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间将有近8000万农民工面临超龄问题。
据媒体报道,目前在城市中,上了年纪仍在打零工的农民工不在少数。有记者在城市走访时发现,不少路口都有一些等零工的人,多是干一些家庭装修、水电维修的工作。他们中大多是被建筑单位或工地“清退”的,普遍在50岁甚至60岁以上,表达着对于找工作难的无奈。
2019年起,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6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以及18周岁以下人士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
“清退令”的初衷是保护超龄农民工的生命安全。毕竟,建筑行业具有繁重高危等特点,而超龄农民工在建筑工地这类高危工作环境下,可能因反应不灵活、体力不支等原因而出现安全事故。事实上,近些年建筑工地上的安全事故确实也多发生在大龄农民工身上。
但是从客观上来看,超龄农民工之所以有继续务工的意愿,是因为他们虽然已经达到了退休年龄,但是他们中大多数并未失去劳动能力。一方面,截至2022年,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7.93岁,从劳动能力的角度上来讲,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工仍然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改变,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这也意味着,雇佣超龄农民工是在我国劳动力结构发生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正常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就业偏好上,当下年轻人在务工时不仅要求工资高,往往还要求工作能够带给他们比较好的生活体验,于是那些脏活儿累活儿便只能由那些已经超龄的农民工来干。
总之,当务之急正是保障超龄农民工的就业权益。今年2月13日,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其中,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明确提出,要“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
让超龄农民工继续务工并非是坏事,反而具有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当然,没有什么比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更重要。因此,首先要加强超龄农民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作业技能培训,购买统一的工伤意外保险;其次,在一些行业发展规模较大的地区,在政府支持下还可以成立行业协会,在专业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一些地方实行柔性用工管理,分岗位确定用工年龄,避免建筑行业对超龄农民工“一刀切”。此前,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指导企业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为有就业需求的大龄农民工免费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从长远来看,只要对超龄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劳动能力加强管理,就能保障他们继续务工的正常权益。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