年来,都解放了,唱戏的也得到了解放,但是中医还没得到解放。中医进修西医化了。看不起中医药,是奴颜婢膝奴才式的资产阶级思想。”

此后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中医的重大措施,截至1958年,共在全国建立了300多家中医医院,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吸收中医参加领导工作并设置中医管理机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医的政治地位。

在毛泽东的“强力挽救”下,中医不但摆脱了生存危机,还加入了国民医疗体系中,从“杂牌军”变成了“正规军”,取得了话语上的主动权。

1957年夏天,党中央在青岛召开会议时,毛泽东不慎得了感冒,加上失眠的困扰,病情日渐严重,随行的保健医生用西药治疗,效果并不好。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得知以后,便推荐一位著名的老中医刘惠民来给毛泽东治病。毛泽东见到刘惠民后,风趣地说:“你是施惠于民啊!”

刘惠民给毛泽东诊断后说:“这是风寒内阻,不得外泄,只要表一表,驱出风寒,就可以好。”但刘惠民开的药方多用一般医生不太敢用的毒性较强的药材,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和工作人员都很担心,不同意他吃。

刘惠民也因为事关重大而有所顾忌,他多次声明:“药方可以开,但必须由舒书记的夫人亲自跟我去药店抓药、亲自煎药,并亲自看着主席喝下去才行。”

舒同当即表示:“刘大夫治疗感冒的药我吃过,的确很灵。他要求由我的爱人给主席煎药,我同意。万一有问题,由我们夫妻俩负责。”

最后工作人员在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时,由于毛泽东对中医有着充分的信任,他风趣地说:“舒同同志担保了的,我不怕!”

三天以后,毛泽东的感冒果然好了,他感慨地说:“我好多年没吃中药了,这次感冒总是不好,刘大夫两剂中药就解决了问题,中医中药好,刘大夫的医术也好啊!”

1959年冬天,毛泽东又患上了感冒,他再次请刘惠民医治。在看病期间,毛泽东问了刘惠民一个问题:“中医里常说的‘上火’怎样解释?”

刘惠民用中医理论解释了一遍后,毛泽东笑着说:“你讲的这些我不懂啊,你看怎么办?”

刘惠民说:“西医学了中医,再用中医的话讲出来,主席就懂了。”

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对喽,所以我说,关键的问题在于西医学习中医。”

毛泽东接受中医治疗最精彩的事例,当属采用“金针拨障法”治疗白内障。晚年的毛泽东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到了1974年4月,他的双目几乎失明,如何为毛泽东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已成为党中央一件高度重要的大事。

中央请了许多医疗专家为毛泽东进行会诊,大家经过系统检查后一致认为:毛泽东的白内障已经到了膨胀期,光用药物肯定没有效,最好是做手术。但当时毛泽东咳嗽得非常厉害,如果做西医手术,一般要缝5针,手术时如果咳嗽,缝合处容易裂开,哪怕只裂开一两针,都不得了,眼睛里的其他组织如虹膜、玻璃体都可能受到挤压往外跑,所以手术风险很大。

此时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唐由之提出了另一个办法:白内障针拨术。这种手术是在在黑眼球与眼角中间处切口,手术就几分钟,切口不足2毫米,不需要缝针,伤口容易愈合,更适合毛泽东当年的身体状况。而且唐由之已经做过数千例类似的手术,经验十分丰富。

当几种手术方案一起上报以后,1975年,党中央经过再三研究,最终决定:由唐由之主刀为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

不过晚年的毛泽东并不愿意做手术,尽管唐由之耐心地给他讲解了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原因、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方法、中西医两套白内障手术方法是怎么回事,毛泽东依然不太愿意接受手术。

唐由之只好另辟蹊径,引用了白居易写的两句唐诗:

盒中空燃决明丸,金针一拨日大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患了白内障到一定程度后,吃中医的药丸也是徒然,但只要用金针一拨,就会豁然开朗。毛泽东的古文功底深厚,当然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

随后唐由之又向毛泽东介绍,唐代已流传的针拨内障古法手术,经过千年光阴的流转,加上现代医学方法和技术器械的改进,已成为一种中西合璧的手术。就这样,毛泽东终于被说服了,他决定先做左眼手术。

1975年7月23日,唐由之为毛泽东完成了手术,手术非常顺利,全程只用了4分钟。当唐由之用纱布为毛泽东包好眼睛后,对他说:“主席,手术已经完成了。”

毛泽东听后十分吃惊:“那么快?我还当你没做呢?”随后他高兴地说:“我过去对医生只能相信50%,不过现在对眼科医生相信75%了。”

手术3天后,唐由之为毛泽东取下了纱布,此时毛泽东终于可以自由地看书了。毛泽东对唐由之的精湛医术称赞不已,他还说:“明年再请你来,给我做另一只眼的手术。”

但遗憾的是,唐由之还没等到第二年手术的时间,毛泽东便在1976年9月9日去世了……

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中医药机构,中医药正逐步走向国际化,这也算是实现了毛泽东的夙愿,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一定无感到无比欣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晨澍_7h

    中医是中华民族伟大的遗产,毛主席辩证看待中医,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