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 本岐黄
黄,黄帝也。岐,岐伯也。君臣问答,以明经络、脏腑、运气、治疗之原,所以为医之祖。虽《神农本经》在黄帝之前,而神明用药之理仍始于《内经》也。
《灵枢》作 《素问》详
《灵枢》九卷,《素问》九卷,通谓之《内经》。《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是也。医门此书即业儒之五经也。
《难经》出 更洋洋
洋洋,盛大也。《难经》八十一章,多阐发《内经》之旨,以补《内经》所未言。即间有与《内经》不合者,其时去古未远,别有考据也。秦越人,号扁鹊,战国人也,著《难经》。
越汉季 有南阳
张机,字仲景,居南阳,官长沙,汉人也。著《伤寒杂病论》《金匮玉函经》。
六经辨 圣道彰
《内经》详于针灸,至伊尹有汤液治病之法,扁鹊、仓公因之。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其方俱原本于神农、黄帝相传之经方而集其大成。
《伤寒》著 《金匮》藏
王肯堂谓《伤寒论》义理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然;《金匮玉函》示宝贵秘藏之意也。其方非南阳所自造,乃上古圣人相传之方,所谓经方是也。其药悉本于《神农本经》。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
垂方法 立津梁
仲师医中之圣人也。儒者不能舍至圣之书而求道,医者岂能外仲师之书以治疗?
李唐后 有《千金》
唐·孙思邈,华原人,隐居太白山,著《千金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校正,后列禁经二卷,今本分为九十三卷,较《金匮》虽有浮泛偏杂之处,而用意之奇、用药之巧亦自成一家。
《外台》继 重医林
唐·王焘著《外台秘要》四十卷,分一千一百四门,论宗巢氏,方多秘传,为医门之类书。
后作者 渐浸淫
等而下之,不足观也已。
红紫色 郑卫音
间色乱正,靡音忘倦。
迨东垣 重脾胃
金·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生于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入元,十七年乃终,年七十二,旧本亦题元人,作《脾胃论》《辨惑论》《兰室秘藏》,后人附以诸家合刻,有《东垣十书》传世。
温燥行 升清气
如补中益气及升阳散火之法,如苍术、白术、羌活、独活、木香、陈皮、葛根之类,最喜用之。
虽未醇 亦足贵
人谓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然驳杂之外不可不知。惟以脾胃为重,故亦可取。
若河间 专主火
金·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事迹俱详《金史·方技传》。主火之说,始自河间。
遵之经 断自我
《原病式》十九条,俱本《内经·至真要大论》,多以火立论,而不能参透经旨。如火之平气曰升明,火之太过曰赫曦,火之不及曰伏明,其虚实之辨,若冰炭之反也。
一二方 奇而妥
如六一散、防风通圣散之类,皆奇而不离于正也。
丹溪出 罕与俦
元·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金华人。其立方视诸家颇高一格。
阴宜补 阳勿浮
《丹溪心法》以补阴为主,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诸家俱辨其非,以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生也。
杂病法 四字求
谓气、血、痰、郁是也,一切杂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参差互用,各尽其妙。
若子和 主攻破
张子和(戴人)书中,所主多大黄、芒硝、牵牛、芫花、大戟、甘遂之类,意在驱邪,邪去而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
中病良 勿太过
子和之法,实证自不可废,然亦宜中病而即止,若太过则元气随邪气而俱散,挽无及矣。
四大家 声名噪
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张氏医通》之考核不误。
必读书 错名号
李士材《医宗必读·四大家论》,以张为张仲景,误也。仲景为医中之圣,三子岂可与之并论。
明以后 须酌量
言医书充栋汗牛,可以博览之,以广见识,非谓诸家所著皆善本也。
详而备 王肯堂
金坛王宇泰,讳肯堂。著《证治准绳》,虽无所采择,亦医林之备考也。
薛氏按 说骑墙
明·薛己,号立斋,吴县人。著《薛氏医按》十六种,大抵以四君子、六君子、逍遥散、归脾汤、六味丸主治,语多骑墙。
士材说 守其常
李中梓,号士材,国朝人也。著《医宗必读》、《士材三书》。虽曰浅率,却是守常,初学者所不废也。
景岳出 著新方
明·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山阴人。著《类经》《质疑录》,全书所用之方,不外新方八阵,其实不足以名方。古圣人明造化之机,探阴阳之本,制出一方,非可以思议及者。若仅以熟地补阴、人参补阳、姜附祛寒、芩连除热,随拈几味,皆可名方,何必定为某方乎?
石顽续 温补乡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国朝人。著《医通》,立论多本景岳,以温补为主。
献可论 合二张
明·赵献可,号养葵。著《医贯》。大旨重于命门,与张石顽、张景岳之法相同。
诊脉法 濒湖昂
明·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著《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杂收诸说,反乱《神农本经》之旨。卷末刻《脉学》颇佳,今医多宗之。
数子者 各一长
知其所长,择而从之。
揆诸古 亦荒唐
理不本于《内经》,法未熟乎仲景,纵有偶中,亦非不易矩矱。
长沙室 尚彷徨
数子虽曰私淑长沙,升堂有人,而入室者少矣!
惟韵伯 能宪章
慈溪柯琴,字韵伯,国朝人。著《伤寒论注》《论翼》,大有功于仲景,而《内经》之旨,赖之以彰。
徐尤著 本喻昌
徐彬,号忠可;尤怡,号在泾。二公《金匮》之注,俱本喻嘉言。考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祯中以选举入都,卒无所就,遂专务于医,著《尚论篇》,主张太过,而《医门法律》颇能阐发《金匮》之秘旨。
大作者 推钱塘
张志聪,号隐庵;高世拭,号士宗。俱浙江钱塘人也。国朝康熙间,二公同时学医,与时不合,遂闭门著书,以为传道之计。所注《内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等书,各出手眼,以发前人所未发,为汉后第一书。今医畏其难,而不敢,谈及。
取法上 得慈航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切不可以《医方集解》《本草备要》《医宗必读》《万病回春》《本草纲目》《东医宝鉴》《冯氏锦囊》《景岳全书》《薛氏医按》等书为捷径也。今之医辈于此书并未寓目,止取数十种庸陋之方,冀图幸中,更不足论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