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突然“消失”的3个人,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历史上突然“消失”的3个人,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00:00
09:25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始皇追求生死哀荣,即便到了今天,还有很多人去他那庞大的陵寝祭拜,然而,有些著名的人物却成了历史上的孤魂野鬼,在卷轴中不知归途。这些人在风云际会的舞台,也曾影响着历史,甚至改变着历史,可惜,到临了却不见了踪迹。像我们熟知西施、朱允炆和杨玉环。说起西施,我们不免会想起越王勾践。“春秋五霸”之一的勾践,在与吴国的一场大战中战败,后来,勾践忍辱负重,上演了一出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勾践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最终灭掉吴国。
在越王勾践苦心孤诣一心实现抱负的过程中,有一个女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她便是西施。
勾践在战败后,谋士文种向勾践谏言,其中一条重要的复国计策就是为吴王夫差量身打造的“美人计”。
勾践欣然同意,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风姿绰约的美人。就这样,西施、郑旦二位美女走进了勾践的视野。西施是一位天生丽质的美人,她一开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浣纱女,相传她在岸边浣纱时,河里的鱼儿都被她的美貌惊艳而自惭形秽沉入水底,不再露面。
西施浣纱
这样一位顶级美女,又专门为吴王夫差精心设计,勾践满心期待,他就等着夫差臣服自己的那一刻。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当勾践把西施献给夫差时,他果然中计。夫差被西施、郑旦的美貌彻底征服,心想天下竟有如此美人,而且两人尤其投自己所好,夫差“爱不释手”。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但夫差在享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给二位美人建立馆娃宫,整日同她们饮酒作乐,丝毫没有觉察出任何异样。
得以喘息机会的勾践,开始了他卧薪尝胆的复国之旅,最终一举灭掉吴国。

西施于越国来说,战功赫赫,按理说这样的重要人物在历史上肯定有浓墨重彩的完整记录,但史书只记录西施在越国复国后便随谋士范蠡泛舟而去,再无踪迹。

范蠡是勾践的忠臣,包括文种的到来也是范蠡邀请的。史书中对范蠡有颇多记载,离开勾践后,他游历四海,经商致富,最终散尽家财。不过,史书在记录范蠡的时候,却对西施只字未提,那么西施是不是真的跟范蠡泛舟江上,很难说。但面对这样一位有胆识,且智慧与美貌并存的西施,人们相信她一直没有离开。
不过,也有人说西施因为害死了夫差而羞愤难当,最终跳江自杀,总之莫衷一是。
大唐是个开放的国度,除了开元盛世、贞观之治这些名场面,让人津津乐道的除了武则天,恐怕就属杨玉环了。
众所周知,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媳,寿王李瑁的妃子,不过,最后在李隆基的一波操作下,成功将儿媳妇身份洗白,成了自己的枕边人,不得不说,后宫真的是一块说不清道不明的是非之地。李隆基初选杨玉环,除了她身上有宠妃武惠妃的影子外,她的绝世容颜,可能才是最吸引自己的地方。但两人确实成就了一段佳话。有了美人日日笙歌,李隆基贪恋温柔乡,不再理会朝政。
而公元755年的一场安史之乱,彻底大乱了唐玄宗的心性,在国力极具衰微之下,地方豪强和百姓民怨四起,唐帝国大厦行将崩塌。关键时刻,唐玄宗没有披甲执锐,反而带上杨玉环逃离皇宫。马嵬坡下,士兵哗变,最终,李隆基不得不赐给杨玉环三尺白绫。
杨玉环才貌双绝,人们始终不相信她是红颜祸水,而且一直认为她没有自缢而死,只是认为杨玉环当时吃了假死药。有依据显示,李隆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曾派人去马嵬坡寻找杨玉环的尸体,但是并没有找到。还有人说,被缢死的只是一个丫鬟,杨玉环真身早已被替换。
如果杨玉环没死,她去了哪里?坊间有人言之凿凿,说她最后东渡日本,直到现在,还有日本人认为,杨玉环是他们的祖先。
不过这些也只是坊间野闻,没有让人信服的史料记载。
一场靖难之役,让大明王朝突遭腥风血雨。不过严格来说,朱棣并非刽子手,也非这次灾难的始作俑者。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历经一番打拼,最终在40岁如愿以偿建立大明王朝。登基后,他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并悉心培养。不过天不假年,人不随愿,朱标38岁英年早逝。
朱标死后,按理说朱元璋会将皇位传给其他儿子,但他却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建文帝),这让很多藩王儿子不服。尤其是燕王朱棣,他早年跟父亲东征西讨,立下不朽功勋,论才情和武功,他都不输朱允炆。
只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朱允炆听信谗言,开始“削藩”,这明显就是要让那些叔叔们下岗。最终,这些藩王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当仁不让挥师南下,历时4年,最终打败李景隆攻入南京,朱允炆从此不知所踪。
按照《明史》记载,朱棣攻入南京时,曾烧了一把大火,建文帝朱允炆葬身火海。但种种迹象表明,朱允炆只是失踪了。
自古以来,皇帝登基都讲究名正言顺,为了扫除后患,朱棣曾下命令,对于这个不肖侄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朱允炆究竟去了哪里,除了说被火烧死外,还有人说他在朱棣攻入南京之前,就已经偷偷去了云南古寺剃度出家,也有人说他为了避祸,早已隐姓埋名隐居山林,还有人说他已经漂洋过海去了其他国家。
史学家曾提出设想,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除了彰显国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搜寻朱允炆的下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