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1.西江月:词牌名。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咏吴王西施的故事。2.黄沙道:从上饶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直通上饶的繁华官道。黄沙岭在信州西四十里,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作者经常来此游览。3.别枝:斜枝。4.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5.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庄里都有社树,为祀神之处,故曰社林。6.忽见(xiàn):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今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也在诉说着丰收的年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就出现在了眼前。
【解读】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信州时所作。作者为官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孝宗淳熙八年,作者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信州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期间留下了不少词作。此词即为其中之一。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作家】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岁率众抗金,投奔耿京农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期间重视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做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而受到朝廷当权者的忌恨。罢职后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近20年,晚年时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爱国词人,其词深入反映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表现了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作之,在南宋爱国词中领袖一代。辛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为“苏辛”。《全宋词》存其词620多首,在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
【建议】背诵全篇。
听您的朗诵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