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行为究竟值多少钱?金钱也无法衡量 | 05效用(上)

你的行为究竟值多少钱?金钱也无法衡量 | 05效用(上)

00:00
10:55

喜马拉雅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向松祚,欢迎大家继续收听我的新专辑——经济学的 100 个伟大发现。今天我要和朋友们聊的一个伟大发现是“效用”。效力的效,用就是用处的用,有时我们又叫它功利或者叫功用。它的英文词是utility,现在在经济学的文献里面,中文的经济学的文献里面,大家都统一地把它称为效用。

听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就会疑问,效用到底是什么东西?它能算得上是经济学上的一个伟大发现吗?那么请大家听我细细道来,为什么效用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大的发现,或者说一个伟大的发现。

效用这个词,utility这个词在 18 世纪以前是没有的,这个词是谁提出来的?这个词的发明者是英国的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法学家,也是一位社会改革家,他的名字叫Bentham,我们中国人把它翻译成边沁,他是与亚当斯密同时代的人。边沁这个人在英国思想史上,或者说在人类思想史上,他也是有非常大的贡献,也是非常有名的。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一个哲学流派叫功利哲学流派,或者叫功利主义哲学流派,这个功利主义哲学流派的奠基人就是这位边沁。边沁他在晚年的时候,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了一句话。他说:“我种下了效用这颗种子,现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可见他对他提出这个效用这个词,提出这个效用这个概念他是非常得意的。他之所以要提出这个效用。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他的目的就是希望给我们人类的行为有一个统一的指向。

我想在这里,我就想请朋友们跟我一起,大家想一想,比如说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我们每天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我们一天到晚都是非常忙碌的,忙着工作、赚钱、吃穿住行。人的行为可以讲是无限多样,无穷无尽的。那么作为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我们就需要对人的行为有一个非常统一的认识。也就是说在我刚才提到的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等等所有的这些行为里面,也包括大家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商业活动、投资活动,也包括大家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等等,所有人类的这些行为,我们要深思一下他们有没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本质?这个是哲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他们共同都要思考的问题。所以,边沁就提出一个词叫效用。他提出这个概念,他认为人的无限多样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它归结起来,把它统一起来。也就是说人不管你是做什么事儿,你追求的就是一种效用。

那当然这么一讲,这个效用究竟是什么呢?自从边沁提出效用这个词之后,经济学者可以讲为此讨论了 100 多年,各种争论、各种数学模型,各种计算方法都提出来了,似乎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效用这个概念是很重要的。我们人类的选择行为,我们人类利用资源的各种行为,似乎确实是在追求一种东西,尽管我们说不清道不明,我们也没有办法准确的计算和衡量,但是似乎我们都觉得人们是在追求一种东西。那么,边沁他认为人们追求的就是效用。效用就是人的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人的行为的基本指向或者基本的方向。

那讲到这里,那大家不免就要问了,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奇怪的概念?在这里我可以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讨论经济活动,我们动不动就要讲什么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GDP 等等。 GDP 是什么呢?其实 GDP 它所包含的东西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这个 GDP 里面它有住房,它有汽车,它有飞机,它有各种生产设备,它有各种蔬菜、鸡蛋、水果、大米,所有的我们从市场上购买的东西,所有的从田间生产出来的东西,所有的从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都包含在所谓的 GDP 里面。

那么它怎么加得起来?一辆汽车或一架飞机,这怎么相加呢?所以,为了统一计算一个国家的产出,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一个国家每年生产的财富的总量,那我们也要有一个发明。什么发明?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个发明就是货币,我们通过货币这么一个统一的单位,能够把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各种商品、产品、服务,能够把它统一起来。我们才能够把它加总,我们把它加总起来,才能够得到所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才能够得到总投资、总消费、财政收入、税收、人均国民收入所有的这些概念。如果没有货币这么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我们怎么能够得到这些概念呢?我们是没有办法得到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办法进行比较。你总不能说张三他今年的收入是一部汽车,说李四今年的收入是 5 吨大米,这没有办法比较。那么,我们往往要把它转换成为一个货币的单位,我们说张三今年的收入是 20 万,李四今年的收入是 25 万等等。其实效用,它的作用和货币的作用有些类似,就是通过效用我们就能够给人类的经济行为一个统一的,一个标准的,一个衡量的指标。我个人认为边沁提出效用这个概念这个词,确确实实在思想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我曾经听过中国人民大学非常有名的老教授,高鸿业教授的课。高鸿业教授是最早将西方经济学全面系统引入中国的一位有名的老教授,老学者。他曾经翻译了萨缪尔森的,有名的教科书《经济学》,让很多的中国的学子真正系统地了解了西方的经济学的体系和发展。他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课程里面,经常喜欢讲的一个小段子。这个小段子是什么呢?他会问同学们说,你先喝一杯酒,再吃一颗花生米,或者你先吃一个花生米,再喝一口酒,你到底哪个感受好呢?这两种行为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当然,朋友们听起来好像觉得这是一个,虽然听起来有趣,但似乎是一个好无聊也没有什么用的问题。但实际上我想告诉各位,我们研究人类的行为,有时你真的要思考这一些看起来似乎是比较无聊或者没有用的问题,但是你思考深入下去以后,你就慢慢地开始体会到人类行为有很多本质的东西,它是非常深刻的,它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49188480

    会笑的搞笑。

  • 菲菲星光

    老师好像还是没讲效用是什么😂

  • 涧潭游鱼

  • 夜猫族长ha

    1

  • momoHh

    每天都很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