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是伤血管的第一因素,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该注意

这种病是伤血管的第一因素,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该注意

00:00
05:54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但比起高血压本身,更可怕的是它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近日,全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负担报告显示,高血压是伤血管的第一因素。

长期高血压如何慢慢“压”坏心血管?《生命时报》结合最新报告,邀请专家解读。受访专家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陈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钱岳晟。

《美国心脏学会杂志》近期发表的全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负担报告,将危险因素从高到低进行了总结。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不健康饮食、坏胆固醇水平高、空气污染、吸烟酗酒、运动不足。

破坏血管内皮功能,令血管弹性下降,脂质进入动脉壁损伤内膜,形成瘢痕样增生;进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伤及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痴呆、心衰、心绞痛、心梗、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2022年,中国学者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对我国近20万名40岁及以上成年人展开的研究也发现:在心血管病12个常见可改变风险因素中,导致参与者发生心血管病的最强风险因素是高血压。其中,40~75岁人群最应防住高血压,如果能完全控制高血压,其心血管事件能降低52.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团队联合研究发现,高收缩压导致的心血管病负担,在不同省份差距较大。2018年,高收缩压导致的心血管病早亡损失寿命率最低的是北京市,最高的是黑龙江省。归因于高收缩压的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早亡损失寿命率,在东北地区较高。

高血压更伤北方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以东北为例:

气温低。东北处于高寒地带,当气温降低时,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全身血管较温暖炎热时明显收缩,血管阻力增大,更容易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吃得咸。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钠离子会潴留水分,使血容量增加,血压会因此升高。东北地区居民平均盐摄入量高达14~15克/天。

运动少。规律运动有助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提高抵抗力及心肺耐力。

但东北地区由于一年中寒冷天数较多,很多人习惯窝在家里不出门,久而久之会诱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近日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同样显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易发生高血压。2018年,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近年来中青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递增,农村地区患病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这与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都有密切关系。

6件事帮你稳住血压,想要控好血压,要从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开始。

加强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如血压出现显著变化,应及时咨询医生。当多次测量血压不能降低至140/90毫米汞柱,或血压昼夜波动明显增大,或出现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无力、胸闷、胸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减少钠摄入,增加钾摄入。饮食要清淡,每天盐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建议准备一个限盐勺,并使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建议饮食补钾,但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来降低血压。油菜、菠菜、蘑菇、香蕉、橙子、哈密瓜、薯类都是优秀的含钾食物。

限制饮酒。任何类型的酒精对人体都无益处,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如不得不喝酒,成年人一天摄入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白酒50毫升、50℃白酒30毫升。

控制体重。正常高值血压及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积极控制体重,1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建议先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效果不理想者,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

保持良好作息。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或熬夜,否则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规律服药,推荐早上服。应用降压药物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为了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需要长期规律地服药,患者不要擅自停药、随意换药、轻易减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