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反复口腔溃疡,各种用药治不好,医生一句话直接让她崩溃

女大学生反复口腔溃疡,各种用药治不好,医生一句话直接让她崩溃

00:00
06:02

没有哪个地方,能像医院一样,折射出大千世界里的人生百态。在这里,你能看到无数心酸的场景,也会让你直面最残酷的现实。

患者女,22岁,正在读大三。来到医院时立即吸引了一众人的目光,因为她长相靓丽,穿得也很时髦。

只见她直奔急诊而去,大家都以为这是哪个患者的家属,毕竟周末的急诊确实太忙了,里面挤满了各种症状的病人。

这时,她拿出自己的就诊卡来到医生面前:“医生,我这个口腔溃疡...”

还没等她把话说完,医生就打断了对话:“口腔溃疡你去口腔科啊,怎么就来急诊了呢?”医生很不能理解,急诊都忙成这样了,为啥口腔溃疡还要来这里看。

“这样,我给你转到口腔科去,口腔科在对面楼的二楼。”

“我之前去口腔科看了,那边好多人在排队,我这个口腔溃疡太疼了,现在说话吃饭都张不开嘴...”患者面露痛苦地诉说着自己的难处。

“疼我能理解,但口腔溃疡不算危重症,你去开点药用用,这个只能让它慢慢好。”急诊医生想着快点让她走,毕竟在那边还有更危急的病人等待救治。

“我这已经好几个月了,之前各种药都用了,就是不见好,医生你就帮我看看吧,我实在受不了了。”患者的声音中明显带着哭腔,甚至有点哀求的感觉。

医生心想着,一个口腔溃疡应该很快就能看完,与其在这里来回推辞,不如赶紧先把她的问题解决了。

“你张嘴,我看看怎么回事。”

果然,在这个患者口腔里分布着不少溃疡面,与此同时她的舌头边缘位置和扁桃体处还出现了一些白色斑块。

“该不会是白塞病吧?”医生心里泛起了嘀咕。

“你这多久了?”“有没有其他地方溃疡?”“身体皮肤有长什么东西吗?比如皮疹、毛囊炎等”...

一连串问题问下来,患者好像也弄懂了医生的意思:“我这不是白塞病,之前社区医生就怀疑是这个,我特地去做过检查。”

不是白塞病,可普通的口腔溃疡不会这样反反复复啊,难不成是...

医生把她叫到楼梯间,因为急诊人多,难免会遇到那种“我就问一下”的患者。只是接下来要聊的话题,对患者来说可能并不希望有第三个人在场。

“你现在需要去验下血...”

“没问题啊,抽血可以的”

“你知道我让你抽血检查什么吗?”

“我哪知道啊,你说查我就查,只要能好就行。”

“不是...是艾滋病和梅毒这些。”

医生知道自己说得有点冒失和直白,但面对这种丝毫不以为意的患者,有时直白一点也是好事。

“怎么可能呢,我现在单身...”看得出来,患者的情绪正处于崩溃边缘。

“那你之前有性生活吗?尤其是高危性行为。”

“我...我之前确实和前男友有过性行为,可我们都分手了啊。”患者支支吾吾半天,终于回忆起来了。

“分手归分手,只要性行为真实发生过就行,不过你也别怕,现在只是初步怀疑。谁也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

“这样,我给你转去皮肤科,你去做个查体,后面再考虑要不要验血。”其实医生也害怕误诊,尤其是这种病误诊,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生自己,这种误诊绝对都是致命性的。

再见到这个患者时,是两天以后。当天她来拿自己的化验单,最害怕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化验结果上刺眼的“HIV待确定”初步验证了急诊医生的猜想。

3种症状,可能是艾滋病发出的信号

①皮疹或皮肤症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艾滋病的致病源,感染后免疫力会随之下降,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机体就没有先前那样的免疫力去对抗病毒对皮肤黏膜的侵袭,皮肤病变随之出现。

患者一般表现出剧烈且反复的皮肤瘙痒或皮疹,这个症状比较典型,艾滋病毒感染期间约有90%的几率会出现这类皮肤症状。

此外,有约75%的感染者会出现玫瑰糠样皮疹,一般集中在面部和躯干。当然,口腔与生殖器官上出现红斑和溃疡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②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毒在攻击淋巴系统后,会表现出颈部持续且迁延性的淋巴结肿大。数据显示,超30%的艾滋病患者会出现这个症状,且只有这个症状。

发病初期,这种肿大可能只是皮表浅层的,主要在腋窝和腹股沟等位置。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肿大不会很明显,有弹性、对称、可活动的。

③口腔症状

一些艾滋病感染者早期只有口腔症状,就像上文中的患者一样,因此常被误以为口腔疾病,甚至是简单的口腔溃疡,因此耽误诊疗。

艾滋病感染者的口腔症状,往往表现为舌头边缘位置出现白色斑块,呈毛状的外皮,很难擦掉。此外,口底和牙龈、扁桃体等部位也可能出现这种毛状白斑,且这些部位有灼烧感。

说这个故事,只是希望大家能够珍视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没有侥幸,只有阴性和阳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