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进化”,影视剧主创跟上了吗

观众在“进化”,影视剧主创跟上了吗

00:00
04:10

《欢乐颂4》评分走低几乎是毫无意外的,该剧唯一能激起讨论的话题是:口碑收视持续下跌,为什么还要拍、还要播?!答案透露着无奈——因为第三、四、五部是一起拍的。而这意味着,待到第五部播出时,这个昔日的爆款IP恐怕还会经历一次“挨骂”。短短七年时间,一个影视IP到底为何走到这一步?与其说是主创急于“圈钱”匆忙应付,倒不如说是对观众审美提升速度的“低估”——观众在“进化”,影视剧主创跟上了吗?

回头看,《欢乐颂》IP的“横空出世”,及其后来的“由盛转衰”都有迹可循。2006年的电视剧市场,无脑的“甜宠剧”盛行、水时长的“婆妈剧”尚未偃旗息鼓。告别了千禧年的《粉红女郎》,都市年轻女性群像戏成为市场稀缺品。生活品质与文化审美不断丰富的当下,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女性观众,期待影视主创能够真正关注都市白领女性所思所想与情感生活。基于这样的背景,《欢乐颂》可谓生逢其时。剧中,五位都市女性出身家庭不同、性格职业迥异,因合租而走到一起,由此展开女性互助的美好故事。而《欢乐颂》引爆舆论的另一大因素,是其稳稳踩准了彼时社会舆论关注的各类情感生活热点。不管是樊胜美引发的原生家庭“重男轻女”问题,还是邱莹莹所代表的留在大城市打拼的“小镇姑娘”,她们面临的困惑与焦虑,或多或少能够让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找到投射与共鸣,也成就了《欢乐颂》的“热搜体质”——几乎每播一集,剧中人物境遇都要上一次热搜,引发大众讨论。

不过,踩准社会热点所带来的流量狂欢,遮蔽了剧集在现实基础、思想深度与人物塑造上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当追剧“上头”的观众冷静下来,禁不住发问:女总裁、富家女怎么会跟职场新人同住一个小区?由此可见,当最基础的戏剧设定也是“空中楼阁”,更不用说建立于此的故事线索与人物关系推进,也就都成了“无根之萍”。遗憾的是,后续孵化IP的过程中,主创并未补足这些短板,甚至一口气连拍三部。这样一来,成本是节约了、演员阵容是稳住了,可原本“紧跟社会热点”的内容优势却被牺牲掉了。新“五美”尝试延续前两部的“人设”,可又在具体的台词与事件反应上,拉不开差距,叠加新演员阵容在市场号召力与观众缘基础上的参差,以致口碑与热度持续滑坡几乎成了必然。

而反观这几年的电视剧市场,“都市女性群像戏”早已不是《欢乐颂》“一家独大”。同类口碑热门剧集在观众审美提升的倒逼下,不仅要踩准热点话题,同时也摈弃陈腐价值观与傲慢的精英主义。于是,前有《三十而已》为“出轨”“拜金”“女强男弱”等吸睛戏剧情节设定,给出更符合当代女性洒脱理智的选择;后有《我在他乡挺好的》《爱很美味》不仅呈现更写实的女性职场处境与社会困境,同时也传递更加健康和与时俱进的情感观。而即便是刚收官的《爱情而已》,跑的是“姐弟恋”青春偶像剧赛道,却早已不见了“剩女”“催婚”的老把戏。编剧花费大量篇幅聚焦人物成长,把“撒糖”藏进热血奋斗之中,成为其脱颖而出的一大关键。多维度对比之下,《我在他乡挺好的》中同时遭遇黑中介骗钱与职场“背黑锅”双重打击的乔夕辰,和《欢乐颂4》里一开篇就凭嘴皮子升职加薪的余初晖,谁能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不言自明。

《欢乐颂》IP的失利警醒着影视剧主创:这是一个不允许有丝毫创作惰性的时代。仅仅依靠“追逐热点”达成“流量KPI”的取巧已逐渐失效,潜心打磨作品内涵与深度,才是文艺创作“穿越传播周期”的正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