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集凯叔讲历史-汉帝刘渊:一个姓刘的匈奴皇帝

第130集凯*******************

00:00
16:13

【第130.1集】一个姓刘的匈奴皇帝

刘渊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咱们讲了竹林七贤的故事。那今天凯叔给你讲一位皇帝,这个皇帝是匈奴皇帝,但是他的名字叫刘渊。有意思,你看,原来咱们讲的匈奴人的名字都是很奇怪的,比如说昭君出塞,嫁给的那个单于叫做呼韩邪(yé),那这个匈奴皇帝怎么姓了刘呢?


那是因为从汉高祖开始,汉朝和匈奴就是打打合合,合合打打。汉匈两国多次和亲,双方约为兄弟,匈奴贵族就认为:“我们身上也都会有汉室皇族的血脉啊,我们也可以是汉室皇族的后代啊。”所以到了刘渊的父亲这一代,干脆不要匈奴姓了,就改姓刘。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了北方,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了五大部落,每个部落都由一个部帅统领。匈奴贵族就是其中一部的部帅。

刘豹有个儿子就是刘渊。这刘渊不得了,他身高八尺四寸,身材魁梧,体力超群,能拉开三百斤的硬弓。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酷爱读书,尤其喜欢读《左传》和《孙子兵法》,可以说文武双全。刘豹死了以后,刘渊继承父位,就成了匈奴五部之中,其中一部的部帅。


后来,刘渊得到成都王司马颖的重用,屡立战功。司马颖上奏朝廷,让刘渊镇守(yè),同时成为匈奴五部名义上的总部帅。

这天夜里,刘渊正在月下舞剑,突然看到一个蒙面人翻墙进了院子。

“什么人?”刘渊挺剑而上,剑指此人的前胸。

那人摘下面巾:“姑父,剑下留情,是我呀!”

他定睛一看,原来这个蒙面人是他妻子的侄儿,名叫呼延攸

刘渊一愣:“你不把守左国城,鬼鬼祟祟,来此作甚?”

呼延攸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我奉左贤王之命,给您送封信。”

这左贤王是刘渊的堂祖父,在匈奴贵族中年纪最长,威望最高,看来这封信的分量也是不小。


刘渊打开信,看完之后,当即把信揉成了一团,放进嘴里,嚼了几下,吞下了肚子。

那这信上写了什么,让刘渊如此的紧张呢?

大概意思是说,自汉朝灭亡以来,魏、晋继而兴起,如今匈奴的贵族,只剩下空虚的名号,连一尺土地的基业,都不再拥有了,与平民没什么区别。现在他们晋朝的司马氏骨肉相残,天下一片大乱,正是匈奴建立国家、复兴祖业的大好时机。匈奴五部的贵族现在就在左国城集会,已经达成了共识,一致拥护你刘渊为首领,请你带领大家,复兴匈奴的基业。

这是一封让刘渊造反的信,若是让司马颖知道,那就是非死不可。刘渊这才第一时间,毁了这封信。

一旁的呼延攸说:“姑父,您现在就跟我一起,回左国城吧。”

刘渊摆摆手:“虽然我早有此志,可是眼下时机并未成熟,若是我贸然离开邺城,定会让司马颖怀疑。这样,你先回左国城,集结五部兵力,做好准备,等我消息。”

“遵命。”


刘渊是个做事谨慎的人,天一亮,他就来到成都王府,拜见司马颖。

“属下昨夜梦到了先父,他向属下埋怨,说在地下住的不舒服,属下想回到左国城,挑选福地,为先父重新下葬,请殿下准许。”

司马颖点点头:“你一片孝心,本王成全你,快去快回。”

“谢殿下。”

刘渊出了成都王府,像是出笼之鸟、入水之鱼。他回到自己的府邸,收拾好行装,骑上高头大马,来到城门前。他刚要出城,突然身后传来了呼叫声音:“刘将军留步!”

刘渊一愣,他回头望去,只见司马颖手下大将王斌飞奔而来。

“成都王有命,请刘将军回去议事。”

刘渊心里一惊,他预感到事情有变,恐怕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顺利。

果不其然,他回到司马颖的府邸,司马颖拉着他的手,皮笑肉不笑地说:“刘将军,现在兵凶战危,镇守邺城,少不了刘将军啊。葬父之事,稍缓几日,刘将军不会介意吧?”


一听这话,刘渊心里明白了,司马颖这是改变主意,不放他走了,看来对他起了疑心。

可司马颖为什么突然之间改变主意呢?

原来刘渊刚刚离开成都王府,大将王斌就向司马颖汇报军情。司马颖随口把刘渊要回左国城的事,告诉了王斌。王斌一听,连连跺脚:“殿下,这刘渊放不得啊!他是匈奴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您若放他回去,匈奴五部就不在您的控制之中了,这放虎归山呐!”

王斌的话提醒了司马颖。他马上命令王斌,追回刘渊,并且派人密切监视刘渊的一举一动。

刘渊的计划只能暂时作罢,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但是他心里却没有放弃回到左国城的想法,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这个机会来了。


当时有个安北将军,名叫王浚(jùn。他联合了鲜卑族和乌桓(huán)族的人,一起出兵攻打司马颖。司马颖闻讯,马上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刘渊心中一喜,他上前说道:“殿下,鲜卑、乌桓两族的人骄横、残暴,加上他们的士兵有十万之众,而我们现在的兵力,恐怕难以抵挡。请殿下准许属下回到左国城,调动匈奴五部人马,一起抗敌。”

“这个——”,司马颖心想,“我放你去匈奴,你回去之后还能回我的邺城吗?可是事到如今,兵力确实不够,我该如何退敌呢?”

就在这个时候,大将王斌上前说道:“敌军虽然人多,但都是乌合之众,属下愿带兵,去退敌军。”

“好好好,你打退敌兵,本王重重有赏。”


就这样,王斌带兵出击,阻挡王浚的大军。谁知道,他上午才出发,傍晚就有探马来报:“启禀成都王,王斌将军被敌兵包围,请派援兵。”

“啊?这可如何是好啊!诸位,你们谁愿带兵,去支援王将军啊?”

两旁大将全都鸦雀无声。

此时,又是刘渊上前一步:“属下愿往!”

司马颖内心很矛盾,如果派刘渊带兵前去,怕他手握重兵、立了战功之后,再难控制;可若想转败为胜、成功解围,刘渊已经是目下最合适的人选了。

“也罢,两害相权取其轻,先解决眼前的危机,走一步看一步吧。”

于是,司马颖命刘渊带着一队人马,出了邺城。此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刘渊带兵正往前走,就听到前方传来一片喊杀之声。他举目远眺,只见前方灯球火把、亮子油松,照的亮如白昼。一队鲜卑族的士兵骑着高头大马,手舞长矛,正对王斌率领的晋军进行围剿。一个又一个的晋国士兵被鲜卑士兵挑落下马,哀嚎之声响彻大地。


刘渊带来的兵士看到此番景象,全都吓得不敢前进。

刘渊见此情景,大喝一声:“拿弓箭来!”

两员小校抬着三百斤的硬弓走了过来。刘渊拿弓在手,弯弓搭箭、认扣添弦,瞄准了千米之外的鲜卑首领,“吧嗒——”, 一箭射去,“砰”的一声,正中鲜卑首领的后心。

刘渊这一箭,使得手下兵将士气大振。他高喊一声:“敌军首领已死,弟兄们,随我杀!”他带着将士们,冲了过去。

鲜卑士兵见首领落马,顿时群龙无首,慌作一团,又见敌军援兵杀到,顿时一片大乱。

刘渊救出了王斌,正要乘胜追击,见远处敌人的大队人马碾压过来,只得下令退兵。


刘渊、王斌退回到邺城,马上来见司马颖。

刘渊说:“敌军势大,只有匈奴五部才能抗敌啊,请殿下准我去左国城搬救兵。”

“这个——”

“等到敌军围城,属下可就出不去了,请殿下尽快定夺。”

此情此景,司马颖除了相信刘渊,别无他法,不管刘渊是一根救命稻草,还是最终插向自己的那把匕首,其实,他已经没有任何选择权了。

“哎,刘将军,你去吧。”

就这样,刘渊连夜出了邺城,快马加鞭,赶到了左国城,他集合匈奴五部,凑齐了五万人马,他正准备去救援司马颖呢,前方传来战报,说司马颖兵败逃亡,邺城被鲜卑人占领。


刘渊沉吟片刻,对众人说道:“自古没有永恒不朽的帝王,大禹出自西戎,周文王生在东夷,只要有德就能得天下。汉有天下长久,恩德已结于人心。我与汉室曾约为兄弟,如今哥哥已亡,我这做弟弟的当然得继承他的事业。”于是刘渊自封为汉王,他帮助晋军,攻打鲜卑,势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公元308年,刘渊自立为汉帝,建立了汉国,历史上称为“”。

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这130年间,少数民族的贵族和汉族上层,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了若干政权,历史上称这个时期,叫做“五胡十六国”。


好了,宝贝儿,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

提出今天的问题:如果你是刘渊,逃出邺城之后,会回去救司马颖吗?为什么呢?在留言里告诉凯叔,也和全国的小伙伴一起切磋,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刘豹

东汉末年匈奴人。

传说为匈奴单于羌渠之孙,于扶罗之子。

汉末居并州,曹操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部众分左右前后中五部,豹为左贤王,左部帅,居太原兹氏(今山西汾阳)。

后统领五部。

匈奴渠帅改姓刘,约自豹始。

2.司马颖

(279-306),晋宗室,字章度,武帝第十六子。

太康十年(289),封成都王。

元康九年(299),为平北将军,镇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赵王伦篡位,应齐王冏(jiǒng)讨伦,大败于黄桥。

太安二年(303),与河间王颙(yóng)合并讨长沙王乂(yì),入京为丞相。自立为皇太弟,遥制朝政。

永兴元年(304),败东海王越于荡阴(今河南汤阴),挟惠帝入邺。

东赢公司马腾,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邺,乃弃城引惠帝奔洛阳,旋为颙将张方送至长安。

颙废其皇太弟位。

为顿丘太守冯嵩所执,为越缢杀。

3.呼延攸

(?-310年),十六国时期汉国大臣,匈奴呼延氏

西晋永安元年(304年),他和右贤王刘宣等人密谋乘司马氏八王之乱,推举刘渊起兵,为大单于。

建立汉国后,任宗正

无才行,不为刘渊重用,终身没有升职。

为巩固外甥刘和的皇帝之位,引兵杀死刘裕、刘隆,后来被刘聪擒杀。

4.王浚(jùn

(252-314),西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彭祖。

袭父爵博陵县公,拜驸马都尉。

惠帝时为东中郎将。

承贾后旨,参与杀害愍(mǐn)怀太子。

徙宁朔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镇蓟。

为自安计,结姻鲜卑段部。

八王之乱时率鲜卑兵入邺讨成都王司马颖。

惠帝还宫,加骠骑大将军,都督东夷河北诸军事,领幽州刺史。

怀帝即位,以为司空。

永嘉中,败石勒,兼领冀州,杀太子,俘怀帝。

假立皇太子,自领尚书令。

石勒诈降,发兵袭杀之。


名词解释

1.邺()城

春秋齐桓公始筑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

十六国后赵、冉魏、前燕皆定都于此。

有二城,南北相连,北城曹魏因旧城增筑。

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北临漳水,城西北隅自北向南列峙冰井,铜雀,金虎三台。

南城筑于东魏初年。

2.左贤王

匈奴官名,即左屠耆(qí)王。

屠耆为匈奴语“贤”,汉人称为左贤王,为单于手下的最高官职。

匈奴尚左,故常以太子担任此职。

一般统率万余骑,居单于东方。

十六国时后赵、前秦、后秦等国沿置。

3.左国城

故址在今山西离石东北。

东汉光武初,匈奴南单于入居西河美稷(今内蒙古东胜东南),后迁离,分五部。

左国城初为匈奴左部所居,后为单于治事之所。

4.鲜卑

古族名,东胡之一支。

汉初各部均受匈奴统治。

汉武帝遣师破匈奴东部地区,部分鲜卑南下之西拉木伦河流域乌桓故地,吸收北匈奴余众十余万。

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在漠南北兼领部落大联盟,分为东西中三部两晋南北朝时分支段,慕容、乞伏等部,先后在东北、华北、西北建立政权。

语言习俗与乌桓相近,原以游猎为业,居无常所,后农业,手工业,商业有所发展,至隋唐时逐渐与汉族融合。

5.乌桓(huán

古族名,东胡之一支。

汉初东胡被匈奴袭破后,部分退保乌桓山(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境大兴安岭山脉南端),以游猎为生,兼营手工业,粗放农业。

受匈奴统治,定期向匈奴缴纳马牛羊,皮张,如果逾期不交,妻、子就会被没收为奴婢。

汉武帝遣师破匈奴东部地区,原居内蒙古赤峰一带者附汉,徙居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

东汉初入居塞内,分布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广阳、代郡、雁门、太原、朔方等郡。

汉武帝始置护乌桓校尉,东汉初置护校尉于上谷郡宁城,职掌赏赐,质子,岁时互市。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征辽西乌桓,斩其首领踢顿,迁其余众人于幽州,并,其人悉入中原,渐与汉族等相融合。

唐末辽初时,尚有部分乌桓留居于今东北。

6.亮子油松

亮子、油松,都是以油或松油子为燃料举过头顶供照明用的。

7.小校

古代军队中的一个称呼,一般是职位低级的军官

8.匈奴五部

建安二十一年(216),南匈奴呼厨泉单于朝魏,部众分为五部,散居于各郡县。

两晋时,其分支屠各胡,卢水胡,铁弗匈奴曾建立前赵,北凉,夏等国。

9.汉赵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所建政权。

10.北魏

朝代名,北朝之一。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珪(guī)称王,重建代国,改元登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

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称帝。

太延元年(439),太武帝拓跋焘(tāo)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

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今属河南),改姓元,故又称元魏。

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境初以黄河为界,后逐渐扩展至秦岭,淮河,进一步占有淮南地。

至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534),分裂为东魏,西魏。

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

北魏共历十一帝,凡一百四十九年。

11.五胡十六国

旧史称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和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等十六国。

但五胡并非只建此十六国,十六国亦非五胡所建,故“五胡十六国”乃泛指西晋末至北魏初在中国北方及西部地区蜂起递灭之众多割据政权。

西晋时期地域版图



西晋政权世袭表

十六国列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开花落皆是缘_

    看情况吧,战况允许就派人去营救,战况不乐观就不回去了(;≥皿≤)

    牛魔王在人间 回复 @花开花落皆是缘_: 怎么都是要有信啊!

  • 了吃我被字名

    皇帝好就救,皇帝不好就不救

    骷髅克星 回复 @了吃我被字名: 不(;`O´)o

  • lxy2039

    我会回去

    陈芬Cindy 回复 @lxy2039: 我们就是这样认为

  • 1862208knkw

    救!要帮,帮到底!

    1862208knkw 回复 @1862208knkw: 上集的

  • 元家炜

    飞机

    郑斐元 回复 @元家炜:

  • 抹盐的咸鱼干

    会,救了再走,人要有信(。・ω・。)ノ♡

    听友257891768 回复 @抹盐的咸鱼干: 绝啦马卡龙🐴啊啊啊啊好听好听支持

  • 真公主1

    喵喵方 回复 @真公主1: 会啥?

  • 听友205553195

    sjj952 回复 @听友205553195: 哇塞

  • 鲨鱼syy

    喜欢听这个的给我点个赞!

    鲨鱼syy 回复 @鲨鱼syy: 点了

  • 我是反复循环

    东汉时就有纸了,为什么三国时还用竹简?就像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样。

    卡芙卡的喵哦 回复 @我是反复循环: 这是风起陇西吗?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