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集《公冶长篇5.3-5.6》孔子评几位弟子

第54集《公冶长篇5.3-5.6》孔子评几位弟子

00:00
11:1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孔子评几位弟子。


我们要介绍《论语公冶长篇》第3456这四章。


先看第3章,原文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rǔ)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hú liǎn)也。


意思是︰

子贡请教说︰赐的表现如何呢?孔子说︰你是一种器具。子贡说︰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宗庙里面贵重的瑚琏。


我想你还记得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为政篇2.12),就是君子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一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这话是提醒人不要满足于某一项专长,以为在社会上谋职安身就够了。既然想做君子,应该特别在德行上努力修练,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换言之,孔子不会反对一个人培养某种专长,他只是希望一个人扩大视野,提升心灵,向往更高的境界。


现在,子贡跟着老师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想请老师评定自己的表现,给个成绩吧!孔子说你是一种器具时,肯定子贡已经具备专长,可以在社会上施展抱负了。子贡再问,自己成了什么样的器具呢?可以在哪一方面有所贡献呢?孔子认为他是宗庙里面的瑚琏,就是可以用来盛装黍稷的玉器。这表示子贡已经是一个人才,可以站上台面出来从政做官,为百姓服务了。


事实上,孔子肯定子贡识见通达,做官不是问题。而子贡后来的表现也让人刮目相看。在齐国准备对付鲁国时,孔子推荐子贡担任外交使节,游说各国。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载: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qiáng)晋,霸越。等于是十年之中,五国各有所变。


子贡的口才、机制与计谋确实高人一等。


接着看〈公冶长篇〉第4章,原文是: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jǐ),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意思是︰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行仁但是口才不够善巧。孔子说︰何必需要口才善巧?以伶俐口才与别人争论,常常引起别人的厌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行仁,但是何必需要口才善巧?


雍,是冉雍,字仲弓。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列名于德行科(〈先进篇11.3)

冉雍的德行不错,但口才并不突出,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言。或,是某人。他向孔子反映了这样的传言,但是用这个孔子特别重视的字来描写冉雍,有没有问题呢?


仁而不佞四个字做为评价来看,好像最好的表现是仁而佞是口才善巧,能言善道。孔子门下的四科有言语科,可见说话也是重要的能力,就看说话的内容是不是有价值了。但是口才好的人容易言过其实,也就是巧言乱德(〈卫灵公篇15.27)。因此字常有负面的含意,即使如此,人们还是以为如果德行好口才也好,那不是更理想吗?


在本章,孔子先指出口才差或是不佞,不是缺点;口才善巧或是佞,反而有问题,容易引起别人的厌恶。


接着,孔子就字来做一个澄清。

孔子说不知其仁这样的表述,后面还会一再出现。孔子为什么说︰不知道冉雍是否行仁呢?因为是人生正途,要持续一生才可完成。事实上,孔子甚至也说自己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篇7.34)


结论是:口才是次要的,行仁才是重要的,而行仁要靠一生的努力。


接着看〈公冶长篇〉第5章,原文是:

子使漆彫开仕。对曰︰启斯之未能信。子说(yuè)


意思是︰

孔子安排漆彫开去做官。漆彫开回答说︰启对于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漆彫开,姓漆彫,名开,原名启,小孔子十一岁。


本章最后的子说二字,表示孔子对于这个学生的回答感到满意。为什么?因为他既有自知之明又有自我要求。孔子既然安排他去做官,应该对他的能力有所了解也认为他可以胜任。但是,即使是老师的判断也未必可以取代他对自己的判断。


漆彫开有自己的一套生涯规划,没有把握就不愿上场,这是可取的态度。原文有对曰二字,这是下对上的尊敬写法,既然写了对曰,就表示他是当面向老师报告此事。那么,他接着说的话就有讲究了。


许多版本在这边所写的是吾斯之未能信这个字有问题。在《论语》一书,学生当面跟老师说话,都是称自己的名字,如颜渊称回;子贡称赐等等,从来没有见过有学生自称的。因此,这个字应该是字。


漆彫开,原名启,而形近而误写。


最后看〈公冶长篇〉第6章,原文是: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本章在说什么?

孔子在鲁国做官虽然有些成就,但距他的理想还很远,并且看来前景不太乐观,这时难免觉得无奈与遗憾。有一次,他甚至想到海外去算了!


本章的内容是:

孔子说︰我的理想没有机会实行,干脆乘着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子路听了这话喜形于色。孔子说︰子路啊!你爱好勇敢超过了我,但是没有地方可以找到适用的木材啊!


子路个性爽朗为人正派,对老师既敬且爱,忠心耿耿。他听到孔子说想去海外,而自己将是唯一的随从,那真是天大的消息。他一定会想:在老师,是慧眼识英雄;在我呢,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了。结果呢,子路着实高兴了一会儿,孔子怕他以为自己真的要去海外,赶紧提醒他这只是一时感慨,不是当真要去海外啊!


原文争议较多的是无所取材这四个字,有些学者把这个字说成裁判的,意思是子路不能裁度事理,无法分辨孔子只是在感叹!另外一些学者,把这个字,说成了,是一个语尾词,就是无所取哉。意指子路这样的人对此事有这样的反应,实在是一无可取啊!


这两种解法都不妥当!


试想一想:孔子先说自己若要远赴海外,则跟着去的大概就是子路,这明显是对子路的肯定与欣赏。接着,他看到子路那么高兴,就担心子路真的着手准备出海之事啊!于是,他先说子路爱好勇敢超过了自己,然后呢?请问:孔子会立即从肯定变成责怪,批评子路脑袋不清楚,不能裁度事理吗?或者甚至他会讥笑子路一无可取吗?


当然不会!


老师如果这么做,不仅有失身分而且太不厚道。子路若是不能裁度事理,甚至一无可取,那么孔子会带他去海外吗?孔子所说的无所取材,是指如果真要出海,那么木筏的材料不是平常可以找到的那种啊!



乘桴浮于海有比喻的味道,就像要去国离乡,去外地发展算了!而无所取材只是顺着这个比喻,强调出国之事不可行,如此而已。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一技之长不是仁。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孔子给予弟子们中肯的评价,并因势利导,果然是因材施教。听老师一席解说,感觉他们师生们的言谈依稀还在眼前。祝傅老师端午节安康!

  • J之大盗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自己有什么样的才能比较重要,别人知道与否,不用关心。 很多人不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却非常在乎能得到什么职位。 人不患无位,患不能立,立什么,立志学圣人,助人成人。漆雕开,高山仰之,不可及也。谢谢老师

    听友376468418 回复 @J之大盗: 人不患无位,患不能立,立什么,立志学圣人,助人成人。

  • 蒙以养正YJ

    孔子不会反对一个人培养某种专长,他只是希望一个人扩大视野,提升心灵,向往更高的境界。

  • 治人事天

    不辱君命,使于四方

  • Leonard0

    提升内在修为更重要

  • 知和合

    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