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时常听到外国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我们信仰的不是宗教,而是自己的祖先。
冯骥才先生说得好:“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
中国人祭祖,也许不是相信鬼神灵魂,而是相信先人的爱并没有消失,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我们明白,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今日清明,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去进行这场跨越生死的追忆,只要我们不曾遗忘,他们就便不会消失。
当人们离乡背井,在外地打拼或定居后,常常会看不清自己是谁,未来的人生路应怎么走。
看清来处,方知未来。领悟“落叶归根”的情怀,才能找到属于中国人的活法。
祭祖,让我们不忘祖先,不忘父母,不忘血脉传承的脉脉温情。
慎终追远,不忘本,不断根,前路才能看得更清。
好好活着,是对逝去的人,最好的告慰
小时候扫墓,父母会告诉我们“这是曾祖父、这是曾祖母”;长大后,多出来两座是爷爷跟奶奶;
一年又一年,思念的人里多了爸妈;再过个几十年,我们会在清明,等待儿孙看我们。
生命的消逝,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史铁生曾在书中谈及一段往事。
他在双腿刚瘫痪那阵子,性情喜怒无常,常独对着天空发问: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每逢此时,母亲总会抓住他的手: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但他仍无数次想过寻死,直到他看到母亲因病被抬上车时,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害怕死亡,害怕失去。
那一眼,也是他与母亲最后的诀别。
那以后,史铁生常常摇着轮椅去墓园静坐。对着隔断生死的墓碑,他终于领悟:
像母亲生前叮嘱的那样好好儿活下去,才是对她最好的告慰。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生离与死别,没有人能够例外,却让我们更懂得爱和珍惜。
年复一年,我们选择在清明节这天与驾鹤西去的亲人重聚,为了跟他们说一声:“我过得很好,您不要担心。”
当我们感恩对生死的哲思,才能让生者对人间更加呵护珍惜,更懂得好好的活着!
《岁时百问》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之节,气清景明;清明之礼,缅怀先人;清明之情,心怀感恩。
祭祖,是对生命来处的明晰;踏青,是生活心境的明亮;缅怀逝者,是对生命意义的明悟。
点一盏心灯,与逝者对话,与生者同游,慎终追远,不负韶光春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