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沈阳一街道沿街店铺被统一规定黑底招牌”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话题登上热搜。对此,沈阳大东区万泉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回应称,该街道打造的是“景观路”,系历史文化街区,沿街店铺基本都是统一规定的“黑底”招牌。有网友直言,这个“殡葬风”配色,让人感觉有点膈应。
什么历史文化需要用“黑底白字”来展现?当地政府部门网站称,该街道上现有的三陵衙门、东关教会、铁锚文创园等12个文旅项目,是集聚历史文化、工业文化等多种文化特征的“一横五纵”历史文化街区。放着如此鲜活多样的文化特征不用,反而要求商家统一“黑底白字”,城市管理部门究竟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最近几年,“统一招牌”的案例不胜枚举。2020年,陕西西安莲湖区四府街就给店铺换上了“黑底白字”统一招牌,经媒体曝光后三天,当地相关部门又把招牌全数更换。此外,上海、云南昆明、湖北十堰等地也都出现过类似的事件。从风风火火统一安装,到引发热议后的匆忙拆除,城市管理部门“拍脑袋”的决定极大浪费了公共资源。
在有这么多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沈阳城市管理部门还犯同样的错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在这背后,是谁在为“统一招牌”买单?是店家自掏腰包,还是相关部门利用公共经费买单?有关部门也应该加以关注,查查是否有官员借此中饱私囊,给市民添堵。
说到底,城市管理部门要求招牌整齐规范的初衷没有错,错的是管理中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整齐规范并不意味着应该简单粗暴地将整条街道按照“黑底白字”的格式复制粘贴,管理部门应该动动脑子,想想怎么设置规范,对店铺招牌破损、户外广告乱设等乱象作出规范约束。在此基础上,允许店主进行个性化装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招牌与文化相结合。
招牌不仅起到传递信息、招揽顾客的作用,还传递了店主的个性、理念等,代表了小店的特色。比如,法国巴黎“浪漫之都”的美名就离不了个性街巷的魅力。海明威就曾将巴黎比做“一场流动的盛宴”,我想,打动海明威的,是巴黎的烟火气和生命力,若巴黎也将招牌限制成统一的“黑底白字”,其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
城市管理应该少一点“统一招牌”,多一点创新与特色。统一招牌的歪风需要引起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对于类似的提案应该格外警惕,避免来回折腾的低级错误。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也要相关部门“打开格局”,该监管的时候重拳出击,该放手的时候放手,把自主经营权归还市场,才能给个体商户创造活力的空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