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生前最后一次视察,去看了什么?

邓小平生前最后一次视察,去看了什么?

00:00
05:31

邓公晚年一直关注着祖国的发展。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是邓公最为关注的地方之一,也是他晚年最后一次视察的地方。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比任何人都要希望上海的各项发展能够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邓公曾多次到上海视察,连续七个春节都在上海度过,由此可见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重视。

当时上海的发展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对此邓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曾多次就上海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994年,邓公最后一次来到上海,曾语重心长的交代上海市长:“这是上海最后的机遇了,一定要抓住!”。邓公所指的最后机遇到底是什么呢?邓公最后一次视察上海,又去了哪些地方呢?

邓公对上海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曾经提出上海和浦东“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对于浦东地区的开发和建设,邓公尤其关注。

早在1990年来上海视察时,邓公就认为浦东的未来大有可为,可以作为整个上海的先行示范区先发展起来,继而带动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但由于当时上海的领导班子思想过于固化,导致浦东的开发建设工作一直没有起色。

邓公在询问浦东的发展情况时,曾意味深长的说道:“浦东开发起步是晚了点,但现在完全来的及,为什么不抓紧报告,加快开发?”对此,时任上海市长表示,浦发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因此上海方面不敢上报。

对于上海方面的顾虑,邓公是理解的,开发建设本身就是一条新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需要不断探索。对此,邓公并没有批评上海市长,而是给予了鼓励和支持。最终,上海市领导班子定下了决心,开始集中全力发展浦东。

浦东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因此,上海方面多方筹措资金,动工修建南浦大桥,迈出了开发浦东的第一步。该桥建成后,不仅改善了浦东的交通状况,更促进了浦东的发展。

1991年春节,邓公再度来到上海之时,浦东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他在感到欣慰之时,也一针见血的点出了问题所在:“浦东这么大,不多建几座桥不行啊,交通发展起来,浦东才能发展起来。”

在邓公的关心和支持下,杨浦大桥、黄浦江隧道等相继开工建设,建成后极大的缓解了浦东的交通压力,也为浦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此,浦东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很快成为了上海地区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1994年1月,邓公在上海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锦江酒店。在酒店的最顶层,邓公俯瞰着整个上海,黄浦江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此时此刻,展现在邓公面前的是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景象,他不由的感慨到:“上海的变化真是太快了!”

在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邓公相继视察了上海的罗山路立交桥、南浦大桥等重要交通设施。在视察刚刚建成的杨浦大桥时,尽管天气寒冷,还下着雨,但邓公的兴致依然很足,他走上桥面时,不由得诗兴大发,当场吟诵了自己所作的两句诗:“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由此可见,邓公对上海的发展还是相当满意的。

此时的邓公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他知道自己以后可能再也来不了上海。因此在离开的时候,才会交代市长:“一定要抓住二十世纪的尾巴,这是最后的发展机遇。”市长闻听此言,急忙向邓公保证,一定会抓住机遇,使上海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得到满意的保证后,邓公离开了上海,再也没有回来。在以后的岁月里,上海没有辜负邓公的厚望,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列,成为了国际化的大都市,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