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公第三次复出工作,在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为了大力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邓公对科学家们的研究和生活都格外关照。早在邓公复出之前,就曾对数学家陈景润有所耳闻,知道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1983年,陈景润曾向组织提出过3个请求,邓公获悉此事后,大笔一挥:“一周内解决。”那么,陈景润向组织提出了什么请求呢?他和邓公之间有哪些故事呢?
陈景润是我国数学界泰斗级人物,上世纪50年代末,他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究工作之中。期间,为了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他废寝忘食的奋战在研究领域第一线,终于在1966年5月,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陈景润也因此声名鹊起,但他却并不满足于现状,正当他想继续向更尖端的领域奋进时,却爆发了一场“文化运动”。当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波及到中国科学院后,包括陈景润在内的多位科学家,都被关了起来,不允许自由行动。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陈景润依然孜孜不倦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昏暗的灯光下验算“哥德巴赫猜想”。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向这座数学王冠上的宝石迈进了一大步,他简化和改进了第一次的证明方法,再一次取得了世界领先成果。
1973年,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支持,很多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数学家,纷纷将陈景润提出的算法誉为“陈氏定理”。
即使当时的陈景润依然没有摘掉“白专”典型的帽子,但这些看似糟糕透顶的个人遭遇,似乎并没有影响他不断攀登数学高峰的步伐。
1974年,邓公第二次复出工作时,得知大量科技人员遭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他的内心既愤慨又无奈。
当邓公得知陈景润的遭遇后,曾在一次会议上说道:“科学研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绝对耽误不得。但现在有一些科研人员不务正业,每天都忙着斗争,只有少数人在秘密搞科研,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像这种有水平的人,我们有一千个就了不得了。”
后来,邓公还曾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提到陈景润:“他是一个数学家,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单凭这一点就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由此可见,邓公之所以会多次提到陈景润,背后的用意就是在保护他。
当时,陈景润住在中关村88号楼,一间仅有6平方米的单身宿舍,邓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曾非常痛心地说:“这样的条件怎么能行呢?一定要尽快想办法改善。”
1978年,陈景润在科学大会上见到了邓公,他在会议上对大家说:“我愿意给大家当‘后勤部长’。”陈景润听完邓公的这句话后眼睛湿润了。
会议结束后,邓公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陈景润和邓公握手后,内心十分激动,回到单位之后,他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同事们。
后来,陈景润在309医院治病时,认识了该医院的医生由昆,他们于1980年结婚。由于二人的工作都特别忙,婚后一直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1981年他们的儿子陈由伟出生,为了照顾妻子和孩子,陈景润帮他们找了一个保姆。
就这样四个人挤在一个6平米的小房间内,生活上出现了很多不便,无奈之下陈景润只能向组织请求帮助,1983年,陈景润鼓足勇气向组织提出了3个请求:
第一、希望组织分配一套面积大一点的房子;
第二,为妻子由昆调动工作,解决两地分居的难题;
第三,因身体健康问题,希望组织配备一个全职秘书。
后来,在邓公的帮助下,陈景润的请求都迎刃而解了。
这一集听了让人暖心。
陈景润是我们国家的宝贝人才。他在那个年代遭受了许多苦难,但他靠着一个信念: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为国争光。国人应该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