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岁的李右溪因为发布“挑战全网最冷门的专业,一个甲骨文专业毕业生的独白”的视频走上了科普甲骨文的道路。她在视频中科普甲骨文,也讲述甲骨文的研究者,“一间房,一个人,一辈子”。
相关视频截图
此前,她自曝从浙江师范大学所学的甲骨文毕业后,有可能因导师今年退休,学校专业方向都没了,由此引发人们对甲骨文“冷热”的关注。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源。这些文字,是中国先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最古老的浪漫,如今成为“最冷门专业”,确实让人有些唏嘘。
据权威部门统计,有甲骨文的甲骨发现总计约15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3.5万余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目前,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学界达成共识的只有1000多个。也就是说,对甲骨文的研究还在进行时。可以肯定,如果多破译一些字,就能挖掘出不少珍贵的史料来。甲骨文里面的文献价值不可估量。
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曾面向社会发出的“悬赏令”,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这么多年过去了,据报道也就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拿到了一个最高奖——10万元。
这就说明,由于甲骨文的破译工作十分艰苦,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常用字已经基本被前辈学者解读完毕了,剩下的就是所谓的“死文字”“硬骨头”。
这对李右溪来说,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学术上难有突破,在现实中找工作又没多大作用。浙江师范大学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甲骨文没有十年以上、几十年的研究,是没办法搞甲骨文研究、开这门课的。”也就是说,以李右溪的实力,又够不上当老师。这就是困境。
正如很多观点所言,李右溪的短视频能提高甲骨文的曝光率,让公众能了解这门学科。但说实在话,本质上意义不大,因为研究和传承要有进展,还是需要专业的积累才行。或许正因为专业冷门,她可以凭借自身学识“垄断”资源,在网上视频点击量也可以,感兴趣的网民也很多,但最后能不能靠此养活自己,或者在专业上能否更进一步,也是未知数。
研究甲骨文很难,越难就越不能停下来。另据媒体报道,浙江师范大学甲骨文方向的课程,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老师,就只能暂停了”。但这个“暂停”真的是“暂时”的吗?答案恐怕也让人悲观。
不论如何,一所大学因为一位老师退休就导致甲骨文的专业方向没有了,这肯定不是正常现象。长此下去,别说开价10万元悬赏破译一个甲骨文,就是开价100万元也无济于事。
相关管理部门和院校,应该加强对甲骨文专业的扶持力度,多些投入,多培养一些人才,多给他们用武之地,才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