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引言-02

《论语》引言-02

00:00
12:2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论语》不简单的引言第二集,主题是:《论语》这本书。


关于《论语》这本书,有以下三点可说:第一、《论语》并不是孔子写的。第二、《论语》是怎么编成的?第三、《论语》有些什么内容?


先看第一点:《论语》并不是孔子写的。在孔子的时代,也即是东周春秋时代的晚期,虽然思想氛围逐渐开放,但是民间私人讲学的风气尚未盛行,至于私人著述更是难以想像的事。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7.1),意思是:他只传述而不创作,相信并且爱好古代传统。同时,他承认自己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而是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7.20)。也即是爱好古代传统,快速、认真地把它学会。


因此,我们在上一集强调孔子是由学习而出类拔萃时,也特别指出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把代表古代智慧的六经整理妥当。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以此推崇孔子为至圣,肯定他在文化上的功劳超过历史上的圣君贤相。


接着,孔子持续一生的工作是教育,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2.11)。所谓温故:就是要对传统经典反覆研究;而知新:则是使传统智慧的活力重现生机,可以与时具进用来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孔子本人是最用功的学生,更是最杰出的老师,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但推陈出新,而且有一以贯之(〈里仁4.15〉;〈卫灵公15.3)的觉悟。他在《论语》中,两度提到自己的学说有一个核心思想可以贯穿他的全盘理论。可惜的是,关于这个一以贯之之道,孔子并未专门予以讨论及发挥。后人想要了解孔子,只能由《论语》中许多简短的对话资料去作推论了。


因此,《论语》确实记载了孔子的许多言行资料,也彰显了他的重要想法,但终究不是孔子亲手写下的作品,这是我们阅读《论语》时首先要知道的。也正因为《论语》不是孔子自己写的,所以在《论语》五百多章中,到处可以看到子曰二字。毫无疑问,这个是指老师,也就是专门指孔子,如果孔子自己写书,是不可能自称为,他只会说丘曰等等。


那么,为什么可以称老师呢?


在古代,原本是封建社会在帝王之下,百姓之上的五等爵位之一,是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等。譬如在周朝,大多数的诸侯国的国君都称为或是。但是宋国的国势虽弱,而其国君称为,那是因为宋国是被灭的商王后裔被封的国家,所以受到特别的尊重。而楚国国势很强,但地处南方受到轻忽,其国君曾被称为楚子


明末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面说:周制公、侯、伯、子、男,春秋自僖文之后,执政之卿始称子,其后匹夫而为学者所宗亦得称子。他这里说的僖文之后是指鲁国僖公、文公之后,时间上约在西元前626年左右,也就是在孔子生前七十几年,诸侯国负责执政的卿可以称,而匹夫为学者所宗也可以称。因此在孔子的时代,学生尊称老师为,有如后代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等等。


从这里可以接着谈到第二点:《论语》是怎么编成的?


我在20069月,第一次前往山东曲阜参观孔庙,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坟墓区,在其最深处是孔子的坟墓,到了孔子的坟前跪拜致敬之后,我看到左手边有一小屋,屋前有石碑,上面写着子贡庐墓处。我立即想到《孟子公孙丑上》书中的一段话,描写孔子过世之后的情况,由于唯一的儿子孔鲤先去世了,所以孔子死后,弟子们代为尽孝,群居于坟地,守三年之丧。


三年之丧按照古制是25个月,三年之丧结束后,弟子们大家抱头痛哭一场,然后互道珍重,各自回归本业。子贡送走同学们之后,独自回到孔子坟边盖一小屋,守了第二个三年之丧,我所看到的子贡庐墓处就是这间小屋。


那么,这与《论语》一书的编成有什么关系呢?想想看,孔门弟子在守丧的25个月期间所为何事?想必除了固定的祭拜老师的礼仪活动之外,总是会回忆老师以前对你说了什么?老师以前对他说了什么?至于记不清楚是对谁说或是谁说过的话,就用一个字,或许的代表有人,所以字在《论语》出现13次。因此守丧三年下来,孔子的第一代弟子一定个个对《论语》中的材料都娴熟于心。


后来,应该是有若与曾参二人的弟子把这些资料记下来。因为在《论语》中,有若称有子,而曾参称曾子,也就是他们二人被自己的学生也尊称为老师。其中也有几处可能是闵子骞跟冉有的弟子所记,因为他们二人也偶尔称。结论是什么?《论语》是孔子的第二代弟子所记,他们主要是有若与曾参的学生。


古代《论语》的版本不只一种,到了西汉,有三个主要的版本就是《鲁论》、《齐论》跟《古论》。我们今天读到的《论语》是学者张禹整编成的。


接着谈到第三点:《论语》有些什么内容呢?


《论语》共有20(五百多章),先说各篇篇名:篇名取自各篇第一章开头子曰之外的两个字或三个字。像我们熟悉的〈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等等,其中有12篇是以人名作为篇名的,像〈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等等。比较容易引起混淆的是〈子罕〉篇第九,它原文是说:孔子罕言很少谈到什么,但是子罕两个字连在一起也可能被误会是一个人名,因为在当时,确实宋国有一位官员名叫子罕。


那么,这20篇之间,其实没有逻辑上严格的顺序。譬如谈到孝顺:〈为政〉篇有4(2.52.62.72.8);〈里仁〉篇也有4(4.184.194.204.21)。那么单篇内容有没有一致性呢?有些篇是有的,但不完全一致。像〈八佾〉篇第三谈到的比较多;〈公冶长〉篇第五评论的弟子跟当时一些人物;〈述而〉篇第七谈到孔子本人修养的内容;〈乡党〉篇第十谈到孔子在乡、在朝、交友、生病等等个人的资料。然后,与各篇内容直接相关值得我们立即补充说明的是《论语》五百多章,各章的重要性未必相同。


我们要分辨四个层次:


第一等重要的是孔子自己表述的思想:譬如在〈为政〉篇里面,孔子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那一章,当然是最重要的。


第二等重要的是孔子跟杰出弟子的对话:要因材施教,当然要跟学生对话,而孔子显然是遇强则强,愈弱则弱。所谓的杰出弟子,可以参考〈先进11.3〉篇的四科十哲,也就是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文学科,还可以再加上曾参跟子张、有若等人。


第三等重要的是孔子与一般弟子的对话,还有当时一些人物相关的对话:像樊迟、司马牛或者季康子等人。


第四等重要的是孔子的学生自己发表一些言论,这些言论包括像有子、曾子说的话,还有〈子张〉篇里面许多弟子发表己见,甚至有些争论,这是属于第四等。


所以,你如果把《论语》里面各章的重要性,按照前面所说的孔子自己的言论、孔子跟杰出弟子的对话、孔子跟一般弟子的对话,以及最后弟子们自己表达的想法。分这四等来看的话,就会看得比较清楚《论语》的思想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内容。


最后,关于《论语》二字怎么念,也有不同说法。我们念成论(lún)语,(lún)是编辑的意思;是对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论语》是编辑而成的一本对话集。如果念成论(lùn)语的话,(lùn)是讨论;是对话,意思有些重复。所以在习惯上,我念成论(lún)语。


这是我们这一集介绍《论语》这本书相关的内容。


下一集要进一步谈谈:怎么念《论语》。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黑眼豆豆_xk

    打卡傅老师讲论语3:傅老师把《论语》分了四个层次,1、孔子本人思想,2、孔子和杰出弟子对话,3、孔子和一般弟子对话,4、孔子学生的思想。这样一分,脉络清晰,也能知晓读《论语》的重点,也避免了把孔子学生的思想混淆为孔子的思想

    听友380450652 回复 @黑眼豆豆_xk: 7

  • 武圣人老于何

    谢谢傅教授的讲解

    听友321916707 回复 @武圣人老于何: &可、你

  • 清静正

    爱好古代传统“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慕九吉祥

    傅老师提到《论语》入门,首先要认真理解其中三章,是孔子的一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值得好好体会《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傅老师提到,《论语》入门首先要认真理解其中三章,分别是《为政》、《述而》和《泰伯》。这三章是孔子的一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 治人事天

    傅老师讲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贯通”,用孟子的话说就是“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傅老师学贯中西,有着深厚的西方哲学功底,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逻辑清晰,高屋建瓴。傅老师研究儒家思想二十多年,面对语录体的《论语》,傅老师将散落的“珍珠”连成一串,全方位立体地呈现了一位鲜活的孔子,让我们了解孔子“一以贯之”的哲学体系,回归“先秦儒家哲学”的本怀,让我们亲近真正的儒家,或者说还“儒家”以“本来面目”!傅老师说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是很快乐的事,我想要说的是,聆听傅老师讲《论语》,娓娓道来,春风化雨,乐莫大焉!

  • 听友376468418

    孔子传承了华夏民族的文脉,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把代表古代智慧的六经整理妥当。他在文化上的功劳超过了历史上的圣君贤相,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推崇孔子为至圣。

  • 李拜天_6u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 眉坞老农的万卷楼

    主播的声音,如同春天的花朵,绽放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生活的色彩。

  • 秦风古云

    范马孔子,念《抡语》,解读有趣。

  • 知和合

    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