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集《学而篇1.7》人际互动先于学

第11集《学而篇1.7》人际互动先于学

00:00
09:27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人际互动先于学。


我们要介绍《论语学而篇》第七章,原文是: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首先,子夏原名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门弟子有四科十哲之说,四科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在四科之中共列了10位弟子,列在文学科的是子游与子夏(〈先进11.3)。能够列名文学科,表示对古代的经典文献下过功夫,并且成绩优秀。孔子删订的六经之中,由子夏传到后代的有《易经》、《诗经》、《礼经》、《春秋经》,由此可知他在学术上贡献很大。


孔子过世之后,子夏开班授徒,弟子中有一位政治人物就是晋国的魏文侯,这更使得子夏声名远播,也许是这个缘故,使子夏有机会在〈学而篇1.7〉就上场了。但是,正如我们在引言第二集《论语》这本书所说的,《论语》各章的重要性不同,其中,孔子的学生自己表达的想法,列在第四层,内容可供参考,但不能等同于孔子的话。


那么,子夏在本章说了什么?子夏是孔门弟子中的学习高手。在这里,他讨论的是与有关的问题。


还记得上一章吗?上一章孔子开导青少年,最后要他们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章,子夏强调: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四件事,那么他即使说自己没有学习过,子夏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理由是:一个真正学习过的人,他的表现也不过如此,就是做到四件事。


是哪四件事这么重要呢?显然都是在与人相处方面达到了某种标准,做得可圈可点。这里列举了四件事,后面三件很清楚,就是: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这是;为君上服务,能够奋不顾身,这是;与朋友交往,答应的事就守信用,这是是德行的要求,而德行修养必须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以此为参考,再看列为第一件事的究竟是什么,就会比较清楚了。


第一件事是贤贤易色,这四个字引起很多争议。有的注解说:要尊敬贤者,由此改变自己好色的心。也有的注解说:在尊敬贤者时,要改变自己的表情。但是,如果把贤贤二字当成尊敬贤者,那就有两个问题。


第一,人与人往来,如何判断谁是贤者?如果是初次碰面的人,更是难以判断了。第二点,随后所列举的三件事都是我与身分明确、关系清楚的人之间的互动,像父母、君上与朋友。既然如此,列为第一件事的怎么反而是与我未必有关的、泛泛的某一位贤者呢?因此,贤贤易色四个字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对待妻子,重视品德而轻忽容貌。这样的解释立即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把夫妻关系列在对待父母、君上、朋友的前面,这样做可以吗?可以的!


我们可以参考两个资料。


第一个,在《中庸》第12章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意思是:君子的道就从一般夫妇相处开始,若是谈到最高境界,则显现于上天下地。这么说是因为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阴阳二气或说雌雄二体相合而生的。在人的世界就是夫妇了,可以列在首位。


第二个资料是《易经序卦传》里面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在这个地方,夫妇也排在父子与君臣前面。这样看来,在讨论人际相处的亲密关系时,按照夫妇、父子、君臣、朋友的顺序是合理的。这至少胜过把某些不太熟悉的所谓贤者,放在最前面。


在这里,可以继续做个推论。


第一、如果把夫妇列在前面,则这里所说的四件事都在五伦之中。那为什么少了兄弟这一伦呢?这很可能是因为子夏没有兄弟,我们目前无法确定这一点,但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根据。


在《论语颜渊篇12.5》,司马牛抱怨自己没有兄弟,事实上,司马牛有个哥哥叫做桓魋(〈述而7.23),但他多行不义,曾想加害孔子。司马牛想的是坏兄弟不如无兄弟。这个时候,子夏就转述他听过的话,其中有一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以随口说出这句话,表示他心中常有这个念头,一个没有亲兄弟的人或许会比较喜欢这样的话。


另外,第二点呢?子夏在本章结尾的时候,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从这句话的坚定语气看来,子夏这时候应该已经开班授徒,颇有成就了,并且他提到的事君能致其身,表示他对君臣相处之道也自有一番观察与体会。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子夏说这句话时早已成家了,对于一般的夫妇相处的状况相当了解。


古代社会是男主外、女主内,或说男有分、女有归。所以他要提醒的主要是在社会上工作的男子,提醒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待妻子要重视品德而轻忽容貌。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


子夏自己有老师的身分,常常在判断弟子的学习成果,他担心的是学了书本上的知识,却未能具体在行为上实践,那不是本末倒置吗?他的想法是有知未必能行,但能行一定有知


一个人只要做到前面四点,那么,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子夏也要宣称吾必谓之学矣,他这句话显得有些武断了。相形之下,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更为合理而且圆融。


我们这一集学到了子夏的看法:强调人际互动先于学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君子的自我要求。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黑眼豆豆_xk

    打卡傅老师讲论语11:傅老师对于“贤贤易色”的解释和一般不同,但后面为何这样理解显得十分自然、到位。不过仍旧提醒,这是子夏的见解

  • 张文泉zwq

    师者都是在嘱咐强调:相对于知,行更重要。老师对子夏给与学生的教诲的解释,让人明白,夫妻这块的重要,细细品味,真是核心重点啊!贤贤。

  • 温哥华泛熊

    精彩解说感恩老师!

  • J之大盗

    “贤贤”与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家人卦的《象传》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一样,个人理解“贤贤易色”是说最理想的贤者应当轻易地转换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也就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法。谢谢老师

  • 听友376468418

    如果没有老师进行讲解,子夏说的这段是很难理解的,经过解析后,可以了解到古时候在讨论人际相处的亲密关系时,是按照夫妇、父子、君臣、朋友的顺序来排序的。

  • 听友376468418

    对待妻子重视品德而轻忽容貌;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为君上服务能够奋不顾身;与朋友交往答应的事就守信。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四件事,他即使说自己没有学习过,子夏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 知和合

    老师好

  • 听友240997361

    贤贤易色用道家是不是好解释,色和巧言令色一样,贤贤是本来的天性使然能做到适当的和言悦色,非常自然的让人舒服。古代可能大约不会将夫妻关系排前面,尽管家和万事兴。但君臣朋,父子,朋友关系都处好的人家庭关系差不了,男人对家庭整体份围作用很大,尤其是古代。贤贤有点超君子的意思,君子有点严肃,贤之又贤入化,又不能称圣,只能说贤贤

  • 听友240997361

    子夏说,家有贤妻,待奉父母尽心尽力,男人在外可全心事业,做人有情有义。虽然没学,比一般学习的人做的好

  • 听友443808008

    插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