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叫孩子“听话”?比如顺利的叫TA起床

如何叫孩子“听话”?比如顺利的叫TA起床

00:00
05:32
如何叫孩子“听话”?比如顺利的叫TA起床
无论前一天睡多晚,第二天早晨还是会挣扎着起来。
主要为了叫两个小家伙起床。
我观察发现以不同的方式叫起床,反应结果会相差很大。
之前家里人叫起床,是愣叫的。
什么叫愣叫?
有三个典型特点:
1. 环境:不拉开窗帘
2. 行为:站在旁边
3. 话语:快起了,迟到了,来不及了
而反馈一般是起床困难,甚至感觉喊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没有回应,自己急孩子不急。
1

为什么?
不拉开窗帘屋里光线会一直很暗,尤其是冬天,完全没有该起床的“氛围”。
再说行为和话语。每一个人都有天然的反驳欲望,孩子也不例外。当家长想要通过个人权威或说教来让孩子就范时,尤甚。“快去刷牙!”“快点起床!”“做作业了没,做完才能玩!”有神兽的家长都应该知道这个时候,孩子的反应是什么。
一个大写的“不”字。
因为所有的命令和威胁都指向一个信息,必须和不得不。
没有人愿意被迫和被控制。
2

如何改变?
而通过一些小改变就能轻松帮家长解决这个难题。
1、改变环境
在不过分打断当前进行中事件的情况下。
* 引导到洗手台前。
* 起床前拉开窗帘,让阳光洒进来。
* 先把书包拿到书桌前,把当日的计划表拿出来。
2、改变行动
* 当你让孩子站到你脚上,像机器人一样走到洗手间。
* 当你爬到床上,轻拍一下他的小脑瓜,然后让他看看你手比划的是几。
* 当你和孩子把作业拆解开,列成几个小挑战。
3、改变话语
* 当你把“快去刷牙!”
* 变成“我看刷牙时间到了,你是在卫生间刷还是拿到客厅这里刷。”
* 当你把"快点起床!"
* 变成“起床时间到了,你是先睁眼还是先坐起来。”
* 当你把“做完作业没,做完才能玩!”
* 变成“好像作业还没完成,你是先喝口水再去做还是吃个水果再去做?”
也许事情结果会变得很不一样。你可以今晚就试试。
3

简单原理
1、为行为找场景给不想开始的行为找一个更容易启动的先导行为或者行为场景,当一个具体的场景或容易的行为发生的时候,后续行为则更容易发生。
2、游戏化让行为发生的更有趣,更像和你一起做游戏,孩子会被有趣的点子和规则吸引,自然而然的参与其中。
3、命令-> 选择这意味着,被支配的状态变成了自己可选的状态,“我”会开始认真思考选项该选哪个,而不是无意识的拒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