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品鉴】《新唐书·魏徵传》贞观名臣魏徵

【原文品鉴】《新唐书·魏徵传》贞观名臣魏徵

00:00
08:52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李克,欢迎您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从谏如流是唐太宗受到后世推崇的重要原因,在贞观的名臣之中,魏徵以进谏而闻名。其实太宗的皇位来的不正,在孝悌方面有污点;魏徵早年也辗转事奉过多个主人,在忠贞方面也有欠缺。所以这一对君臣都希望改善自身的形象,于是互相成全,成就了一段主明臣直的佳话。让我们看看《新唐书·魏徵传》的相关记载: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徵,伪拜起居舍人。【窦建德攻陷黎阳的时候,俘虏了魏徵,任命他为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xiǎn)马。【窦建德战败以后,魏徵和裴矩逃入关中,隐太子李建成任命他为洗马。】徵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魏徵见秦王李世民功劳太高,暗中劝说太子先下手为强。】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xì)吾兄弟,奈何?”【太子失败以后,秦王对魏徵说,你挑拨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魏徵回答说,要是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祸难了。秦王敬佩魏徵的耿直,并不怨恨他。】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秦王即位以后,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封他为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巢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当时,河北地区有些人曾为隐太子李建成、巢王李元吉效力,这个时候心中不安,经常聚在一起谋划作乱。】徵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魏徵对太宗说,不向天下人显示大公无私,祸难就不能得到解决。太宗说,我这就派你去安抚河北。】道遇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传送京师,徵与其副谋曰:“属(zhǔ)有诏,宫府旧人普原之。【在路上遇到前太子宫中的李志安、齐王府上的李思行被押送到京城,魏徵就跟他的副手商量说,皇帝诏书吩咐,前太子宫中、齐王府上的旧臣全部宽恕。】今复执送志安等,谁不自疑者?吾属虽往,人不信。”即贷而后闻。【要是现在把李志安等人押送到京城,有谁会不怀疑呢?我们就算去了河北,人们也不相信皇帝的宽大态度。魏徵就先释放了两人,才向朝廷汇报。】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魏徵出使河北回来,太宗非常高兴,对他越来越器重,有时候把他领进卧室,询问天下大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kǎi)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魏徵也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位千载难逢的明君,就把心里话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一共上了二百多篇奏章,都是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且正合太宗的心意。于是太宗任命魏徵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

……

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徵、王珪事隐太子、巢剌(là)王时,诚可恶(wù),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后来太宗在丹宵楼设宴,宴饮时对长孙无忌说,魏徵、王珪事奉隐太子、巢剌王的时候,实在可恨,我却不念旧恶,任用贤才,可以说无愧于古人了。】然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可是魏徵每当进谏而我不采纳,我说话他从不立即答应,这是为什么呢?】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魏徵说,我发现不合适的事情,所以进谏,如果不采纳我立即答应,恐怕陛下将来就会一直这样做了。】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太宗又说,你只管立即答应我,等有机会再说,难道不行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魏徵说,当年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我,事后又有别的话说。】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契所以事尧、舜也。”【如果当面顺从陛下,事后再找机会进谏,就是事后又有别的话说,这可不是贤臣事奉明君的做法。】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太宗哈哈大笑说,别人都说魏徵举止粗鲁,态度傲慢,却只有我能看到他柔美可爱的一面。】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魏徵拜了两拜说,陛下引导我说话,所以我才敢说;如果陛下不是个听得进劝告的人,我又怎么敢多次冒犯龙颜呢!所以说,唐太宗和魏徵,互相成全了对方的美名。】

好的,本期节目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