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快完蛋了,但人民币取代不了美元

美元霸权快完蛋了,但人民币取代不了美元

00:00
10:29

美元霸权快完蛋了,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事实,而且货币界不存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说法,当初黄金美元霸权的解体就是两三年的事情,就连美国自家的经济学者都承认,照眼下这种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发展下去,最多十年,白宫就会丧失掉用美元制裁别国的能力。

荼毒人类多年的美元霸权解体,当然值得开心,但人民币不会取代美元,也无法取代美元,这里面既有中国的主观因素,也有别国的客观条件。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中国其实从来就没有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想法。

2022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在出席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研讨会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为防范和化解美元既是美国本币又是全球主要国际货币的风险,我国应加强中欧经贸合作,促进欧元稳定,同时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稳慎一词,往小了说是稳定慎重,往大了说是谨小慎微。

但不管怎么说,这词出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讨论中其含义非常明显:在美元一家独大的日子即将步入尾声之际,人民币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一定要稳重慎重。

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过度依赖美元的金融风险和制裁风险,并通过本币结算降低汇兑损失。而我们不想取代美元的原因也很简单:前两个搞货币霸权的英国和美国,都没有好下场。

英国是第一个尝试全球性货币霸权的国家,1816年,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期的英国率先确立起金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纸币与黄金挂钩,可以自由兑换成金条或者金币。

由于黄金自古以来便是商贸的硬通货币,所以,英镑黄金体系的建立使得英国主权货币在国内外建立起了良好的信用基础。

这是英镑国际化的第一步!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银行特许法案,根据该法案,英国银行券的发行权将移交给英格兰银行,其他银行在1844年后禁止发行。法案还规定,英格兰银行券是唯一无限法偿的银行券,相当于法定货币,强制流通且每次支付的数额不受限制,任何人都不得拒绝接受。经济学界认为,1844年的银行特许法案在构成现代化货币雏形的同时,也是英镑建成国际货币霸权体系的开端。

这一年,英国对内基本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对外则建立起全球殖民霸权。凭借着殖民地输送的原材料和工业化升维优势,英国贸易顺差比除中国外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加起来还多。

也是在这一年,英国国内对自由贸易的呼声突然暴涨。一般看来,工业大国主张自由贸易更加有利于其产品的出口,但英国人的想法比这深远得多。

1845年英国对制成品的进口税额降低20%;

1846年废除谷物法;

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1860年与法国签订旨在互相减免关税的谢瓦里埃条约。

整个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海关部门就只在做一件事:把国内没有必要的贸易壁垒全铲除掉。

当时的英国人有多自信呢?

对别的国家出口至英国的商品降低甚至免除关税,至于英国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你收不收关税,看你心情,反正英国人不在乎。

在自信的背后,是英国恐怖如斯的工业实力:工业化产出的商品不论是质量抑或是成本都非手工制造能比拟的,这属于降维打击,就算英国开放国门其他国家也打不赢。

当然,英国主动开放国门可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在给英镑铺路:大家都知道英国人很有钱,所以抢着与英国做生意,卖出去的商品用英镑结算。随着英镑不断通过各国对英贸易在海外沉淀,再加上有硬通货黄金背书,久而久之便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

但英国人敲响的不止是英镑霸权的上市钟,还有其工业霸权的丧钟。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工业化序幕缓缓拉开;

1870年,法国紧随英国脚步完成工业化;

1871年,德皇威廉在凡尔赛加冕,德意志的工业战车轰鸣作响!

这些后发工业国家在快速崛起的同时,一边高筑本国贸易壁垒,防止英国先进商品挤垮本国工厂,一边又利用英国本土及殖民地的低门槛关税,疯狂倾销本国产品,以赚取国际贸易所需的英镑。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急剧锐减。

1851年,英国贸易逆差为2700万英镑,对出口额的占比不到10%,但这个数字在1913年翻了五倍,达到1.34亿英镑,对出口额的占比也飙升至44%。

而在贸易逆差这座冰山之下,是英国制造业的全面萎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间的43年时间里,法国工业产值增长了3倍,德国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8倍,而英国才增长1倍。1890年,英国工业总规模被美国超越,1900年被德国超越。

1929年,源起于美国华尔街的资本主义大萧条席卷世界,损失惨重的英国推出帝国特惠制,试图用庞大的殖民体系将美国踢出全球化,但为时已晚。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7年,布雷顿森立体系确立起美元结算机制,英镑霸权解体;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标志着英国全球霸权终结!

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美国人很聪明,在黄金美元解体后,他们很快找到了刚需性比黄金还要强的货币锚定物:以石油为核心的工业原材料。任何国家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进行工业建设,而工业建设离不开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自然资源,通过与工业原材料的挂钩,美元的海外成交量和规模一下就上去了。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对英镑的押韵:为了从美国市场赚取用于国际贸易的美元,各国企业疯狂压价,劳动力成本高昂的美国企业率先倒下。时间一长,在一些中低端制造业领域,本土企业就逐渐消失了,这便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货币霸权和工业霸权是完全对立的,如果要追求货币霸权,那就一定会丧失工业霸权。

货币霸权就好比毒品,爽是爽,但嗑久了身体就会垮掉,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戎评为什么笃定人民币不会取代美元,答案就在这!

工业是立国之本,没有工业对国家硬实力的长久支撑,再稳固的货币霸权也迟早会有轰然倒塌的一天。

说完中国的主观因素,再来聊下别国的客观条件。正如货币霸权与工业霸权对立那样,人民币国际化当前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大部分经济产业实力弱的国家无法获取人民币。

人民币流通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中国市场!

因此,其他国家想要通过对华贸易获取人民币,就必须做到对中国的出口大于进口,从而在贸易顺差中沉淀人民币。

但这一点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根本做不到。

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能在我们这里赚到钱的国家就两类,一类是像德国这样的高端产业强国,另一类则是像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出口大国,而这两类国家在世界上都比较少。所以,大部分国家对华贸易都是逆差。

没办法,中国工业太离谱很了,几乎以一己之力承担了全球三分之二的日用品及零部件消耗,而且这一占比还在提升。

2022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高达877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764.3亿美元初值相比,新增2011.7亿美元,增幅高达29.7%。

想做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你必须要通过贸易逆差输出本国货币,使本国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最终达到大家都有都用的地步,中国一年好几千亿的贸易顺差明显满足不了这要求。

那货币互换协议行不行呢?

同样很难,货币互换协议的本质不是货币互换,而是两国央行基于货币价值的债务互换。

比如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巴基斯坦在中国这买东西,由中国央行借人民币给他买,然后巴基斯坦需要在期限内将本金和利息偿清。

于是新的问题就产生了,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钱从哪里来?

要么依赖贸易盈余,要么依赖财政盈余,但很多国家都像巴基斯坦那样是双赤字国家,即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但没钱偿还巨额利息,还会增加债务压力和违约的风险。

现目前,跟中国签订有货币互换协议的四十多个国家,要么属于是对华贸易有顺差,比如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要么有不错的项目置换或者逆差相对较低,比如马来西亚、印尼。

中国的主观因素和小国们的客观条件,注定了人民币无法取代美元。

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美国的前车之覆,殷鉴不远。

人民币可以国际化,也可以做结算货币,但绝不会步英美货币霸权的后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云水闲人一得之愚

    取代不取代美元真是无所谓,只要不被欺骗和欺负就行了!

  • 打个响指换世界

    中国要做的又不是霸主

  • 听友370182850

    哈哈,只要不进行第三或第四次鸦片战争,不进行第一次奶头乐战争,人民币不取代美元霸权,人民币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