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抚顺83岁老农写6千字信给叶剑英,牵出43年前地历史谜案

1979年,抚顺83岁老农写6千字信给叶剑英,牵出43年前地历史谜案

00:00
06:24

1979年,一封从辽宁抚顺寄来的信件,摆在了日理万机的叶帅面前。在这封长达6000字的亲笔信中,一位名叫王玉瓒的老农,向叶帅讲述了一段尘封43年的历史迷案。后来,他在叶帅的帮助下不仅恢复了名誉,还成为了辽宁省政协委员。

王玉瓒是谁?他在信中提到的历史迷案是什么?他的人生有哪些令人钦佩的经历呢?

1979年,王玉瓒老人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原张学良卫队营中校营长孙铭九,通过媒体向外界讲述了华清池“捉蒋”的细节,而他也被媒体塑造为该事件的关键人物。王玉瓒看完这则报道之后,立即决定给叶帅写一封亲笔信,希望可以还原历史真相。

王玉瓒是辽宁黑山县人,父母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在王玉瓒年幼时就将他送入学校读书。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堪,所以王玉瓒在18岁那年投笔从戎,加入了显赫一时的奉军。

由于王玉瓒是奉军中少有的文化人,再加上他为人聪明好学,所以很快就与战友和长官打成了一片。后来,他又在同乡的帮助下,一路从一个普通的上士文书,犹如坐火箭一般升至少校副官,而这也只是王玉瓒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后来,王玉瓒经上级推荐,被选送至东北陆军讲武堂,成为了第9期学员。他在这所专业的军事院校中,学到了更加专业的军事知识,1930年他以同期学员第10名的好成绩顺利毕业。

随后,王玉瓒被派遣至天津卫戌司令部,经张学良选拔之后,在他身边担任随行侍从。期间,张学良对王玉瓒的表现十分赞赏,将一块瑞士手表作为奖品送给了他。同年,王玉瓒跟随部队入关,并在王树常的部队担任中校副官、上校参事。

此后,王玉瓒供职于平津卫成司令部,一直担任卫队营的营长,负责保卫工作。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老蒋发出了不抵抗的命令,这让王玉瓒气愤难当。他内心的爱国主义热情不断燃烧,这也为后来他奉张学良之命,在西安事变中扣押蒋介石埋下了伏笔。

1936年,王玉瓒任西安东北军总部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在老蒋抵达西安之后,率领卫队营负责老蒋的保卫工作。

王玉瓒作为老蒋的随身保卫,对老蒋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他恨不得打老蒋的冷枪。12月11日,张学良神色凝重地找来王玉瓒:“我命令你捉拿蒋介石,但千万不要伤及他的性命。”

王玉瓒领命之后,抓紧时间去找骑兵连长邵兴基和手枪排长金万普等人,向他们传达了张学良的“捉蒋”命令。

12月12日,大约凌晨4点左右,王玉瓒带领王世民、马华玉等人,率先向头道门进发,就在即将进入二道门时,王玉瓒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拔出配枪向天开了三枪,“捉蒋”的士兵听到枪声之后一拥而上。

但已经听到枪声的老蒋,早已经跳墙逃向后山了,王玉瓒命令士兵上山搜查。最终,在一块大岩石的后面活捉了老蒋,而王玉瓒也因为顺利完成了“捉蒋”任务,从营长升为团长。

建国之初,主政云南的卢汉通电全国起义,王玉瓒积极响应,并率部参加了云南起义。后来几经辗转,王玉瓒终于回到了老家,此后多年一直都以耕田为生。

不过因其起义军官的身份,王玉瓒经常因为“历史问题”,成为各种运动批斗的对象。尤其是在十年特殊时期,王玉瓒夫妇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1979年,王玉瓒刚恢复身份不久,就在报纸上看到了孙铭九冒名顶替“捉蒋”的报道。

当时,已经83岁的王玉瓒,看到这个不实消息之后非常气愤。于是,思索片刻之后,老人家提起笔决定给叶帅写一封信。 事后,在叶帅的指示下,经过抚顺市工作人员的多方取证,终于证实了王玉瓒的说法,他才是“捉蒋第一人”。

1980年,根据叶帅的指示,王玉瓒当选为政协辽宁第四届委员。后来,还受邀参加了西安事变45周年纪念活动。

1984年2月17日,88岁的王玉瓒老人因病去世,临终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祖国的统一大业,他希望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子女们能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那样他才能含笑九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京晖子

    播讲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