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质量发展的N个切面】大棚里的满满科技感

【郑州高质量发展的N个切面】大棚里的满满科技感

00:00
03:57

走进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乡谣农场”,就像走进一座绿色景观房。

光线明亮,温度湿度适宜,幼苗生长规整有序。从透光性极好的顶棚,到风机系统、帘幕系统,再到空中的传感装置,作物生长可获得24小时照料。

农户正在为西红柿植株摘底叶。今年成熟的西红柿颗粒饱满,大小均匀,颜色鲜艳。水果黄瓜在玻璃温室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比常规栽培一般可提前15到20天成熟。四月末五月初,即可品尝到味美的西红柿和水果黄瓜。

育苗棚只是乡谣农场的光鲜漂亮的“外表”,让人感到惊奇的“数字+智慧”农业才是核心。温室大棚内,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电子屏上显示着环境湿度、环境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完整的传感系统实时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优的环境。这套智能化系统通过科学水肥一体化管理、顶尖中央环境控制系统、水肥及检测调控系统,实现了育、耕、种、管、收的自动化全生命周期监测。

中牟县官渡镇大段庄村的蔬菜大棚里,看着一茬又一茬的蔬菜卖出去,菜农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欢喜

除了可以在现场的操控台操作,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操控。大棚内安装的高清摄像头,还可以无延迟地将图像传输到手机上,大大节省了人力。

“这里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中岭告诉记者,“精准调控水肥灌溉和采摘园艺操作流程,也让培育出的果蔬‘颜值’大大高于传统种植。”

离开乡谣农场,来到登封。

春分时节,登封市大金店镇雷村的现代农业科技种植园里,正值大棚蔬菜种植管理的关键期,种植户郭大猛却悠闲地踱着步,毫无忙碌之意,身边绿莹莹的“水果番茄”枝叶繁茂,长势喜人。“一个日光温棚占地近一亩,我承包了仨!”郭大猛乐呵呵地伸出了三根手指头,见记者有疑惑,便谈起他的“科技种植经”,“番茄种在篷布上面的有机营养槽里,采用水溶肥滴灌技术……”他掀起篷布让记者看番茄的根部,“这就是无土栽培技术。”

“这个品种的水果番茄生产周期非常长,从5月底开始结果,一直能结到11月份。生产出来的果实更不用为销路发愁,都是订单产业,直接被收购销售。去年我们试种了两棚水果番茄,一季共产出水果番茄两万多斤,每斤售价6元左右,共收益超过12万元,除去成本,每个棚净收入4万元以上。”雷村党支部书记郑建国算了笔账。

“原来一个大棚三人管转变为三个大棚一人管,科技让农业生产从‘体力活’转向成了‘技术活’,科技赋能让现代农业更有‘价值’,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希望。”大金店镇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郑州累计建设59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批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很多园区确立了优势产业,打出园区品牌,通过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业生产可追溯体系,打通产销渠道,生产效益明显提升。

“近年来,市农委紧紧围绕‘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数字乡村战略部署,积极试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乡村模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市农委数据信息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