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玄奘西行取经再到高仙芝远征怛罗斯,丝绸之路在中国甚至中亚历史上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至今日,人们还是对这条穿越沙漠、横跨高原的艰险之路津津乐道。历史地理学者侯杨方与他的新书《这才是丝绸之路》为我们精准复原了这条著名亚欧古道。请听本期节目侯杨方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侯杨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 时间轴 -
06:15 多数人对“丝绸之路”的视觉想象并不符合事实
08:40 侯杨方在帕米尔见证古迹的心得
14:15 《大唐西域记》为何特殊?
27:00 张骞翻过葱岭看到的是希腊化的世界
29:00 张骞凿空西域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35:40 高仙芝的进军小勃律与进军怛罗斯路线
49:10 清代丝路与汉唐丝路的不同之处
52:30 地图测绘的精确问题
55:30 欧亚探险家们:古典地理学的最后高峰
59:15 丝绸之路考古的展望
- 音乐 -
Danse Macabre - Busy Strings - Kevin MacLeod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日本著名中亚史专家森安孝夫的名著《丝绸之路与唐帝国》,森安孝夫这本书,是从整个中央欧亚大陆这个视角来理解丝绸之路,他还有一些观点跟我们固有的不一样,未必对,多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视角吧。
老张凿空西域后,中国大量出现石碑,这就是波斯传来的。西出阳关都是东伊朗文化
对于丝绸之路的较真和澄清,让我想起了汉服和品茶的原教旨主义
好想再听一期嘉宾对实践派的历史人物点评
发现一个新的有故事的嘉宾
这样的学者是“学术”这俩已经被玷污成粪坑的字,最后的荣光。
呵呵,林荫道的形象,不错
应该考察铁门关呀,吐鲁番盆地到焉耆盆地有一个,最著名的是撒马尔罕到铁尔梅滋的铁门,玄奘两个都走了。特别是铁尔梅兹那个,是从突厥草原到大夏犍陀罗印度世界的必经之路。到了穿过铁门关,到了铁尔梅兹,跨过阿姆河就是阿富汗了,今天这里依然是界河,依然是突厥世界和印伊世界的分水岭。当年强如苏联也没改变
侯老师做的地图是不是和谭其骧老师有点一样的地理深入?感谢🙏我个人有地理洁癖症,要是没有地理位置只看历史就觉得不放心,总觉得不完整值得认同,谢谢侯老师这些丝绸之路地理细节
跳出文献圈,进行实地考察的学者非常难得。这一系列活动如果有纪录片推出,一定非常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