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陈云给江主席写信,要求停播一部电视剧,央视:立即执行

1993年,陈云给江主席写信,要求停播一部电视剧,央视:立即执行

00:00
12:47

1993年,88岁的陈云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他患有白内障及青光眼,视力很差,不看电视,只在每天一早一晚收听电台的“新闻联播”,如果有事,就叫人把广播录下来,等有空时再补听。

有一天,陈云身边的一位护士对他说:“首长,我最近在看一部叫《陈云出川》的电视剧,故事真是精彩!”

陈云听后十分疑惑:“什么《陈云出川》?”

随后陈云叫来秘书,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四川省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写了一个剧本,主要讲的是1935年陈云在长征期间秘密离开四川前往上海这一历史事件,后由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了电视剧,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陈云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以后,直接给江泽民和中央政治局写信,要求停播这部电视剧。不久以后,央视执行了中央停播该剧的指示。

那么1935年陈云为什么要离开四川?他又为什么非要停播《陈云出川》这部电视剧?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以后,唯一的一台100瓦的大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毁,因此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1935年6月上旬,中央在红军夺取泸定桥后开会,会议决定要将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共产国际,同时派人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组织,以配合红军主力的作战。中央经过研究,认为陈云对上海的情况比较熟悉,而且地下工作经验丰富,于是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

为了使陈云能顺利到达上海,中央对这一决定采取了极其严密的保密措施,只有极少数核心领导人知道陈云出川一事。陈云本人也没告诉任何人,只是在临走时委托中央纵队秘书长刘英帮助处理他的文件和行李。

组织考虑到此行凶险无比,而陈云对四川人地生疏,又满口上海话,容易被人认出来,于是特地安排了一位叫席懋昭的地下党员护送他出川。

席懋昭是四川省仪陇县人,当时虽然只有23岁,但已是身经百“战”,他在上中学时便开始领导学潮,1933年在成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以教书为掩护,一直在四川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组织之所以选中席懋昭,一是认为他政治可靠,二是他本身是四川人,对当地情况熟悉。

陈云决定化装成小学教员,他和席懋昭商量后决定,为了避开附近的敌军,先绕道荥经县转向雅安,再转赴成都、重庆。1935年6月12日,这天正好是陈云30岁生日的前一天,他和席懋昭出发了。

陈云和席懋昭在前往荥经县的路上,一个30多岁的男子慌慌张张地从他们后面跑了过来,陈云向席懋昭使了一个眼色,两人相视一笑。

原来此人姓熊,是国民党天全县教育局的局长,红军在攻下天全县城时,此人匆匆外逃,最后被红军抓获。中央在决定派陈云前往上海后,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局长为陈云等人“带路”,于是在押解他的路上,故意给了他一个“逃跑”的机会。

此时席懋昭故意走过去和这个熊局长打招呼:“熊局长,您怎么也在这里?”

熊局长看着眼前陌生的两个人,疑惑地说:“你们是啥子人?”

席懋昭说:“我们都是躲‘霉老二’(国民党下层对红军的称呼)的,本来想去灵关做药材生意,但刚到灵关就碰到了‘霉老二’,生意也不敢做了,只得赶紧跑回家。”

熊局长听后信以为真:“看来大家都是落难人,那我们一起逃吧!”

此后三人结伴而行,因为这个熊局长与路上的民团都很熟,所到之处民团都很客气地放行。就这样,陈云和席懋昭顺利地到达了荥经。

此后陈云又化装成江浙商人,由于他对商人这个行当非常熟悉,满口行话,一般人很难看出破绽,再加上席懋昭扮作伙计在一旁配合,他们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盘查,顺利地到达了成都。

当时蒋介石正坐镇成都“剿共”,成都街道上的军警特务自然也格外多,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陈云决定和席懋昭分头行动。

此后陈云找到了刘伯承的朋友、美丰银行董事长胡公著,胡公著见到陈云后大惊,赶紧把他拉进屋里,并提醒他说:“外面风声很紧,不可久留,赶紧离开这里!”

陈云只在胡公著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便离开了,随后他托人在成都的《新新新闻》报纸上一处极不惹眼的地方,刊出了一则“廖家骏启事”,内容是:家骏此次来省,路上遗失牙质图章一枚,文为‘廖家骏印’,特此登报,声明作废。

这则启事看似普通,传递的却是不普通的信息,原来这是陈云出发前和周恩来约定好的暗号,表明此时他已经突破敌人的封锁,安全抵达了成都。

此后陈云在事先约定好的地方找到了席懋昭,两人几经周转,到达了重庆。几天以后,陈云托人买好了去上海的车票,席昭懋亲自护送他上了船。临别之际,陈云对席懋昭说:“你和我一起去上海吧!”

席懋昭说:“我一口四川话,走出四川,容易暴露。”

陈云沉吟片刻后说:“好吧,那你回去吧。”

1935年7月上旬,陈云到达上海后,发现中共上海中央局遭到国民党中统特务的严重破坏,在上海已无法与共产国际进行联系。不久以后,陈云和潘汉年前往苏联,直接向共产国际汇报了中共遵义会议以及红军的情况。

而席懋昭在和陈云分别以后,回到了四川仪陇老家,不久后不幸被捕,他在监狱里被关押了1年8个月,直到1937年国共再次合作时,才被释放出狱。

席懋昭出狱以后,经过长途跋涉,于1937年10月到达了延安,组织安排他到中央党校第13班学习。这年11月,陈云也从苏联回到了延安,席懋昭专门前去拜访了他,陈云非常高兴,和席懋昭畅谈了重庆分别后的经历,他还送给了席懋昭一双呢子拉链棉鞋和一听罐头。

1938年4月,席懋昭结束了在延安的学习,继续回到四川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3月18日,席懋昭不幸在四川雅安被敌人逮捕,1949年11月,席懋昭牺牲于重庆解放前夕的国民党残酷大屠杀中,此后他的英烈事迹被埋没了34年。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一直没有忘记席懋昭,他曾多次向四川的同志打听席懋昭的下落,但一直没有结果。

1983年4月,陈云在北京收到了四川省仪陇县委的一封信。信中说,他们在征集党史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叫席懋昭的人,此人1935年曾被四川省委派到大渡河迎接中央红军,后来护送陈云去上海,与陈云还在延安见过,1949年11月牺牲于重庆渣滓洞。来信的目的,是向陈云核实这一情况。

陈云在看完信以后,亲自为席懋昭写下了珍贵的证明材料,材料里写道:

我认为,应当肯定席懋昭同志为革命烈士,并记下他在完成护送我出川这一党的重要任务中的功绩。

1984年5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追认席懋昭为革命烈士,并追记大功一次。

90年代中期,四川省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根据席懋昭护送陈云出川这段史实,完成了《陈云出川》的剧本。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深知他一向不喜欢宣传自己,如果剧本被陈云看到,这部剧一定会被“枪毙”,所以陈云的秘书和亲属商定后,决定这部电视剧的拍摄不向陈云汇报,拍摄后也不让他审核。就这样,《陈云出川》在陈云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

陈云之所以要求停播《陈云出川》,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这段经历很平常,不值得这样宣传,而且剧中许多情节都是虚构的,和真实不符,宣传后流传开来不好。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陈云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具有淡泊名利、不求虚荣的高贵品质。陈云曾写过这样一幅条幅: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1995年,陈云在临终前,一再告诫子女,不要忘记席懋昭当年对自己的帮助。2003年,陈云的儿子陈元到四川出差,专门去仪陇县看望了席懋昭的遗孀,后来还托人送去了5000元人民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晨澍_7h

    老革命家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