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还爱作死的“欧洲病夫”
精华笔记
一、欧洲病夫:从奥地利帝国到奥匈帝国
1. 奥匈帝国的前身是奥地利帝国,体量比今天的奥地利大得多,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公里,是妥妥的欧陆大国,国际地位也很高。但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地利一败涂地,扯下了奥地利的遮羞布。原来,这个帝国内部危机严重。
2. 奥地利分为17个省,其中大部分处于多民族杂居状态。除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德意志人,帝国境内还生活着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等。其中以匈牙利人闹得最凶。为了换取匈牙利人的效忠,1867年,奥皇约瑟夫一世将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帝国。
3. 改组为奥匈帝国的副作用:
3.1 匈牙利人越来越难驾驭,提出的要求越来越过分。
3.2 内部凝聚力急剧下降,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纷纷提出独立诉求。
3.3 国家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导致国力衰落,错过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置身险境:巴尔干政策引起连锁反应
1. 所谓巴尔干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将奥匈帝国的势力向南渗透到巴尔干地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是这一政策最为积极的鼓吹者。
2. 斐迪南大公的理由:
2.1 凝聚人心,重振士气。
2.2 扶持斯拉夫人,制衡匈牙利人。
2.3 吞并波黑地区,获得出海口,重振帝国雄风。
3.巴尔干政策让奥匈帝国直接踏入了是非之地:
3.1 波黑的小气候:波黑三大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欢迎奥匈帝国,克罗地亚人也不抗拒,强烈反对的是塞尔维亚人,因为他们身后还站着塞尔维亚。
3.2 巴尔干的大气候:塞尔维亚试图称霸巴尔干,对于奥匈帝国吞并波黑的行为,塞尔维亚非常抵触,为了对抗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向沙俄求援。
4. 沙俄进入巴尔干地区,力挺塞尔维亚对抗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撑不住,拉拢德国。德国的到来又吸引了英国和法国。由此,巴尔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德奥同盟国与英法俄协约国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
三、走向战争:争夺巴尔干引爆世界大战
1. 德国和沙俄都不愿意为巴尔干大打出手。于是在它们的斡旋下,奥匈帝国承诺只对波黑拥有宗主权,不强行吞并。塞尔维亚也答应收敛大塞尔维亚主义,不谋求巴尔干霸权。
2. 波黑危机:
2.1 奥匈帝国和沙俄之间达成秘密交易:奥匈支持沙俄获得土耳其海峡,作为回报,沙俄将支持奥匈吞并波黑。然而,奥匈帝国未等沙俄和英法列强协商,率先宣布吞并波黑。沙俄感觉被刷,俄奥关系破裂。
2.2 关键时刻,德国向沙俄发去措辞强硬的照会,称力挺奥匈帝国。面对德国压力,沙俄被迫让步,强迫塞尔维亚默认了奥匈吞并波黑的既成事实。
2.3 三大恶果:
2.3.1 沙俄被逼入绝境,下次绝不妥协。
2.3.2 塞尔维亚大肆扩张。
2.3.3 奥匈帝国越来越没安全感。
3.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访问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沙俄向奥匈帝国宣战,德国向沙俄宣战,英法向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书名:《哈布斯堡的灭亡》
作者:[美] 杰弗里·瓦夫罗
撰稿人:抱老师(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编辑:阿柑
主播:石头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郑涵
总编辑:宋晨希
欧洲国家总觉得有点像后周的群雄逐鹿,但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强权整合欧洲大陆
听友383249247 回复 @暴走土豆X: 语言、地理都有关系吧
🌿总算清楚了这段历史,谢谢主播☕️
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下的奥匈帝国,其实有着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哈布斯堡深刻地推动了中欧各民族的现代化进程,给予弱小民族保护,并鼓励各民族发展自身的文化,造就了经济与文化上的繁荣。王朝多元的统治方式,看上去陈旧过时,其实却为多国家联邦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先例。可以说,尽管存在种种缺陷,哈布斯堡的历史仍然为今日的欧盟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与教训。这样一个曾经辉煌、如今已成往事的国家,并不能简单地用“守旧”“落后”来加以评判。鹰之堡垒、位于今天的瑞士北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崩溃,王朝统治告终。谢谢主播让我们弄清了这段历史。_JINJIANTIE
听完更觉得秦始皇牛逼plus了
这个大公太作了,前两次都死不了,他以为他有九条命
一战开战理由真的很像班级小团体拉帮结派,然后两个小弟不守规矩导致的大战
你该说外语,说着中国话光讲着外国事
喜欢这个声音,千万别换成机器人讲书
时也 运也 命也
老大帝国遇到了民族主义盛行的时代解体是必然的,即便他们独立以后可能过还不如在帝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