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第十九㉔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我们上一集讲到叔孙武叔和其他的大夫讲,说子贡贤于仲尼。我们讲过每个人的认知各不相同,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而子贡讲叔孙武叔只是不得其门而入,他并没有看见仲尼的学问到底有多好,他的德行贤德到底有多高,像数仞宫墙那么高。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这一句开始更加深一步,叔孙武叔开始诋毁、毁谤仲尼,所以说叔孙武叔毁仲尼,这个时候不仅是认知的问题,不仅是说说而已,而是已经产生了更多诋毁的行为以及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子贡曰:无以为也!”子贡说,没有用啊,就是任何人诋毁孔子都是没有用的。仲尼不可毁也,孔子的学问,孔子的德行是不可以被诋毁的,也不可以被毁谤的。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为什么呢?接下来开始举例子,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说别人的贤德就像丘陵一样,丘陵指的是小山,有高有低,此起彼伏。所以当我们走过一片丘陵,它是可以逾越的,只不过丘陵之间有的高有的低,但是差别并不大,所以说当我们遇到丘陵是可以超越,可以逾越的。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但是接下来子贡讲: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说孔子就像是日月一般,我们说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它不像丘陵,别人没有跟它有可比性,并且你是不可能超越和逾越日月的。首先阐述了第一点,是没有人和孔子去相比较的;第二点,即使你想要去比较,你也没有办法逾越。这就是子贡对老师孔夫子的看法。孔子在子贡的眼里像日月一样不可逾越,日月不光不可逾越,更加不可诋毁,更加不可毁谤。那无论叔孙武叔做什么样的事情,仲尼都是不可能毁掉的。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所以接下来子贡又开始讲人虽欲自绝,这里他讲叔孙武叔,这是自绝的行为。 什么叫自绝呢?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场大火,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完全没有办法去抗衡的,这个时候即使你把自己投身于大火之中,这个叫自绝。因为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其何伤于日月乎?即使你自绝对于日月,又有什么样的损伤呢?就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一样,一场大火,即使你想要自绝,把自己投身于大火之中,对于大火而言又有什么样的损伤呢?所以这里子贡讲,无论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去诋毁仲尼的。他就像是日月一样,无论他的学问他的德行,都像日月那样高远,遥不可及,所以任何人即使想要自绝,那你对于日月又会有什么样的伤害呢?
多见其不知量也!实在是不知轻重,自不量力的行为。
子贡通过这样一段对话,给我们举例子,丘陵和日月之间的区别。又讲人虽欲自绝,但对于日月是没有任何损伤的,也只不过是自己不知轻重,不自量力罢了。我们通过这段话,延伸三点可以在我们生活当中去借鉴。 第一点:叫真金不怕火炼,比如说子贡讲的孔子,他是有真的德行真的学问在那里,所以不担心任何人的诋毁和毁谤,他是无法伤其分毫的。
那我们在生活当中要让自己的行为,变得真的符合于金子,真的是有贤德的。这个时候你不怕任何人在背后讲你什么样的话,也不怕任何人作出什么样诋毁的行为。我们在生活当中往往特别在意别人对我们讲了什么,首先别人能讲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自己感觉到了伤心、担忧、恐惧,恰恰说明对方说的有可能是真实的。
其二,对方说的也是我们自己心里这样认为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人说我们没有智慧,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你是丝毫没有担忧的,内心不会起一丝涟漪。但是如果别人讲你很没有智慧,这个时候你也是这样认为的,你就会担心。
再比如说别人误解你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没有做一定是坦然的。恰恰是对方说到的是我们自己做过的事情,或者即使没做,我们和他想法是一致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很多不好的负面的情绪。再比如说,当有人觉得我们很胖,觉得我们很丑,如果我们不是这样认为的你就不会担忧。所以通过这句话我们要去改变一种思维,第一种思维就是我们要做真金,我们要懂得去提升自己,你真真正正的有这样的德行,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你就不担心别人诋毁你。
第二点,就是改变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想法,一个人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比如我们在《论语》当中无论孔夫子遇到什么样的困厄,他坚信自己是有德行的。说天赋给我的德行,别人怎么能伤害到我呢?天是不会丧斯文的,这是一种自信。而这种自信源于自己对于德行的追求,源于自己平时的行为。
所以一个人要想真正的增加自信,是需要我们不能的学习和修身去修正自己。当你自己的德行越好,你自己越问心无愧,你就会越自信。这个时候你不会担心任何事情的发生。我们再来延伸第二点自绝,这两个字很有意思。这里子贡讲,人虽欲自绝。他把叔孙武叔比喻成自绝的人,那我们看为什么说他在自绝呢?一个到处诋毁他人的人,不就是在做着自绝的行为吗?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比如说你的朋友当中,或者你的同事当中,有一个人他到处说别人的坏话,说别人的不好,那这个时候其他人对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呢?会更加的看不起他,更加会觉得这是一个小人的行径,这就叫自绝。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不要去做自绝的人,你到处去讲他人的是非,论他人的对错,都是自绝。一旦你要遇到一个人,人家本身是做得事情很好的,那你自绝的就更彻底,并且无伤于日月乎,你对人家是不会有任何伤害的。所以告诉我们在生活当中,不要去做那个自绝的人。我们有那个时间和精力,让自己做一个躬行君子,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那么延伸到第三点,我们要懂得去做一个君子,君子是知轻重的,君子是量力而行的。所以最后一句话,多见其不知量也,就是因为不懂得去修身,才会去做不自量力的人。那我们看君子的行为谨言慎行,为什么要谨言慎行呢?不会认为自己有多伟大。
比如我们《论语》学过,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夫子如此知礼,传承礼的人,入太庙每件事情都要去问。即使是圣人即使是君子,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知道,所以越是修身的人,越是做一个君子你就会越谨慎。你不会认为自己有多伟大,你会明白所有的事情不是你能知道的。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你不了解的事情,就像叔孙武叔一样的。
我们上一集所讲到的,是无知,因为他不得其门而入,不了解孔夫子,他下出了结论,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在无知的情况下,却拿着无知去伤害他人,这个就有问题了。想一想什生活当中,我们有很多时候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我们并不了解一件事情的全貌,我们把这个无知当成了工具去伤害更多的人,这个就有问题的。所以这是典型的小人的行径,就是不懂得去修身。
当一个懂得修身的君子,是要谨言慎行的,不了解的事情不会去想,不知全貌的事情不会轻易地下结论,我们可以多学多问,去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会轻易的讲自己的结论。所以一个君子不光谨言慎行,还要自修自重,扬人之善。我们看到别人善的地方,可以多讲多鼓励,而不了解的事情不予评价,更不会产生更深一步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知轻重,要懂得量力而行,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谦谦君子,而不是做一个自绝于人,不懂得修身的小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