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错字怪字频出,该注意了

短视频错字怪字频出,该注意了

00:00
03:19

如今,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的休闲方式之一。为了方便网友观看,大多数短视频都添加了适合的背景音乐和字幕,增加了短视频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不过,一些短视频字幕从标题到内容,错别字频出,很容易给青少年甚至全社会带来错误示范和引导,扰乱网络生态秩序,影响短视频平台的高质量发展。

短视频等新媒体区别于传统纸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开放性和即时性,普通用户通过简单学习便可制作并发布属于自己的短视频,并将其分享到各大社交平台。更重要的是,有的短视频点击率能达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由于一些人总想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于是剑走偏锋,往往突破常规,“语不惊人死不休”。短视频中出现的错别字,有些是常见错误,如“的”“地”“得”等同音字混用;部分制作者还故意使用一些错别字,乱改成语、用字母代替汉字等。另外,还有的制作者为规避平台对涉暴、涉黄等字眼的禁用,有意使用错别字代替敏感字眼儿。

短视频的受众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人十分喜爱。今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65亿。《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在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青少年正处于规范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判断能力不强,遇到错别字难以分辨。这些字幕中的错字、别字,势必在潜移默化中给他们带去不良的示范和引导。

文字的规范使用不是小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文字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短视频制作者和平台都应重视文字的规范使用。

其一,法律法规要及时跟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发布相关管理规则与方法,对平台提出相应要求,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进行约谈警示;屡次不整改的,给予严厉处罚。

其二,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短视频领域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切不可让“粗制滥造”的短视频毁了市场,失去良好的发展契机。相关平台对制作者上传的短视频要进行严格审查,若发现短视频中存在的错字、别字、怪字情况,要在规定时间下架并督促作者修订改正;对屡次犯错的用户,建立黑名单制度。

其三,制作者需加强学习。追求流量,必须有“红线”意识。短视频制作者应在字幕中准确使用“汉字”,对于出现在媒体平台上的每一个汉字都应承担责任。同时,强化汉字运用学习,多读书,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提升短视频质量,坚决杜绝出现“错别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